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一堂作文课后,缪缪从教学楼的四楼坠落,结束了年仅11岁的生命。事发后,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女孩一篇画满删改符号的作文上。在那篇作文里,语文老师袁某美用红色水笔写下“传递正能量”的要求,引起社会热议。目前,调查组尚没有就孩子自己翻越栏杆坠楼的原因得出结论,但一个孩子可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成人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表达,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实习记者|孙一丹 李秀莉
一跃而下的女孩
担心孩子一个人太孤单,家人最终将缪缪的墓地选在了老家的祖坟旁,没有另外立碑。6月17日,遗体告别仪式在殡仪馆里举行。按照当地风俗,缪缪身亡时未满12岁,家人是不能请客办席举行葬礼的,因此,告别的礼堂里甚至没有放上一张女孩的遗照。前来送行的人并不多,一共几十个,主要由父母双方家人组成,缪缪的朋友、同学和处于舆论漩涡中的语文课老师袁某美均没有出席。队伍里,缪缪的母亲陈蔼痛哭着要看孩子最后一眼,被一群年长的老人拉着,避免靠遗体太近。
陈蔼是家里最早接到孩子出事的消息的。6月4日是星期四,像往常一样,她六点起床给女儿做了早餐,牛排和小馄饨,都是女儿前一天睡前说想吃的。那天上午有体育课,陈蔼拿出女儿的运动服,但11岁的缪缪已经开始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询问陈蔼,可否穿那件六一儿童节刚买的新裙子,陈蔼应允。在最近的期中考试中,缪缪得到了语文第一名,为了奖励她,妈妈给她买了这件小裙子。换上漂亮裙子的女儿蹦蹦跳跳地比剪刀手,问:“妈妈你看我漂亮吗?”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样子。
吃完早饭,缪缪的奶奶过来,和平时一样骑电动车送缪缪去学校。缪缪就读的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离家不远,公开资料显示,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在职教师70人。自从一年级被按区域划分进来后,缪缪已经在河滨小学读了五年书。每天早上,陈蔼都会站在阳台上,目送着祖孙俩离开。
消息是在下午3点42分收到的,陈蔼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孩子班主任袁某美的微信电话:“缪缪妈妈,缪缪在学校出事了,你来下人民医院。”通话时间只有短短的20秒,来不及追问细节,她挂了电话后就请公司的司机送她前往医院。她想,或许只是小朋友之间互相推搡,导致缪缪滚下了楼梯。
人民医院距离公司短短十几分钟的车程,路上,陈蔼发微信给袁某美,询问孩子的详细情况,未获回应。她转而给一个在人民医院急诊室上班的朋友打电话,接通了,对方正好在医院值班,先问她是开车还是坐车,陈蔼心里一沉,朋友接着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孩子好像已经不行了。”一时不敢相信的她在电话里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陈蔼是一路哭到医院的。到医院后,她直冲急诊室,被医生拦了下来,告诉她,孩子已经被送去了殡仪馆。后来她才知道,孩子在坠地五分钟左右就已经救不回来了。陈蔼想去殡仪馆看孩子,但被已经等候在此的警察拦下,要求她先去湖滨派出所录口供。
晚上九点多,陈蔼终于见到了孩子的遗体,她忘不了那一幕:女儿出门时还鲜活的身体此时已经冰冷,头上全是血,右手的手臂上有青紫色的淤青。她央求着殡仪馆的人看看孩子全身,获得允许后,掀起孩子早上穿出门的那件粉红色欧根纱连衣裙一角,看到了孩子脚上的粉红色袜子,裙子内侧的棉纱上沾满了血。陈蔼哭着扑向孩子,被两个陪同的女警拦下,最终没能抱孩子最后一次。
根据当地政府三天后出具的事件通报,缪缪是在6月4日下午3点15分,也就是陈蔼接到电话前的27分钟,于河滨小学坠楼。第二天下午5点,在警方出示的一段缪缪出事时的监控视频里,陈蔼和家人看到,下课铃响后几分钟,缪缪急匆匆地从四楼教室冲出来,跑向不远处的栏杆,奋力爬上去后,转了个身,面朝教学楼内。监控视频显示,此时,教室外走廊上两个女孩走了过来,视频里听不到声音,只见她们的嘴巴动了动,似乎在和缪缪说话,之后跑回教室。几乎同一时间,缪缪消失在镜头里。几秒钟后,和缪缪说过话的其中一个蓝帽子女孩冲出教室往楼下看,大概十秒钟后,缪缪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袁某美走出教室,跑到楼下。从爬栏杆到坠地,整个过程持续15秒左右。
插图|老牛
河滨小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近期由于疫情防控,河滨小学要求学生课间休息时除上厕所等必须离开教室的情况,尽量待在教室内。这也是缪缪坠楼时并没有更多学生在场目击的原因。而袁某美当时正在教室内批改作业,接到学生反映后跑出来,随后通知了两名校领导、拨打了 110 和 120。
一篇被修改的作文
缪缪坠楼的第二天,家族的亲戚们聚在一起。缪缪的妈妈陈蔼坐在床上抱着孩子的小枕头、兔子玩偶和睡衣,眼睛哭得肿起来,整个人已经是不能说话的状态。大家一边安慰她,一边想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事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11岁女孩决定跳楼?
