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让年轻人又爱又恨的关系群体,他们被统称为“亲戚”



在中国这个错综复杂的人情社会,有这么个让年轻人又爱又恨的关系群体,他们被统称为“亲戚”。  每值逢年过节,父母辈的中老年人总喜欢拎着大包小包走亲戚,挨家挨户拜访熟络感情。有这么一句老话说得好,家里不办一次酒席,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亲戚有多少,看着高朋满座的宴会洋溢着热情喧闹的氛围,年轻人们却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  要知道在现如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于亲戚这一关系的感知并不明显,面对一些常年不联系的陌生亲戚,实则已经和陌生人并无两样,断亲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什么当年对于长辈而言情同手足的亲戚情,会逐渐走向淡漠乃至互不相联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详细了解下亲戚群体形成的原因。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小农社会中,交通环境极为不便,个体家庭想要在社会中存活下去,就必须依赖亲戚这样的群体关系来获得生存资源。  尤其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社会工业生产力低下,家庭收成大部分依赖于农业,大家都处于看天吃饭的传统社会中。而在农业社会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家庭无法应对季节性灾害的冲击,比如连月干旱以及涝灾,就很容易让一个家庭颗粒无收难以自足,这个时候亲戚之间的互帮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了大家的生存之本。
  并且在那个年代,人们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大多数家庭都祖祖辈辈安居在一个地方,邻里关系得到了数年的积累,普遍成为人们重视的对象。  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中,个体家庭经济收入已经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很少会需要亲戚的帮助与扶持。另外社会福利制度也更加完善,群众生病了有医保,做生意起步有贷款,治安的加强也让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大家普遍都不会再向亲戚频繁张口。  利益交互的减少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对于现如今年轻人而言,之所以和亲戚们无话可谈,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中国教育几十年来突飞猛进,众多农民的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学,在毕业后自由分配到各大城市就业,一年到头返乡的次数屈指可数。年轻人们与亲戚的接触变少,情感也会更加薄弱,相信不少年轻人都深有体会,明明站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与他们的话题还不如自己身边的普通同学来的丰富。
  相信在良好的亲戚氛围面前,很多年轻人也是愿意维持和来往的,这是出自祖祖辈辈的情感积累。但现如今社会人心太过浮躁,亲戚们扎堆在一起,难免会有个别人产生攀比嫉妒心理,总结起来就是嫌贫怕富,对于这种不健康的亲戚来往,年轻人都持以避而远之的态度,断亲也是长期必然的结果。  亲戚群体的存在感逐渐走低是无法避免的现实,但从社会学的观念来看,只要人们还在意血缘关系,亲戚之间的联系就不会消失,它在客观事实上将永远存在,只不过会从主观角度里被慢慢忽视。  一代亲,二代疏,三代已成陌路人。在未来的人际发展中,一部分亲戚关系会因为彼此间真诚的来往更加亲密,甚至会充当好兄弟亲姐妹的角色,而另一部分亲戚会因为勉为其难的走动变得更加殊途陌路,最终走向断亲的结局。对于阅读文章的你而言,有哪些亲戚是一生挚友,有哪些亲戚又是画蛇添足,毫无必要的呢?#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微头条#作者:天宇校稿:川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