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火车串起俄罗斯

  一
  2016年7月,我拿到了为期一月的俄罗斯签证。

  俄罗斯横跨欧亚,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在世界遥居第一。怎样才能在有限时间,更好地感受俄罗斯,这是我规划行程时,思考最多的问题。那些天,我盯着俄罗斯地图,像盯着一头庞然大物的猎鹰,心急如焚却无从下口。翅膀扇动的都是焦虑。

  飞机快捷。它能帮我游览更多城市。但城市毕竟是一个个“点”,像串音符,算不上一曲完整旋律。并且,车水马龙,载不来长风落日的雄浑。霓虹绚烂,美不过明月松间的静谧。几经斟酌,我终于成形一个计划:借用火车,走遍俄罗斯大地。要把那里的林涛雁阵,都收纳进我的行囊。要让那里的流云星雨,都留痕于我的心底。

  北京有两次直达莫斯科专列。它们是K3和K19,分别由满州里和二连浩特出境。只是它们一票难求,价格昂贵。所以,我不想选择它们。我决定,采用分段乘车方式,由内蒙二连浩特出境,在游完蒙古后,再由那里进入俄罗斯。


  

  (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二

  2016年8月1日,我在蒙古边境小镇苏赫巴托,登上驶往俄罗斯火车。列车在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市,进入西伯利亚大铁路,并沿着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到达了我的俄罗斯之行第一站,西伯利亚最大工业城市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著名城市,一直享有“东方巴黎”的美誉。穿城而过的安加拉河,在城边东张西望,犹犹豫豫,最终站成一湾湖水。于是,城市的夜火与晨烟,城市的忧伤与笑语,都在它的波光里变得安静。市区内,绿草萋萋,白桦亭亭,掩映着教堂的七彩,小巷的幽深,木屋的古老,楼厦的华丽。走在伊尔库茨克长街,就像走在月光皎洁的原野,洒落心底的,是一份安宁,一份纯净。




  

  ( 伊尔库茨克喀山教堂。)




  不过,真正让伊尔库茨克出名的,并不是它的街区。贝加尔湖,这个中国人梦里“春风沉醉,绿草如茵”的遥远北海,这个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世界第一深湖,才是闪耀它头顶的一抹光辉。

  我乘坐的火车,在将要驶入伊尔库茨克时,其实有半天时间,蜿蜒在贝加尔湖畔。那时,贝加尔湖像一个美丽的精灵,或闪现在松枝间,或激荡在山石下,或波动在阳光里。夏日的湖水明净清冽。透过它,我看到了冬日的蓝冰如莹,春日的野花竟放,秋日的红叶纷飞。同时,我也看到,那个渴饮雪,饥吞毡的苏武,还翘首在风雪弥漫的湖边,期盼着魂归故里,北㕍南飞。

  贝加尔湖有两个闻名村镇:一是湖畔的利斯科维扬卡。一是奥尔洪岛的胡日尔村。如果你想感受贝加尔湖之美,那么可以去这两个地方,小住几日。

  8月6日清晨,微风刚刚吹落天边的残星。我踩着《贝加尔湖畔》的舒缓旋律,登上伊尔库茨克中心市场发出的巴士,来到了利斯科维扬卡小镇。

  利斯科维扬卡是贝加尔湖畔唯一人工开发的小镇。它像一颗钻石,镶嵌在贝加尔湖与安加拉河的交汇处。这里的居民,保留着古老生活方式。这让贝加尔湖畔,又多了几分迷人。在这里,你可以去湖面划船,也可以在湖边戏水。如果是冬天,你还可以坐狗拉雪撬,去冰面撒野。不过那一天,我就静静躺在沙滩,看那美得让人沉沦的湖畔,看那净得让人窒息的湖水。

  夜晚的利斯科维扬卡,弥漫着烤鱼的香味。我漫步湖畔,把波光闪闪的贝加尔湖,浓缩成一杯伏特加酒,和着鲜嫩的烤鱼,铭刻成一段色香俱美的记忆。之后,醉意微微的我,回到山坡小木屋,躺在夜风习习的阳台。听银河在天边,潺潺流淌的声音。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在利斯科维扬卡,我只住了一晚。在与它告别时,我默默对它说:贝加尔湖,请等着我。等我走完世界,我一定要选在冬天,再来看你。看你蓝冰碎裂的壮美,看你风雪弥漫的飘逸。只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在我还没顾得转身时,我们,就走进一片无法走出的沼泽。




  

  ( 贝加尔湖畔小镇利斯科维扬卡。)



  三

  告别了贝加尔湖,我便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列车将历时四天三夜,横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穿越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脉,驶过人口密集的东欧平原,最后抵达遥远的莫斯科城。

