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杨烁“打压式教育”困住的孩子


你的孩子
不是你的孩子
当一个从小被爸爸打骂大的孩子成了父亲,将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杨烁给出了一种答案。
就像很多网友评论的那样,杨烁在“爸爸去哪儿6”(《一起出发吧》)里对儿子的态度是成年人看了也会心惊肉跳的,至少,开播至今的前几期的确如此。
按照“爸爸去哪儿”的惯例,出发前,节目组会去嘉宾的家里进行一段拍摄,粗略地勾勒出父子俩在生活中相处的状态。杨烁在节目中带给人的不适从那里就开始了。
他的表现,很像在饰演一个久不归家,又刚刚从宿醉中醒来的父亲。面色微红,强努着清醒,第一件事就是一脸威严地把孩子叫到一边,问他的书读得怎么样,某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孩子战战兢兢答不上来,一等到机会就迅速跑开了。按照这样的人设,不难想象他们爷儿俩接下来的朝夕相处会是怎样的状态。

用杨烁的话说,他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博弈。我们不必急于评论所谓“博弈”是否是一种足够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在节目里,杨烁已经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诠释。他动辄吹胡子瞪眼,大吼着对儿子实施“体罚”,我们看到的所谓“博弈”,其实是一种老杨对小杨的压倒式的控制。由此引发的争议和谩骂声中,有人甚至说,他不配做一个父亲。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本书,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很明显,它想说的是你的孩子有他独立的人格,而并非从属与你,或完全归顺于你。作者吴晓乐从台湾大学的法律系毕业之后全职做家教,这本书收录的是她在此过程中所见的9个家庭的故事,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被困在错误的教育方式里,让人心疼。
就比如第一个出场的“眼镜仔”,虽然家境优越,全职妈妈对他的生活照料妥帖,但只要她对“眼睛仔”的成绩稍感不满,就施以暴力。她不仅自己动手,还怂恿孩子的家教:“如果我儿子不乖,或者题目写错,你就用力给他打下去,孩子有错,就是要教育,我不是那种小孩子被打就反应过度的妈妈。”“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听见体罚就皱眉,好像体罚是多残忍的一件事!”
书中对“眼镜仔”的描述让我印象很深,他的妈妈满口唾沫横飞,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弯腰驼背,无声地呼吸,像一个局外人。当家教指出他试题本上的一处错误时,即便那只是个非常细小、无关紧要的小瑕疵,眼镜仔的反应也非常剧烈:肩膀很快地拱起来,背部连动地微弯成弓形,脸侧向相反的方向。
这些一气呵成近乎条件反射的动作,皆是因为他知道家教已经从母亲那儿获准动手打他的权力,而以往的其他家教也确实是那么做的。
 “眼镜仔”和小杨的境遇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的动作却总是能让我将杨烁那只时不时就微微抬起,比划出准备动手打人姿态的右手,以及每当这样的时候小杨身体都会微微后倾的条件反射联想在一起。

老杨冷不丁地吼起来真是能吓人一跳,但我其实最讨厌的是他的阴阳怪气和冷嘲热讽。比如盲选房子的环节,老杨想选1号,可小杨选了5号。结果,5号房距离最远,位置最高,在有些海拔的稻城亚丁,相比其他几间房子,这是明显的劣势。
一路上,老杨一直在唠叨,你要选的5号吧?棒棒的。小杨走的气喘吁吁,他就像一个落井下石的人,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呵呵,太棒了。终于到了目的地,他问小杨,来得值不值得?小杨点头说,值得。可这时候老杨不按常理出牌了,他说,那你再跑远点儿,更值得。
小杨明显愣住了。他问小杨下回选几号,小杨说,1号。满脸的委屈就像在问老杨,这回您满意了吗?老杨又来一击:下回1号是最远的。这时候别说小杨是一脸懵,任凭谁也得看得云里雾里。

至此,我完全理解了铺天盖地的评论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老杨欠揍,为什么这一届关于他教育孩子的恶评竟然稳稳地超越了他的油腻。且不说这样和孩子的相处有多可恶,就算是成人与成人之间,这样说话的人也会让人避之不及吧。只不过,小杨无处可逃。
吴晓乐说,他看到过很多孩子因为不服从管教或者没达到父母的期待屡次被打骂。起初,她认定这只是父母的爱出了偏差,用错了方式。但每当这样的时候,他的学生就会反问她,“我活该承受吗?”
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里面暗含着明显的情感绑架。情感绑架有很多种,唯独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时,孩子是没法做出选择的。

“眼镜仔”的妈妈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而杨烁希望得到的是一个“男子汉”,一个节目中的孩子们的表率。他们大体上是我们常说的虎妈狼爸。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对于这类父母的很贴切的形容:你们见过那种养斗鸡或是赛狗的人吗?他们和这样的父母没有两样。
然而他们在孩子身上强加的限制和要求,想要以此换取的成绩和面子,又来自哪儿呢?是他们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眼镜仔”的妈妈是一个全职主妇,掌控全家经济命脉的孩子父亲对“眼镜仔”的期望很高,同时又因为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万分失望。“眼镜仔”的妈妈常说,爸爸因为生气,不想看见你,都不回家了。这就是她的恐惧。
至于杨烁,节目中有这样一幕,他低头做饭,已经分开大半天的小杨从远处走回来。杨烁小声对旁边的何猷君说,一会儿你问我儿子,他一定不会相信这都是我做的。可是当何猷君真的老老实实地对小杨说,这都是你爸爸做的,杨烁的头一下低得要扎进桌子里,他说,不是。这个瞬间出现的时候,我才忽然发现,一直以来怒目圆睁的父亲,也是个想要索取关注和爱的人。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组杨烁参加某个综艺访谈的截图,他在谈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时说,他们“两人见面分外眼红”,他从小是被父亲打大的,要是搁现在,他能把父亲“告到关进去”。
这当然不能作为他对小杨颐指气使的理由,但一定可以作为一部分解释,解释他为什么几乎从来都无法像其他父亲那样正面的表达爱、索取爱,为什么“你真棒”这样的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听着总像是酸溜溜的反话。就连前两天他在微博上发出回应,隔空向老婆喊话说:“洗衣板在邮寄的路上,跪多久你帮儿子拿个主意。”都让人忍住不惊出一身冷汗——这话说的,是要谁跪啊?很明显,情商真的不在线。
这让我想起吴晓乐说的一段话,他说他写下的那些故事 ,并不是为了抨击那些不懂得该如何与孩子共处的父母,不是把所有的乱象打包成一团归因在他们身上,因为问题不仅仅在于父母。在他与家长们的接触中,也经常可以见到他们的无助,他们被众多舆论干扰到无法作出决定,四面八方的压力敦促他们成为“更积极”的父母。
因此,他认为,在今天,多一道声音鼓励父母教养出成功完美的小孩,就有一对父母可能走上压迫小孩的道路,多一则新闻把小孩的成败完全归于父母教养的好坏,同时也可能诞生一个以极端方式管控子女的家长。有没有可能,在怪兽家长的背后,不过站着一个胆怯的、害怕犯错的人。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2019年度生活方式:青春崇拜」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