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死者的遗体在火化后往往只有骨头,而没有牙齿和其他物质?



人体的结构非常复杂,存在多种物质,为什么死者的遗体在火化后往往只有骨头,而没有牙齿和其他物质?人体在火化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各地的火化设备和流程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总体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火化前有100斤的遗体,进了火化炉以后都只剩下了3公斤,正应了一句话“来时3公斤,去时3公斤”。实际上,火化后的遗体最后能够剩下来的往往只有一具骨架,大部分殡仪馆会让火化工人用锤子将其敲碎成骨灰,最后装入骨灰盒中。有的地方也会允许家属来完成这个步骤。既然人体平时那么重,成分那么复杂,为什么在火化以后就只能剩下骨灰呢?其实人体说复杂也不复杂,它主要可以分为肉身、牙齿和骨骼三部分。肉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和水。其中水分就占到了60%-70%,在800℃以上的火化炉中很快就会被蒸干。人体蛋白质则是我们很多重要内脏器官和组织的重要成分,约占人体总重量的8%,但是它200℃的高温下也会迅速变形分解,先变成凝胶状固体,最终随着温度升高而融化。人体脂肪的熔点则更低,它甚至是一种天然的燃料,在火化时同样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肉身在火化以后能够留存下来的固体物质非常少。再来说牙齿和骨骼。牙齿并非骨骼,它的主要结构是牙本质、牙釉质和牙骨质,而它们的主要成分又是以钙、镁、磷元素为主的无机物。很多无机物的熔点都能高达1000℃以上,而火化炉的温度却往往只有870-980°C,所以牙齿在火化炉中并不会融化。比如牙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它的熔点高达1600℃。不过,牙齿中的无机物虽然不会被融化,但是牙齿的整体结构却会被破坏、软化和分裂。这就导致在火花结束以后,我们往往看不到完整的牙齿,如果能看到的话,那它一定是烤瓷牙,因为烤瓷的熔点在1000°C以上,它的内部金属如钴铬合金熔点也在1300℃以上,所以正常来说都能顺利保存下来。至于骨骼的熔点就更高了,大约在1670℃左右,火化炉的温度远远达不到,所以火化后我们会发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具较为完整的骨架。或许有的地方会有断裂,内部的有机物质也被分解了,所以整个骨架会非常脆弱易碎,火化工人用小锤轻轻敲击就能将其粉碎。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那人体火化后会不会产生舍利子呢?其实,从火化流程我们也能看出来,能够在高温下保留住固体形态的往往只有牙齿和骨骼两部分,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熔点较高的无机盐含量比较多,主要含有钙、磷、硅等元素。佛教典籍《法苑珠林》中提到了三种舍利,有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和红色的肉舍利。这些颜色可能并非骨骼本身的颜色,而是人体内的一些有色金属元素,以及矿物质与骨舍利结晶后的结果。网上曾有网友用鸡骨和猪骨为原料,使用氢氧焊机对其进行加温,结果发现在焚烧了1个小时后,较大的骨头才逐渐浓缩为一颗小小的白色“珠子”。想来这就是一颗“舍利”了。从中可以看出,舍利子的出现必须满足长时间高温焚烧这个条件,但是在现代火化中,温度往往无法达到要求。所以普通人想要烧制出舍利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如果生前身上有遗物没有被发现,倒是有可能留下钢钉、钢板、支架和金牙等物品。#2022生机大会##为什么遗体火化后,只有骨头却没有牙齿?##为什么不是高僧也能烧出舍利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