  车程虽长,但不烦闷。因为不管车内车外,都有看不够的风景。

  拉开窗帘,像打开一段风光绮丽的西伯利亚视频。窗外掠过的,是郁郁葱葱的白桦,是缓缓淌过的溪流,是水草丰美的湖泊。微风轻轻地吹着。吹落枝头的斜阳。吹皱金色的湖水。也吹醒水鸟翱翔的心。于是天地间,便有了几声嘎嘎鸣叫,便多了几只翩翩倩影。那画般的美好,诗般的意境,让人耽溺,让人沉醉,让人忘了每到冬天,在我们瑟瑟发抖时,诅咒的总是这里。

  拉开窗帘,也像打开一部引人遐想的史书。这片苍茫的原野,曾有多少冰河雄梦?曾有多少铁马嘶鸣?那些英武的民族:匈奴、鲜卑、突厥、鞑靼、蒙古、女真,都从这里崛起。他们的铁蹄,曾惊落多少皇冠?踏碎多少城池?原以为横刀立马,攻城略地,占山就是千秋。谁料一阵热闹,天地还是归于沉寂。就连窗外这片原野,这片他们自古以来的领地,也睁大眼睛在问,如今,他们的人都去了哪里?

  列车进入叶卡捷琳堡,就进入俄罗斯欧洲部分。窗外的东欧平原,变成恬静的田园画,慢慢在眼前铺展延伸。原野上,阡陌纵横,草浅林深。色泽鲜艳的小木屋,积木一般排列在低丘,讲述着鸽群,教堂与阳光的故事。看着越来越多的城镇,越来越密的人群,我就知道梦中的莫斯科,已经临近。

  @hnbynx 2022-11-09 15:48:16
  继续更楼主
  -----------------------------
  谢谢关注。马上更新。



  


  ( 车窗外的东欧平原。)





  窗外气象万千。车内同样精彩纷呈。

  我脚头临窗下铺,是两个跟随母亲的小男孩。他们成了我最亲密旅伴。大男孩五岁,略显文静。他总赖在我的床上,要我陪他玩耍。小男孩三岁,精力旺盛,一直在两床间腾挪翻飞。

  小男孩最爱的游戏,是一次次从床上一跃而下,同时高喊着一个短语。我猜着短语意思:音译像是“大地保佑”。“大地”拉得很长。“保佑”随着跳跃一呼而出。如果意译,我想应是“预备—-跳”一类。小男孩乐此不疲,车厢里,回荡的都是他的叫声。

  只是有一次,保佑姗姗来迟。小男孩碰倒在床边。血染的哭喊,惊天动地。

  他母亲急忙用卫生纸为他止血。费了好大劲,小男孩的哭叫,才随着鲜血一起停止。

  我忽然想起,我的背包有创可贴。于是,我拿出几片,给了小孩母亲。并帮着她,把男孩额头卫生纸,换成创可贴。

  换药引起男孩疼痛。他哭着喊着击打着我。他母亲按着他手。他又抬起双脚,疯狂地向我猛踢。

  之后的一小时,小男孩对我充满敌意。那凶巴巴的眼神似乎在说:“中国人,你等着。三年以后,我要报仇的。”

  我好笑地看着男孩,看着一个正在长成的剽悍男人。心里却在叮咛他:男孩,愿你一并成长的,还有心智。否则,剽悍就是鲁莽。它将糟踏你的人生。

  我对面下铺,是位三十出头的女教师。热情大方,端庄秀丽。她对中国,有着深厚的兴趣。一路上,不停要我为她讲述,中国的河海山川,人文历史。她说她今生最大梦想,是畅游中国。是看秦俑,听京戏,爬黄山,登长城。

  女教师也为我介绍着俄罗斯。并请我品尝土豆粉一类的俄国小吃。我送了她一枚小中国结。女教师满心欢喜。

  女教师的目的地是叶卡捷琳堡。列车停靠那里时,我正在午睡。醒来时,对面男人递给我一张纸巾。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俄文。男人告诉我,女教师快下车时,看我睡得正香,于是请他转交这封信。

  我看不懂信的内容。觉得不外乎是客气话一类。在莫斯科,两个同宿舍波兰男孩听说后,一定要替我翻译。其实,他们俄语并不咋样,只是想找个有趣话题而已。在装模作样读完之后,一个男孩调侃说:“这是一封卫生纸情书。”另一个说:“可惜了大叔。这机会若是给我,好莱坞肯定要多一部,火车版的泰坦尼克。”

  我们车厢乘务员,是个不足二十岁的俄罗斯小哥,态度友好,但腼腆羞涩。每次我与他说话,他的脸上都泛起红晕。那神情,既紧张,又兴奋。

  那次出国,我换了很多一元票面人民币。我决定送给乘务员两张。收到纸币的乘务员异常兴奋。以至于隔了很久,我路过他的小房,看到他还独自欣赏着纸币。那一刻,我特别高兴。我觉得,这是两张价值最高的纸币。因为它带给我俩的快乐,无与伦比。

