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年,登基不久的唐武宗派人把自己的“傻”皇叔光王李忱抓起来扔进永巷的厕所里。他对自己的心腹宦官仇公武说:“朕还是觉得心里不安。”仇公武献计:“干脆把他杀了,一了百了。”武宗当即同意并安排仇公武去执行命令。 光王李忱年龄只比唐武宗大四岁,但论辈分他是唐武宗的叔叔。很小的时候,他就是宫里公认的傻子,不但很少说话,而且痴痴呆呆,被其他的皇子嘲笑愚弄也无动于衷。
唐文宗即位后,一次宴请诸王,众人都在酒宴上推杯换盏,只有光王一言不发,显得格格不入。众人都起了调笑之心,唐文宗也想让这个叔叔出丑博得众人一乐,于是下了赌注:“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赏他。” 皇帝发话,众位皇子们摩拳擦掌,使出十八般武艺来逗弄光王,可是从始至终,哈哈大笑的只有皇子们,光王就像一个“傻子”一样,呆头呆脑,没有反应。诸位皇子们纷纷认定光王天生就是一个痴傻之人。 只有一个人心头始终存着一丝疑虑,这个人就是唐文宗的弟弟,也就是唐文宗之后即位的唐武宗。
唐武宗即位后,即使“傻子”光王对他的皇位没有丝毫影响,但他仍然没有放过对傻皇叔的各种试探。 一次下了大雪,唐武宗邀请诸王一起外出骑马打猎,酒酣之际,天色已晚,于是众人闹哄哄地各自骑马返回宫中。谁也没有注意骑在最后面的光王,不知不觉已摔下马,滚到了雪地里。 人人都说这下“傻子”光王死定了,谁知第二天早上,光王瘸着腿,满身是伤的回到了宫里,大家都惊叹,还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但唐武宗的疑心却更重了,不管真傻还是假傻,先抓起来再说,抓起来还是不能安心,仇公武摸准了唐武宗的心思,力劝唐武宗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于是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846年3月,唐武宗病入膏肓,连着十几天都说不出来话,趁此机会,仇公武悄悄接回了当初被他“杀”死的“傻子”光王李忱,并联合宦官马元挚矫诏,改立光王李忱为皇帝。 原来当年仇公武看到光王李忱傻子一样的表现,于是灵机一动,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宦官对权利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唐武宗有五个儿子,宗室还有十几个智力正常的亲王,他们俩却心照不宣达成一致,就是因为光王李忱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傀儡帝王。
谁知李忱一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宣宗,马上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但不傻了,而且政治手腕高明,处理政事斩钉截铁,让拥立他的两个宦官目瞪口呆。 除此之外,唐宣宗也很会笼络人心,因为有拥立之功,他对马元挚和仇公武表面上看起来恩宠有加,实际上俩人手里并没有实际的力量。 事实证明,唐武宗当时的疑心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光王李忱“傻”了37年,这种“傻”,其实是老话说得大智若愚,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这一点或许和唐宣宗母亲的教导有关,唐宣宗母亲郑氏是一个卑微的侍女,小时候唐宣宗常常梦见乘龙上天,郑氏就告诉他:“这个梦不能让旁人知道,希望你以后再不要说了。” 由此看来,唐宣宗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胸怀天下,虚怀若谷之人。 唐宣宗即位以后,勤于政事,纳谏如流,百姓纷纷称赞唐宣宗为“小太宗”。他执政的13年间,被史学家称为“大中之治”,是中晚唐时期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