中国继人造太阳后,再攻克石油中的稀土,美国将嗅到新能源危机


据路透社在12月21日援引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最新报告称,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发现量正降至数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的油气发现量仅为47亿桶油当量,约为2020年的三分之一,是19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主要石油生产商将资源转向可再生能源,油气发现的匮乏加剧了化石能源紧缺的担忧。
此刻,全球经济也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当世界还在因新冠病毒重创全球油市需求低迷和油价喋喋不休之际,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一些重大能源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也让中国企业占据新能源高地,并创下了全球绿色能源多个之最,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到2030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能国家,但目前,美国和日本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同时,中国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可燃冰开采技术,中国也已经领先美日等国外公司,并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要知道,谁先掌握可燃冰,谁就将在未来获取清洁的新能源经济增长动力,而可燃冰更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目前,蓝鲸1号已经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完成首次可燃冰开采,累计产气30.9万立方,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比如,中国还计划将在3.6万公里外的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计划,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再比如,中国还预计将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现在的最新进展是,中国在合肥和成都共有两个“人造太阳”项目正在建设中。
目前事情的新进展是,据媒体二周前(12月6日)从第二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上获得的消息称,目前,位于合肥的人造太阳装置已经正式开启新一轮实验,此外,在合肥还将建立起一个聚变相关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核聚变能源从科研走向应用。
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几项新能源技术,但这些国家还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的研究机构一样保持稳定性。分析认为,中国在核能新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也将成为像高铁、华龙一号,大飞机那样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的国家名片。
据悉,包括英国、法国、泰国、肯尼亚、印尼、南非、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目前有超过20个国家都对华龙一号有强烈合作兴趣,同样,毫无疑问,中国高铁的成功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不容置疑,如果评选现在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海外的国家经济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而中国高铁也被外媒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树立了国际高铁运营的新标杆。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向下俯冲捕捉猎物时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50千米以上,但即便是游隼也不能打破中国高铁的速度纪录,为此,中国提出的蓝图希望在到2023年拥有7万公里的高铁轨道,使现有基础设施几乎翻番,并将高铁速度提高到约每小时400公里,并计划到2035年,省内城市旅行将不超过一小时。
该蓝图愿景的一部分是磁悬浮列车线路,该线路可以每小时600公里的速度运营,最新进展是,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成功试跑,并计划建造多达9条这样磁悬浮线。目前来自中国工程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已经开始对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通道建设高速磁浮铁路的先行路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在更多的城市群之间布局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为中国经济向内需消费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另一面,在传统能源领域,在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提升下,新的油气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借助新技术,新疆油田稠油产量也突破亿吨,而优质的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
分析认为,以上这些可能是人类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以上这些都让美国的传统能源工业嗅到了最大的能源危机,而这些无疑正在为中国经济打造新的战略能源储备增长奠定了硬基础,并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