  由于车上只我一个外国人。所以,总有不少俄罗斯旅客,来找我合影。我喜欢这种交流,也愿意自己身影,留在他们相册。我想,多年之后,也许我要变成一颗星星,那时候,如果他们打开影集。那么我一定会拨开云层,与他们一起,回味曾经的美好时刻。

  就这样,伴着窗外的风光,伴着车内的人情,我度过了并不漫长的四天三夜。八月十二日早上,我还在昏睡。乘务员小哥走过来。他告诉我:窗外,就是你要到达的目的地。


  

  ( 俄罗斯火车站站台。)




  

  (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红场及其附近景点,如果细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所以第一天,我只在红场看了个粗略,第二天,才开始深入各个景点。

  也许出于对国际共运的兴趣,所以列宁墓,成了我参观的第一站。列宁墓地面部分,其实是个检阅台。每当重大节日,苏、俄领导人,就会出现在上面。沿着黑色石阶向下,就到了地下的悼念大厅。列宁静静躺在水晶棺内,在特制灯光照耀下,安祥而又清晰。

  在列宁墓后红墙下,并立着十二块墓碑。这些墓碑并不起眼。但看看上面名字,却让人胆颤心惊。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这些曾威震世界的克里姆林宫主人,如今悉数走出红墙,列队墙角,报名听命。

  看着墓碑与列宁墓,我突然觉得,他们似乎还在开会。列宁居高临下做着指示。十二位成员站立一排,洗耳恭听。

  我不由得感到一种力量。它既无形,又强大无比,无论是正运行的机制,还是已经离世的人,都无法摆脱它的控制。

  虽然,第三国际已解散七十多年。苏联也在上世纪寿终正寝。



  

  ( 苏联领导人墓碑。)



  @aaron_7770 2022-11-10 16:44:05
  楼主是一个人去的吗,语言问题使用翻译软件吗?
  -----------------------------
  我是一个人去的俄罗斯。并且不只是俄罗斯,而且一个人基本走完了世界。同时,我并不懂英语。关于语言问题,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到世界去流浪》里的“美国入境”一文中,曾有过比较完整的叙述。当时,美国入境审查官员,对我不懂语言,却去了那么多国家有所怀疑。他怀疑我在世界各国,一定都有接应。为此,我就我如何在国外应对语言问题,向他做了比较完整的介绍。才解除了他的疑心,盖章放行。如果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我公众号里找那篇文章。


  克里姆林宫坐落在红场旁边博罗维茨基山岗。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它曾是沙皇皇宫,苏联最高党政机关驻地和俄罗斯总统府。所以数百年来,它一直是俄罗斯心脏和国家象征。

  克里姆林宫围墙长两千多米。沿着墙体,十九座美丽塔楼巍然耸立。宫墙内,建筑众多,风格别致,富丽堂皇,磅礴大气。加上花繁叶茂的园林,草木苍郁的绿地,名目众多的历史文物和博物馆。所以我用了整整一天,才逛完这个世界最为古老的宫殿建筑群。

  克里姆林宫最为漂亮的建筑,首先是它的塔楼。塔楼除了一座已损毁和库塔菲亚塔外,其它十九座,都建在宫墙上。其中五座的塔顶,装有红色宝石制作的五星。我们常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指的就是斯巴斯克楼顶的那颗。

  教堂广场,是克里姆林宫内又一建筑群所在地。四座功能不同,造型各异的教堂,在广场边耸立。广场西南,是历代沙皇生活的皇宫。即大克里姆林宫。宫殿外表壮丽宏伟。内部极尽奢华,富丽高贵。

  俄罗斯总统官邸,在教堂广场东北。官邸旁边的空地,据说是普京直升飞机停放地。我在官邸前停留很久,试图看到普京身影。倒不是对他有多崇拜。我只是想看看,这个迷恋权力和土地的俄国男人,他的躯体,是否足以支撑他膨胀的心。




  

  ( 克里姆林宫。)




  刚看帖子,发现文章第四部分的前几段落,竟然不知了去向。现在把文章“四”重新完整地重发一下。不好意思。


  四

  莫斯科是世界著名古都,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这座建于十二世纪,长期作为首都的城市,经过历代统治者经营,已经美得无法收拾。它华丽而不失庄重。浪漫又不失规整。优雅却霸气四溢。恢宏又精巧动人。

  安顿好住宿,我就迫不及待走上去红场的大街。

  红场位于莫斯科中心,是莫斯科最受欢迎的游览地。它像中国的春晚,把这个国家最有名,最艳丽的明星,都汇集到了这里。克里姆林宫,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国家历史博物馆,无名烈士墓,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足以将你带入一场视觉盛宴,让你目瞪口呆,让你如痴如迷。

  红场地面并非红色,而是铺着已经凸凹的黑灰色条石。广场呈不规则长方形,两边以斜坡状向下延伸。红场不大,但周围建筑美轮美奂,五颜六色。如果把它与天安门广场比,那红场少了宽阔与庄严。多了厚重与瑰丽。在设计理念上,天安门广场明显留有红场影子。