矛头很快指向语文老师袁某美。6月5日,一位匿名人士添加缪缪舅舅的微信,称,“我朋友说:特警都去了,我朋友听到的是孩子家长说是语文老师让她作文重写,好几个小朋友都要叫重写的,老师打了她一巴掌的,下了课就跳下去了。”缪缪爸爸将这张聊天记录截图上传了网络。在一份公开流传的署名为金坛河滨小学袁某美的自述里,那天下午第二节课确实为作文课,但袁某美否认了打骂孩子的说法,称“整节课我没有批评过缪缪,更没有打过缪缪一下子,这节课班级任何孩子,我都没有批评打骂过,说话都是平和的语气说的。”
据袁某美回忆,她在一周前布置了写一篇读后感的作业,要求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围绕具体事例谈感受。6月4日这天,她先在课堂上讲那节课的内容,修改读后感,并提出修改意见。课上,缪缪提交了作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缪缪运用自己的联想重述了故事,添加了众多细节,并提炼了感想:“有些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都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的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作文本上,这一段画了两个大红叉,并被老师批注了“传递正能量”。除此以外,该篇作文还有大量用红笔批示、删掉的符号,后面有两张撕掉的作文纸的痕迹。这些被缪缪家人发布在网络上,当作是老师肆意批改作文,造成孩子情绪崩溃的证据之一。但在袁某美自述中,只认可“传递正能量”是她写的评语,缪缪本子上所打的红叉、划的波浪线、横线,全是缪缪“自己的修改符号”,且“没有撕她的作文。”这一说法得到缪缪家人的质疑,“我们仔细看了后发现有两种批改痕迹,一个是红线划的杠,一个是删除符号。孩子也没必要一篇文章自己划两次吧,我也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她要自己撕作文本。”陈蔼称。
缪缪的作文
缪缪阿姨苏灿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家人替缪缪报了课外的作文辅导班。袁某美也有在校外开办作文辅导班,但家人没有将缪缪送到她那里,而是在校外另一位老师那里学习写作。四年级以来,缪缪在校外老师的课上写了三四本作文本。在这些作文里,缪缪用到不少细节描写,比如在描写妈妈给她盖被子的作文里,她用了拿、拉、塞、叠等多个动词来描绘妈妈的动作,这篇作文拿到了96分。在课外作文课的笔记里,缪缪记录写作文的要求,要“分解动作,要有细节,详细得当”,其中还细分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
缪缪也不惮于借家庭趣事发表“尖锐”的见解,《坑娃的捉迷藏》描写了国庆假期时爸爸为了让她洗碗使用“诡计”骗她说玩捉迷藏的事,她幽默地和家人打趣,在结尾写道:“对骗子和家人都不能放松警惕呀!”她也不避讳生活中的尴尬之处,时常会写到爸爸爱偷吃零食,或者爷爷对她讲的莫名其妙的大道理。这些风格较为自由的写作均得到了作文辅导班老师的认可。
在缪缪以往的作文题材里,记叙文和真实事件占了大部分。有的记录家庭琐事,如疫情期间帮妈妈在家赶工,有的提到学习和考试的事情。《三打白骨精》读后感是她写的唯一一篇社会思考类的作文。这篇作文写在金坛区中小学统一的作文本上,封面是四个大字:《规范日记》。或许孩子并没有积累多少这类题材的写作经验,在这篇读后感里,袁某美对作文的要求,即结合具体事例来赞扬人物的精神,以及明确规定“传递正能量”的主旨,让缪缪遇到了难题。据上述袁某美自述,缪缪第一次上交的作文没有具体事例谈感想,于是就让她继续修改,第二次缪缪提交修改后的作文里增添了一个事例,即同学用欺骗手段获得他人的新书本,来说明读后感里的体悟,再次没有过关。袁某美建议缪缪围绕孙悟空坚持不懈的精神来谈感受,于是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下课前,包括缪缪在内共有六七名学生尚未修改完成,袁让他们继续修改或者重写一篇读后感。
缪缪坠楼后,她的家人联想到去年10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袁某美误会课上拿纸巾擦鼻子的缪缪在做小动作,扇了她一巴掌。事件发生后,陈蔼让缪缪爸爸去和学校老师沟通,提醒老师教育孩子的时候注意方法,不要做打脸这种侮辱孩子的行为。缪缪坠亡事件调查组核心成员之一、金坛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邢卫东告诉媒体,在袁某美提交给调查组的自述材料中,提到了去年曾经打过缪某某耳光的问题。袁某美称,因为缪某某成绩下滑得很厉害,作业没有完成,老师指出后也没有及时订正,一气之下就打了缪某某。事后家长找过来时,她很快向学生和家长道了歉,并承诺今后不会再打缪缪。
