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4吨“世越号”沉船,韩国束手无策,中国成功打捞,却倒赔11亿?



2014年4月16日,载有476人的世越号客轮沉没,船上296人死亡,142人受伤,另有9人下落不明。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迫于公众压力韩国政府决定把世越号打捞出水,以查明事故原因。
在打捞沉船时,造船业发达的韩国却束手无策,最终还是靠中国企业出手才成功打捞上岸,不过据传负责这次打捞的中国企业亏损11亿,真相到底如何呢?为何赚钱的买卖会做成亏本呢?

事发当日,世越号上载的是参加修学旅行的高中师生,计划从韩国北部的仁川港出发前往南部的济州岛,但当该船行驶到韩国西南海域时发生事故导致沉没,当天一早师生们兴高采烈的登船,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竟是人生最后一次旅行。
事件发生后在韩国甚至整个世界都造成很大轰动,虽然此后韩国政府也一直尝试寻找事故原因及失踪的9人,但因为世越号沉入海底导致调查进展始终不尽如人意。

政府没有出面解释沉船原因,社会上很快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流言:一种观点认为是客轮急转弯,没有固定住的货物在惯性作用下甩到一侧,最终导致船体失衡发生侧翻,因为据生还人员描述船只航行过程中曾出现侧倾,而最终也确实以90度侧翻的姿态躺在海底。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是一场策划已久的阴谋,是邪教组织进行的献祭仪式,300多名高中生就是祭品,因为韩国各地确实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邪教,各种匪夷所思的教义层出不穷;
还有一种观点把矛头指向韩国政府,认为是政府部门不作为,官商勾结才导致悲剧发生,世越号上44个救生筏只有2个自动充气上浮,而这些救生筏在之前检查中被认定为合格,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不同版本的流言越传越广,很多记者、演员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专门为遇难学生发声,直至韩国政府出面封杀相关言论。但这更让人相信世越号沉没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终在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2015年4月16日),韩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决定打捞“世越号”,揭开沉船之谜,给遇难者家属和社会公众一个交代。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真那么容易打捞,韩国政府也不可能拖一年之久,才被迫开始行动。
之所以难打捞,一是因为世越号船体大,该船全长146.6米,宽22米,高14米,重约6824吨,沉水之后总重超万吨;二是沉没地点位于水下45米处,如此深度想把超万吨的庞然大物捞上来,没点专业技术和设备根本做不到,虽然韩国是造船业大国,但整个国家却找不出一家企业敢接受任务,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和起重设备。

自家企业做不到,民众又追得急,韩国政府只好全球招标,最终有19家企业参与竞标,多番比较之下上海打捞局最终拔得头筹赢得此次项目。
在打捞工作准备开始时,韩国方面又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沉船打捞出水时要保持左倾90度的原始状态,二是要保证沉船船体结构完好,便于后续查找事故原因。

针对这些苛刻的附加条件,上海打捞局有关技术专家多次会商之后,制定了“钢梁托底、液压提升”的方案,整个过程包括抬浮提升出水、拖航移位、移放半潜驳和整体起浮出水四个作业环节。
在该方案中,打捞人员首先在“世越号”底部安装33根钢梁,再将这些钢梁与两艘大型驳船上的提升装置连接在一起,依靠液压提升装置将位于水下45米的沉船,提升至水面13米处,此后便依靠半潜船把世越号整体抬出水面。

方案设计得很好,但真正实行时却又遇到麻烦,不是我方设计的方案存在问题,而是韩国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和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首先是沉船实际重量比提供的数据大很多,其次是沉没位置海床状况也不一致,韩国本来认为沉船处海床是砂石淤泥,但实际上却是一片锋利杂乱的礁石……类似的错误信息比比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继续依靠韩方的资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上海打捞局不得不自行安排人员实施水下作业,包括三维扫描及对水文气象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从最初接手到摸清海域状况,上海打捞局前后用了590多天,累计投入3000余艘次船舶作业,施工人员达2170人次,水下作业总时长近13000小时,工程时间长任务艰巨,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当然也额外增加了很多费用。

摸清沉船状况之后,为了顺利完成打捞任务,上海打捞局又特意向振华重工定制了振华30号起重船,此时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打捞作业随时可以展开。
经过和韩方协商后,2017年3月22日晚九时许正式启动打捞工作,3月23日凌晨4时左右,沉没1073天的世越号重见天日,3月25日下午沉船整体成功起浮,经过一系列清污搜索作业后,4月9日晚沉船成功上岸。

从2015年8月7日打捞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直至2017年4月9日完成打捞,前后历经613天时间,其中大约590多天用于进行前期探查工作,大量的探查工作产生巨大的额外支出,让上海打捞局最终亏损11亿元。
虽然本次打捞以亏损收场,但整个过程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在这次打捞中,多项新技术得到实践验证、企业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储备,还有振华30的首次成功使用等,高难度的沉船打捞提升了上海打捞局的地位,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以有限的投入换取无限的经验和行业优势地位,这笔买卖到底是亏是赚,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才能更好推动我国打捞技术进步,这反过来又将更好地促进打捞工作,无限的正循环必将助力相关企业更快称霸全球,如果用11亿换来行业优势地位,这笔买卖其实不亏!
作者:牛晓天 校稿编辑:小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