  红场西面,是由红色花岗石建造的列宁墓。其后面,便是有着三座高塔的克里姆林宫。红场北面,是红墙银顶的历史博物馆。南面缓坡处,便是有着九个金色圆顶,五彩斑斓,大名鼎鼎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沿着教堂斜坡,可以下到莫斯科河畔。登上跨河大桥,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红场及其附近景点,如果细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所以第一天,我只在红场看了个粗略,第二天,才开始深入各个景点。

  也许出于对国际共运的兴趣,所以列宁墓,成了我参观的第一站。列宁墓地面部分,其实是个检阅台。每当重大节日,苏、俄领导人,就会出现在上面。沿着黑色石阶向下,就到了地下的悼念大厅。列宁静静躺在水晶棺内,在特制灯光照耀下,安祥而又清晰。

  在列宁墓后红墙下,并立着十二块墓碑。这些墓碑并不起眼。但看看上面名字,却让人胆颤心惊。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这些曾威震世界的克里姆林宫主人,如今悉数走出红墙,列队墙角,报名听命。

  看着墓碑与列宁墓,我突然觉得,他们似乎还在开会。列宁居高临下做着指示。十二位成员站立一排,洗耳恭听。

  我不由得感到一种力量。它既无形,又强大无比,无论是正运行的机制,还是已经离世的人,都无法摆脱它的控制。

  虽然,第三国际已解散七十多年。苏联也在上世纪寿终正寝。

  克里姆林宫坐落在红场旁边博罗维茨基山岗。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它曾是沙皇皇宫,苏联最高党政机关驻地和俄罗斯总统府。所以数百年来,它一直是俄罗斯心脏和国家象征。

  克里姆林宫围墙长两千多米。沿着墙体,十九座美丽塔楼巍然耸立。宫墙内,建筑众多,风格别致,富丽堂皇,磅礴大气。加上花繁叶茂的园林,草木苍郁的绿地,名目众多的历史文物和博物馆。所以我用了整整一天,才逛完这个世界最为古老的宫殿建筑群。

  克里姆林宫最为漂亮的建筑,首先是它的塔楼。塔楼除了一座已损毁和库塔菲亚塔外,其它十九座,都建在宫墙上。其中五座的塔顶,装有红色宝石制作的五星。我们常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指的就是斯巴斯克楼顶的那颗。

  教堂广场,是克里姆林宫内又一建筑群所在地。四座功能不同,造型各异的教堂,在广场边耸立。广场西南,是历代沙皇生活的皇宫。即大克里姆林宫。宫殿外表壮丽宏伟。内部极尽奢华,富丽高贵。

  俄罗斯总统官邸,在教堂广场东北。官邸旁边的空地,据说是普京直升飞机停放地。我在官邸前停留很久,试图看到普京身影。倒不是对他有多崇拜。我只是想看看,这个迷恋权力和土地的俄国男人,他的躯体,是否足以支撑他膨胀的心。



  之后的几天,我一直游走在红场周围。把瓦西里教堂的金碧辉煌;把无名烈士墓的庄严肃穆;把历史博物馆的丰盈珍贵;把亚历山大花园的一园芳菲;甚至把国立百货商店的满目琳琅;把莫斯科河的潋滟水色,一并收在了心底。

  在游览红场的同时,我当然也忘不了游览莫斯科市区。莫斯科不愧为历史悠久的国际都市。穷尽我的词汇,也无法描述它的大气与美丽。不过,这座城市留给我的最深印象,还是它浓郁的文化氛围。走在它的大街,让人眼花缭乱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剧院、教堂、博物馆、图书馆。是一个接一个的公园、绿地、学校及体育设施。这和我们城市的大街,满目都是饭馆商店,满耳都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叫喊,还是有些区别。

  我一直质疑所谓的“劳动创造了人”。我觉得,是思想,是精神追求,才让人从动物中脱颖而出。否则,即使站直了身躯,使用了工具,那也只是动物的形态不同而已。并且,如果在精神领域不断沉沦,主动或被动地放弃思想,别无所求地沉迷物质,那么人,最终还将堕落成动物。堕落成一种会背公式和口号,会玩手机和心机的新型动物。



  

  ( 绚烂的莫斯科。)



  @辞顺色从 2022-11-12 12:21:13
  生活费贵不贵,大概需要多少钱?
  -----------------------------
  俄罗斯的物价水平不太高。