6月5日下午,陈蔼一家人带着横幅前往学校寻求说法,随后孩子的奶奶与袁某美发生冲突,并因此被警方带去录口供。这一说法得到邢卫东的证实。之后,缪缪一家想要向同班同学和家长了解更多事发现场的情况时,所有人保持了沉默。缪缪坠亡两天后,有家长在班级群里发出语音:“所有群里面的同学,你们(跟)一句话,袁老师没有错,你们点个赞。” 37名家长相继呼应,竖起大拇指。直到当晚7点28分,才有家长站出来发声:“袁老师教书育人本没有错,平时对她也比较认可,但是这时候点赞会不会对缪缪家人增加伤害?” 缪缪生前所在的一个名为“未来的少女”四人小群里,其他三个小朋友是和缪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但当晚,缪缪被移出群聊。
班级群里接龙点赞的家长们(图/网络)
6月7日,金坛区政府联合调查组通报称,没有证据显示在当日的作文课堂上,袁某美存在打骂、责罚缪某某的言行。但是,调查组尚没有就孩子自己翻越栏杆坠楼的原因得出结论。
事发后,涉事教师向联合调查组作出的情况说明
漩涡中心的沉默者
处于舆论中心的袁某美自事发之日起,一直保持了沉默。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6岁的袁某美已有27年教龄,系金坛河滨小学骨干教师并多次获得如“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金坛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等奖项。该校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袁老师的业务能力给予肯定,称其“总的来说非常优秀”。
但在历届毕业生对本刊的回忆中,袁某美的形象和这一说法之间具有较大反差。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袁某美教过的学生,他们对袁老师的语文教学风格没有特别深刻印象,只记得老师会要求同学们买辅导书《课课通》进行课前预习,并把上面的相关资料抄到语文书上,课上检查时会叫一个同学起来把资料读一遍,再叫另一个同学把同一段资料再读一遍。有时候,班里有条件的同学会把资料打印出来,袁老师就会表扬他。老师和同事的关系不错,常常有说有笑,但和学生相处时比较严肃,时常板着面孔,甚至有侮辱性的言行。
冯旺是袁某美在金坛区河滨小学教的第一届学生,于2006年毕业。但他一直记得小学五年级时被班主任袁某美体罚的经历。当时他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刚一进门,就感受到一杯温茶水泼在了他脸上。袁某美坐在进门的第一张办公桌旁,拿着一个红褐色的茶杯的把手。冯旺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质问袁为什么这样做,袁叫了另一个打小报告的男同学过来和他对质,结果发现是一场误会。“袁某美一句话都没说,就让我们走了,也没有道歉,事后也没去调查。”冯旺对本刊记者回忆,袁某美经常会把学生叫到讲台前面来批改作业,如果做得不好,会当着全班的面把作业本摔到学生脸上或地上,有时会有抽巴掌,拎眼皮等体罚。还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袁某美竟在公共办公室里当众脱下冯旺的裤子,用尺子打屁股。
工作以后,冯旺慢慢意识到这些事对他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于是将自己的经历讲给身边的家人,同学和同事听。14年过去了,缪缪事件的新闻出来后,他的员工和同事都来问他,袁某美是不是就是小学体罚他的那位老师。他决定实名公开讲述自己的经历,并附上了小学成绩单,档案,学生卡等。“如果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下,没有特定的人去指向性地教导我,我就不敢勇敢积极地把我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选择本能的往后缩,看别人讲。”冯旺说,他现在仍然在努力克服小学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心理影响。
梁泓斯也是袁某美曾经执教过的学生,2013年毕业。他对本刊记者回忆,袁某美喜欢在作文课上读同学的范文和写得较差的作文。在一次作文课上,袁某美叫梁泓斯走到讲台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了他的作文内容。在这篇作文里有一个错别字,梁泓斯将“实践”的“践”写成了“贱”。“她就当着全班对我说:‘把实践的践还写成下贱的贱,我看你人才下贱。’”梁泓斯回忆道这件事让他印象深刻,因为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当时全班同学都在笑,只有我没有笑,是懵的状态,”梁泓斯说,这件事潜移默化地让他对老师群体产生抵触心理,加上本身的内向性格,直到上高中他也很少像其他同学一样跑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
