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嗅到新能源危机,中国继高铁后,另外一张国家名片或将出世


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12月20日援引科学家们的分析评估,目前全球的煤炭储量将在200年后用完,石油将在2050年前终结,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已经摆在我们眼前。
据路透社在12月21日援引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最新报告称,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发现量正降至数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的油气发现量仅为47亿桶油当量,约为2020年的三分之一,是19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主要石油生产商将资源转向可再生能源,油气发现的匮乏加剧了化石能源紧缺的担忧。
能源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主线,中国传说中燧人氏钻木取火,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下神火,都在说明人类一直以来对光明和能源的探索,能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体现,此刻,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当全球市场还在为原油、煤炭和能源争论之际,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一些重大能源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也让中国企业占据新能源高地,并创下了全球绿色能源多个之最,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到2030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能国家,但目前,美国和日本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同时,中国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可燃冰开采技术,中国也已经领先美日等国外公司,并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要知道,谁先掌握可燃冰,谁就将在未来获取清洁的新能源经济增长动力,而可燃冰更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目前,蓝鲸1号已经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完成首次可燃冰开采,累计产气30.9万立方,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比如,中国还计划将在3.6万公里外的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计划,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再比如,中国还预计将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的项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现在的最新进展是,中国在合肥和成都共有两个“人造太阳”项目正在建设中。
目前事情的新进展是,据俄媒RT在12月22日报道称,中国正式点燃人造太阳,近日在合肥物理科学研究所启动了新一轮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即“中国人造太阳”。

据人造太阳项目装置总工程师宋云涛介绍,该实验旨在升级EAST辅助加热系统,使人造太阳“更热”、更“耐用”,预计测试将持续半年,EAST 反应堆旨在复制由太阳进行的核聚变过程。自2006年首次投入运行以来,EAST 一直是中国和国际科学家进行核聚变相关实验的开放测试平台。 此外,在合肥还将建立起一个聚变相关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核聚变能源从科研走向应用。
据宋云涛介绍,人造太阳没有放射性废物不受控制的问题,甚至海水也可用作燃料,一升海水所提取的聚变燃料相当于350升石油所产生的能量,所以,仅从这点上说,热核反应堆能产生人类用不完的大量能量,这也是这项新能源技术能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
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几项新能源技术,但这些国家还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的研究机构一样保持稳定性。毫无疑问,这项核聚变技术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解决未来清洁能源问题,对化石能源不断枯竭的地球也将得到拯救。分析认为,中国在核能新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也将成为像高铁、华龙一号,大飞机那样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的国家名片。
据悉,包括英国、法国、泰国、肯尼亚、印尼、南非、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目前有超过20个国家都对华龙一号有强烈合作兴趣,同样,毫无疑问,中国高铁的成功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不容置疑,如果评选现在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海外的国家经济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而中国高铁也被外媒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树立了国际高铁运营的新标杆。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向下俯冲捕捉猎物时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50千米以上,但即便是游隼也不能打破中国高铁的速度纪录,为此,中国提出的蓝图希望在到2023年拥有7万公里的高铁轨道,使现有基础设施几乎翻番,并将高铁速度提高到约每小时400公里,并计划到2035年,省内城市旅行将不超过一小时。
该蓝图愿景的一部分是磁悬浮列车线路,该线路可以每小时600公里的速度运营,最新进展是,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成功试跑,并计划建造多达9条这条磁悬浮线。目前来自中国工程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已经开始对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通道建设高速磁浮铁路的先行路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在更多的城市群之间布局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为中国经济向内需消费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在不同场合提及,如果评选现在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海外的国家经济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而中国高铁也被外媒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树立了国际高铁运营的新标杆。而高铁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名片,在于它的民用性,是与消费者生活出行密切相关的高科技产品,上到国家元首下到城市打工者都能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它带来的福利。
事实上,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每天熙熙攘攘的上班大军中我们会发现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每天要花不少于3个小时搭乘高铁,跨省市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而一张张高铁车票也正在见证着他们的打拼,同时,他们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脉”,为他们加油。
另一面,在传统能源领域,在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提升下,新的油气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借助新一代升级SAGD超稠油开发技术,破解了超稠油开发的世界级难题,目前公司稠油累计产量已突破1亿吨,实现新增可采储量2亿吨,并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油田基地,甚至这项新技术已经出口到国外,而优质的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
分析认为,以上这些可能是人类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以上这些都让美国和日本的传统能源工业嗅到了最大的能源危机,而这些无疑正在为中国经济打造新的战略能源储备增长奠定了硬基础,并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分析,新一轮全球经济浪潮是以新技术驱动的新消费经济,必须通过以新能源、新通信和新交通物流技术为推动力的经济变革,实现突破性增长。里夫金认为,在这一轮浪潮中,中国在新交通、新经济和新能源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所以,仅从这点上说,以上这些是人类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而BWC中文网财经研究团队要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