  五

  在感受莫斯科风光的同时,我当然也没忘记,去感受那里的人情。

  总体讲,莫斯科人衣着讲究,举止得体,文明礼貌,友好热情。既有着俄罗斯人豪放不羁的民族特性,也有着长期做为大国首都市民,而特有的那份稳重与矜持。

  傍晚,他们爱聚在剧院,衣冠楚楚,文质彬彬。观赏演出对于他们,既成了精神向往,也成了精神展示。周末,他们爱走到郊外,或铺着一张布单聚餐,或围着一部手风琴歌唱。

  对外国游客,莫斯科人显得内敛。大多时候,他们不会主动与你接近。但如果你有求于他,他们又会变得热情。这与南亚,中东等地不同。那里的男人,热情是像暴雨一样泼给你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记得刚到莫斯科那天,我向一个女子问路。由于那一带路口较多。所以虽然女子已给我指明,但走到岔口,我还是犯了迷糊。正在这时,我发现指路女子,竟还站在远处注视着我。直到看我选对了路,她才对我点头后离去。

  还有一次,我寻找旅店。走到附近,却怎么也找不到具体地点。无奈,我只好求助一对母子。母亲退到街边,指示儿子帮我寻找。于是,儿子穿过大街,钻进小巷,边寻边问,直到把我送进青旅大门。

  不过在莫斯科,我也遇到另类的人。



  刚到莫斯科那天,我住在一个青旅八人间。我的下铺,是位年约五十的俄罗斯男人。他腿部有伤。感觉是来莫斯科治病。我取出用品,放在床上。待我上完厕所回来,发现男人把我放在床梯前的背包,挪到远远的门口。把我搭在上铺护栏的浴巾、衣服等物件,全部取下,扔在了我的床面。

  男人与我没有任何交流。他只是用行动告诉我,床前地面和床铺上沿,都属于他不可染指的地盘。

  那天晚上,我从红场回来,刚刚准备睡觉,男人开始大声播放音乐。我看了看宿舍其他人,大家都不吭声。这时我才感到,这个宿舍住着的,应该不是游客。并且,他们容忍或认同着男人行为。

  不可思议的是,音乐竟整整放了一夜。且一直都是那样大声。

  第二天中午,我从外面回来。发现我床上放的洗漱及日常用品,都不翼而飞。我找了很久,才发现男人都将它们,收进了他的塑料袋里。我没问男人这样做的理由。只是默默取回物品。男人也没对他的行为,做出任何解释。

  男人白天一直睡觉。第二天晚上,我刚上床,他又开始播放音乐。还是那么大声,还是那么整整一夜。

  睡在床上,我分析着男人行为。我觉得,从我进宿舍那刻起,男人就在刻意赶我。他认为,是我闯入了他的领地。他必须竭尽全力,将我驱离。至于这种想法是否荒唐,手段是否卑劣,都不在他考虑范围。

  他如愿以偿。第三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换到了附近一家旅舍。

  这是我游走世界七年中,唯一遇到的这样人。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俄国人中的奇葩,还是隐现着这个民族某种特性?我也不知道,它的粗鲁无理,步步紧逼,与我的忍让与退缩,是否有着当年沙俄与大清的影子?




  

  ( 莫斯科。)









  

  ( 8.19夜晚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火车站。)




  20号清晨,细雨霏霏。我终于到了波罗的海边,站在了圣彼得堡,这座俄罗斯的北方城市。

  圣彼得堡地处波罗的海东岸涅瓦河口,因众多河流穿城而过,故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十月革命前,这里曾是俄国首都。其皇家风范,帝都气魄,并不比莫斯科逊色。冬宫夏宫、彼得要塞,喀山教堂、涅瓦大街,这些神话般的存在,把圣彼得堡点缀得光彩动人。

  我的游览,是从参观“阿芙乐尔”巡洋舰开始的。

  “阿芙乐尔”是一艘灰白色舰艇,静静停靠在涅瓦河与大涅瓦河分流处。丽日蓝天之下,它显得既普通,又孤寂。眼前的大河浩荡,身后的云涌风起,与它似乎毫无关系。然而,当我把它的背景,换做人类近代史时,阿芙乐尔便突兀出威力。百年来,它就是一个幽灵。它所到之处,无不天地翻覆,红旗纷飞。

  现在的“阿芙乐尔”,被做为十月革命纪念舰和海军博物馆,停在河边供人参观。可能因为即将大修,所以我去的那天,“阿芙乐尔”不接待散客。站在壮阔的涅瓦河畔,看着“阿芙乐尔”猎猎的舰旗,高昂的炮管,我想起了它曾经的荣耀,曾经的苦难。想起了停泊太久的它,是否也该走出光环,重振雄风,扬帆四海?