对这些才十岁出头的小学孩子们来说,他们通常用沉默来回应老师的责罚,并没有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家长。“我有自己的判断,家长肯定会站在老师那一边的。”冯旺说。在缪缪去年十月遭袁某美扇巴掌后,回家也没有主动将这件事情说出,陈蔼称她看出来女儿“状态不对“,再三询问下缪缪才说出了被打的事以及前因后果。
缪缪阿姨苏灿也在常州上完了小学和中学,在她印象里,当地家长非常重视学习,也非常重视老师在孩子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希望孩子尽量多地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善待。她印象里,收礼是家长和老师间一种相对普遍的情况,苏灿向媒体提供的转账截图里,从2018年至2020年1月,袁某美先后四次通过微信转账收取缪缪家人共计2500元转账。每次额度在500或1000元。袁某美收受红包的行为在这次事件后得到调查组的认定。
缪缪妈妈晒出自己给袁老师的转账记录
未及展开的人生
缪缪坠楼后,她生前的点滴生活留在了她的作文本里。
在几本作文本里,家人是缪缪最主要的描写对象,可以看到,这本是个幸福的一家三口。其中一篇作文是写中秋节一家人围坐着吃饭的场景,她打趣儿爸爸爱吃鱼,“每次吃鱼,他都把鱼端到自己面前,生怕别人和他抢。”在《坑娃的捉迷藏》里,她详细又富有画面感地叙述了爸爸如何用计谋让她去洗碗,而她“不停地打着小算盘”来应对。除了记录家庭趣事,她也会感恩父母,通过妈妈给自己盖被子联想妈妈照顾她的周到,观察到“每日早餐的样式都各不相同”。在最近的作文里,缪缪描写疫情期间看妈妈在家赶工很辛苦时写道,“我会用行动来说明,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再让(父母)操心的。”
在缪缪的家里,餐桌前对着的是一墙的奖状,有从小到大优异成绩的证书,也有“小画家”“小歌星”等艺术类的奖状。缪缪对学习成绩很看重,曾在作文里这么写:“我也在慢慢努力,争取和95分以上做good friend。”在四年级的一篇作文里,她写自己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张卷子就像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糖果,谁见了都喜爱,我听了大家的赞扬心里可甜了。”在多篇作文里,她都提到了要好好学习和复习考试等,“如果不好好学习,不但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我自己。”
她五年级的作文本封面上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儿,一个脑袋上写着“作业”,一个写着“我”,上方用美术字体勾画了“沉迷于作业and学习”几个字。这样的随笔涂鸦在缪缪的英文笔记本里随处可见,伸着手探着头的青蛙形状的字母,彩色的花朵和海豚,还有各种美术字体写成的“加油”。苏灿说,缪缪从小喜欢画画,在幼儿园暑假时,她曾想教缪缪调色和配色的方法,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配色想法。有时候,妈妈会买画笔套装作礼物送给缪缪。在那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里,孩子同样表现出对色彩的敏感,她描述白骨精化作村姑后,”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青瓷瓶,向唐僧走来”。这句话后来被红笔划去了。
缪缪的奖状墙
苏灿从小看着缪缪长大,那时候她在常州上中学,寒暑假缪缪会上她家里住几天,一起玩。在她眼里,缪缪从小懂事,她提供给本刊记者的一段视频里,缪缪侧躺着,睡前揉着眼睛说以后要照顾奶奶,“以前奶奶养我,现在我要养她了。” 性格活泼的缪缪还擅长与人沟通,有时候苏灿看她玩“我的世界”(一种游戏的名称),还会和伙伴们开语音聊天,语言和逻辑表达能力都不错。
但苏灿也逐渐感受到,年纪渐长的缪缪越发独立,开始有自己的小世界。今年3月,家人们一起去外婆家聚会, “以前她会一直粘着我,让我陪她玩之类的,但我这次感觉她已经会在那边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大人关照她。”聚完餐回苏州后,苏灿还和朋友感慨说,现在的孩子青春期可能会早一点,11岁的外甥女看起来已经长大了。只是,谁也没想到,还未来得及展开的人生就这样匆忙按下终止键。
(文中缪缪、陈蔼、苏灿、汤米、梁泓斯为化名)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绿皮火车:历史与风景」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