  

  ( “阿芙乐尔”。)




  刚回看了一下帖子,发现第六部分的前几段,即写8,19的那一段,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能显示。只看到后面发出的几张照片,所以现在把文章“六”的前面部分,重新发一次。


  冬宫广场,是圣彼得堡地标。也是游客必须的打卡之地。广场北面的冬宫,是曾经的沙皇皇宫。雕饰精美,色彩艳丽。南面的参谋部大楼,黄白相间,气势恢宏。弧形的楼体像展开的羽翅,把广场紧拥入怀。

  冬宫现在是世界著名博物馆。里面藏有各国绘画,雕塑等珍贵艺术品三百多万件。所以,前来圣彼得堡的游客,都把参观冬宫博物馆,做为自己游览这里的第一要务。

  我把参观冬宫博物馆,安排在离开圣彼得堡的前一天。这也许是我最失败的一次安排。那天早上,我刚起床,天空就下起中雨。我打着雨伞,来到冬宫。意外的是,购票队伍曲曲折折,还是排了近千米。八月下旬的圣彼得堡,天气已经很凉。街面溅落的雨滴,很快把我的裤脚淋湿。我哆哆嗦嗦排队半小队,终于还是无法忍受冷雨折磨,于是选择了放弃。

  圣彼得堡虽然给了我遗憾,但也给了我惊喜。那天下午,我信步走到被称为三大帝国剧院之一的亚历山大剧院,发现竟有当天门票在售出。记得那年在国内,我曾为获得一张舞剧《闪闪的红星》门票,而备受折磨。而那天在圣彼得堡,我丝毫没有费力,就在世界顶级剧院,看了一场世界顶级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在圣彼得堡只住了四天。23号傍晚,我便登上了前往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的列车。


  刚发现,今天重发的那段关于8,19的部分,还是不见了。明白了,这是一个敏感话题。


  

  ( 青铜骑士雕像。)




  七、


  伏尔加格勒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它的曾用名斯大林格勒,便会无人不知。1942年,这里爆发了近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当时,在那片并不宽阔的土地上,苏、德两国共投入兵力高达五百万。双方伤亡也达三百万人。那时的斯大林格勒,已不是什么城市。它是一片火海。是一部绞肉机器。它的街道没了行人,有的只是血污,只是尸体。

  25日清晨,列车缓缓停靠在车站。伏尔加格勒欲睡又醒,似动还静。太阳躲在云后伸着懒腰,却让朝霞把天地涂出一片玫红,梦幻般地迷人。

  走出车站,“少年环舞雕像”便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雕像。1942年8月23日,苏联摄影师伊曼努尔.耶夫泽利津,拍摄了一幅德军空袭后的照片。照片背景是正在燃烧的火车站废墟。近景则是落满灰尘的儿童环舞雕像。此后,这座雕像就成了那场战争的标志建筑。在战后众多电影、游戏里,它的身影时常出现。



  

  ( 伏尔加格勒。)




  安排好住宿,我没顾得休息。我听到了远处马马耶夫岗在向我呼唤。于是,我买了瓶水,便大步流星向它奔去。

  马马耶夫岗位于城外。这座高仅102米的小山,却是斯大林格勒最高点。谁控制了它,谁就控制了整个城市。所以,为了这个山岗,苏、德两军红了眼一样,不顾一切地厮杀争夺。地面炸翻一遍又一遍,尸体覆盖一层又一层,阵地易手一次又一次。直到战役结尾,双方都还在为这座山岗拉锯。

  现在的马马耶夫岗,已成了一个景点。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山岗入口,两边各有一座名为“世代永记”的浮雕。沿着台阶向上,便是巨幅战况浮雕。浮雕不仅刻画了当年战场情景,而且还配有实况录音。行在其间,耳边响的是战机轰炸、机枪扫射、战士冲锋呼喊等当年的真实声音。

  雕像广场尽头,有一幢圆形建筑。这是阵亡将士纪念厅。大厅正中,是一尊手擎火炬的雕塑。周围墙壁上,刻着七千多名阵亡将士的姓名。两名士兵,神色严肃地分立两边,持枪守卫。

  参观完纪念大厅,我便跟着几名俄罗斯青年,向着马马耶夫岗山顶攀登。

  马马耶夫岗是一面缓坡。坡面长着绒毯一样小草。山道边,埋葬着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功臣。包括独自击毙225名德军的苏联阻击手,美国电影《兵临城下》男主原型瓦西里.扎伊采夫。山顶,耸立着一尊“祖国 母亲”雕像。她像一尊女神,战剑高举,顶天立地,呼唤着儿女奋勇杀敌。




  

  ( “祖国 母亲”。)



  第二天,我参观重点,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斯大林格勒苏维埃大街,波澜壮阔的伏尔加河,在它面前奔腾向南。博物馆共分三层。一、二楼陈列着三千多件战争留下的实物。三楼是一幅长120米,高18米的全景画。全景画以实物,模型,图画等多种形式,再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场景。那弥漫的硝烟,遍野的尸体,残损的飞机,坦克,大炮,枪支,撞击着人们心灵。让你感受到这场战役的惊天动地,鬼哭神泣。

  紧挨博物馆门外,是栋千疮百孔的红砖残楼。这是原斯大林格勒面粉厂。当年苏、德两军,曾为争夺这栋楼房,展开了殊死博斗。二战后,残存的面粉厂,连同不远的巴甫洛夫楼一道,作为斯大林格勒战役遗迹被保留下来。通过它们,人们可以感悟到,那场战斗的残酷与血腥。


  

  ( 战役中使用过的火炮。)




  离开伏尔加格勒的那天下午,我又去了马马耶夫岗。我觉得自己过于匆忙,以至还没听懂这里的故事。我想再站上那座山岗,让那被战火烧红的晚霞,让那被鲜血浸染的河水,再给我讲述一些事情。

  祖国 母亲雕像下,依然聚满俄罗斯游客。他们摆着各种姿式拍照。洒落草地的,都是笑语与歌声。一群学生,邀请我参与他们游戏。我没敢接受。我顾不得享受这异国的乐趣。

  我坐在山顶。伏尔加格勒的全景,便展现在眼前。脚下的马马耶夫岗,绿草茵茵。颤动在草尖的夕阳,滴落着血红的颜色。就像当年定格这里的年轻战士,花样的生命,火样的青春。

  我请小草转达敬意:向永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些视死如归的红军官兵。

  小草摇着头,轻轻对我说:不,其实你并不理解他们。他们本不是,也不想成为战士。他们是顿河岸边牧马汉子。他们是山楂树下青年工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自由,享受爱情,享受生命,而不是想成为一个符号,一位功臣。他们冲锋陷阵,却想着铸剑为犁。他们投入战争,是为了消灭战争。他们也没有视死如归。生命于他们一样芬芳;生活于他们一样迷人;流血牺牲于他们,一样的悲苦惨烈。他们所以舍生忘死,是为了消灭嗜好战争的法西斯。是为了他们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和平。

  远处的伏尔加河,静静地流向天际。没有了三套车。也没了赶车人忧郁的歌声。江畔的街巷楼宇,沐浴在金色晚霞里,有种“半规斜日照黄昏”的美丽。高高的教堂,默默耸立在山岗下。它凝眸着大地,心事重重,欲言又止。

  我问教堂在忧虑什么?它钟声低鸣,一声叹息:这座城市,在胜利中沉醉太久。英雄光环,已麻痹了它的思绪。它痛恨法西斯,却不思考它产生原因。它恐惧黑暗,却懒得歌颂日月星辰。你们这些游人,也只是为了感受血与火,痛与恨,战斗的悲壮,胜利的喜悦。你们有谁想过,希特勒虽然灭亡,但这静好岁月,是否在哪一天,又会毁于可能出现的东特勒,南特勒?

  我无言以对。只是默默看着旷野。看着伏尔加河岸落叶如雨。看着马马耶夫岗残阳如血。





  

  ( “祖国 母亲”背景。)





  八

  结束了伏尔加格勒行程,我便搭乘火车,向着俄罗斯南部边境,继续前进。

  我选择这条路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经由那里,前往下个国家格鲁吉亚。二是探访震惊世界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地。三是领略高加索风光及车臣周边的社会风情。

  选择这条路线,其实也是选择风险。因为八年前,俄、格两国刚刚在那儿爆发战争。我去之前,两国口岸是否重开,我其实并没确切消息。同时,这片紧靠车臣的区域,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恐怖袭击,随时都有发生可能。

  然而,旅行的魅力,也许正是挑战风险。所以,受好奇心驱使,我还是决定前往那里。

  27号上午,我到了俄罗斯西南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刚刚举办冬奥会的海滨城市索契,就在这里。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已不能去索契观光。于是,在克拉斯诺达尔停留了半天,我便换乘东去火车,到了俄罗斯南部城市弗拉季高加索。


  

  ( 克拉斯诺达尔火车站的哥萨克人。)




  弗拉季高加索是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是俄罗斯重要军事基地。它东北紧靠战乱的车臣,南部连接格鲁吉亚。如果不是近年的几场战争,我想大多数人一定同我一样,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个藏在大山皱折中的小城。

  走出火车站,我便感到了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站前广场上,没有一个旅客。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军警虎视眈眈,从不同方向把我盯视。街道上,没有车辆,没有行人。有的只是一片萧杀,以及随风飘荡的压抑。

  我有些惶恐。也不知道该走向哪里。于是,我索性来到一个军人面前,向他打听酒店位置。军人倒很客气。他看出我不像恐怖分子。于是带着我,向前走了几十米,并敲开了街边一扇铁门。

  这个酒店全是平房。老板是位三十多岁漂亮女人。她带我看了客房。全是那种带客厅,厨房及全套家具的公寓。我本不适合这种酒店。但想想外面情况。我决定住在这里。

  下午,我想去看看市容。于是以火车站为中心,沿着站前大街,先后向着两边走去。

  市面冷清而萧条。街头,除了偶尔会看到几个行色匆忙的妇女,极少看到男人。临街的门户,少有开启。即使有少数商店开着门,但生意清淡,鲜有顾客。

  检查很严。每走百余米,我就会被军警拦挡一次。

  但是,透过萧杀,你仍可以发现,苏联时期,这里是座美丽的小城。街道不宽,但整洁平坦。五色的小楼,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息。清冽的捷列克河穿城而过,带着野草的清新与山谷的幽静。远处,便是终年不化的雪山,峰岭横卧,玉积琼堆。

  再美的风光,也经不起人类折腾。近年来,两次车臣战争和一次俄、格战争,彻底改变了这里面貌。宁静变成了死寂。阳光化为了阴霾。




  

  ( 街头公交车站,能看到几个等车人。)



  第二天,我专程去了北奥塞梯城市别斯兰。2004年9月1日,那里发生了人类史上最残暴,最血腥,最大规模的人质事件。那天的行程,我已记录在游记《探访别斯兰》中。所以这里不再细述。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我的公众号,感受那里的惊心动魄。

  8月29日,我登上了开往格鲁吉亚的中巴。结束了我的俄罗斯之旅。回首过去的一个月,我由俄罗斯东部俄蒙边境,到达它西部莫斯科。由它北部波罗的海,到达它南部高加索山。完成了我长达两万余里的火车之旅。那闪亮在俄罗斯大地的铁轨,像一条银色的项链,帮我把俄罗斯的雄浑与壮美,荣耀与苦难,串连在了一起。让我对俄罗斯,这个神秘的国度,这个复杂的民族,这个忽而是密友,忽而是仇敌的邻居,有了些零星,浮浅,却属于自己的感受。让我再谈起他们时,少了份人云亦云,多了份清醒明白。



  

  (墓园一角。)

  @荒漠甘泉1980 2022-11-18 08:13:18
  期待高加索之旅,认识楼主是在阿根廷那篇
  ----------------------------谢谢朋友。阿根廷那篇,是我回国后,在天涯最早发的帖子。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
  @NJCSMP 2022-11-27 11:31:12
  从没有出国的人给点建议,应该首先去哪里?考虑便利性和经济性。是印度还是东南亚?
  -----------------------------
  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人,第一站当然最便利还是去泰国了。泰国旅游大国,各方面都很方便,中国游客又最多,遇到困难了,那怕语言不好,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中国朋友帮助解决。经济性上,泰国消费也不是很贵,但注意,如果处处把自己当做游客,那么消费也不会很低。尽量使自己成为当地人,享受当地人的消费水平。这个问题,我公众号计划有篇文章“国外行走的用钱问题”,主要是讲在国外,如何取得当地的货币,以及怎么样使旅行变得经济,这两个问题,不过文章尚未最后写好,准备待后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出
  @NJCSMP 2022-11-27 11:31:12
  从没有出国的人给点建议,应该首先去哪里?考虑便利性和经济性。是印度还是东南亚?
  -----------------------------
  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人,第一站当然最便利还是去泰国了。泰国旅游大国,各方面都很方便,中国游客又最多,遇到困难了,那怕语言不好,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中国朋友帮助解决。经济性上,泰国消费也不是很贵,但注意,如果处处把自己当做游客,那么消费也不会很低。尽量使自己成为当地人,享受当地人的消费水平。这个问题,我公众号计划有篇文章“国外行走的用钱问题”,主要是讲在国外,如何取得当地的货币,以及怎么样使旅行变得经济,这两个问题,不过文章尚未最后写好,准备待后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出
  ----------------------------------------------------------
  印度消费水平不高。景色也非常美。但旅游条件方面,比泰国要差了很多,中国游客又很少,所以第一次出国,去印度可能有些困难。倒是尼泊尔,也可以考虑做为第一次出国的国家。这个国家同印度一样,也是消费水平不高,景色优美。旅游条件比泰国差些。但它的长处也是中国游客特别多,并且可以陆路坐汔车去那里。所以也可以做为第一次出国的选择。再一个是越南。也是消费水平不高,景色优美,旅游条件差于泰国,好于印度。同时去越南,要比去泰国,印度更方便,因为也是坐汽车就可以去。越南绝大多数人还是友好 善良。但要注意,他们国内也有少数像我们国内一样的极端民族主义份子,对中国人有些仇视。

  @ty_在雨季 2022-11-09 09:19:54
  三
  告别了贝加尔湖,我便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列车将历时四天三夜,横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穿越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脉,驶过人口密集的东欧平原,最后抵达遥远的莫斯科城。
  车程虽长,但不烦闷。因为不管车内车外,都有看不够的风景。
  拉开窗帘,像打开一段风光绮丽的西伯利亚视频。窗外掠过的,是郁郁葱葱的白桦,是缓缓淌过的溪流,是水草丰美的湖泊。微风轻轻地吹着。吹......
  -----------------------------
  @远观者456 2022-11-27 12:13:47
  好文笔。
  -----------------------------
  谢谢朋友
  @天下一刀2012 2022-11-27 10:52:54
  一路风景不错,可惜俄毛子在近代抢了中国不少的领土。
  -----------------------------
  俄罗斯这个民族,真的有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我文章第五部分中记的那个同宿舍旅客,似乎真的反映了他们的一些特色:只要我认为是我的东西,那么就是我的东西,我就要抢过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