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纪录片,能带领孩子看到另一个世界(附资源)




上周的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双减之后我的陪娃生活(点击这里回看),其中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家庭节目”是看纪录片。
我自己本身是很喜欢看各类型纪录片的,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也是很久之前就开始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去年疫情之后,外出少了,也有了更多看纪录片的时间。
# 01 什么是纪录片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的影片才能被称作纪录片呢?
纪录片是真实地专门报道某一问题或事物的影片,展现方式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但本质和核心是展现真实,并用这些真实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我印象中,前些年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大热,纪录片受到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有更多优秀的纪录片被大家发掘、关注、讨论。▼

像我之前讨论“管窥”困境的文章(点击这里回看)中提到的纪录片《零零后》,镜头对准零零后一代的家庭以及成长,在播出之后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让不少家长们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和对待孩子。▼

纪录片的种类也非常多,天文、地理、宇宙、生命、美食、历史、教育……即使是五六岁的孩子,也能找到适合的主题,透过镜头去认识世界。
# 02 纪录片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
在我看来,从小喜欢看纪录片的孩子,会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思维和格局也会更广阔。而每次我们一起看纪录片,都会沉浸其中,一起讨论着里面的内容,有疑惑还会过后找一些资料来扩充知识点,这不单是享受影片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说说我和孩子一起看纪录片的感受和收获。
第一是眼界拓宽的震撼。像看《航拍中国》的时候,孩子们最多的反应就是“哇!”“wow!”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叹,即使我们没少去旅游,但也是穿插在城市、景色之中,很少有机会能以鸟瞰的形式去这么细致地观赏祖国的河山。▼

看纪录片和平时在书本上看到的感受也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角度更宏大、视觉更震撼,让孩子们即使没能亲身前往,也能领略各地的特色历史人文景观和壮阔的自然地理风貌,拓宽眼界,感受到世界之大,还有很多地方、领域、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
第二是对生命的敬畏。哥哥弟弟很喜欢看的一类纪录片是动物类的,像他们看了好几遍还没腻的《小小世界》,就是带着观众深入大自然,记录小动物的生活,有大量遇险的情节,但最后它们都化险为夷,让人不得不感叹小型生物生命力的坚韧。▼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无论是看第几遍,看到小动物遇险的镜头,孩子们都会提着一口气,捏紧小拳头为它们紧张。也是这部纪录片,让孩子们认识到无论是多小的生命,也有着顽强和坚韧的特性,由此生出对生命的敬畏。我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到小小身躯也能有大大的成就,鼓励他们勇于探索。
第三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听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智慧是从你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开始”,只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领域、知识,才会怀抱着谦卑之心继续探索,跳脱自身的局限。
在我们看《行星》这部宇宙主题的纪录片时,孩子们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弟弟会跟我说:“妈妈,原来宇宙那么那么大,还有那么那么多的星星,我本来觉得广州很大的了,现在感觉我们居住的地球也变得很小。”
看,别以为孩子只看了个新鲜和热闹,5、6岁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宇宙、广阔、渺小的概念,那些探索的种子已经埋在他们小小的心里,等待着成熟的时机萌发。
# 03 推荐几部孩子必看的纪录片 #
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有很多,我们每看完一部就会一起来挑选新的主题,有些孩子特别喜欢的还会反复地看。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我家孩子看了三遍还依旧觉得新鲜的5部纪录片,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地球改变之年

某瓣评分9.2  适合5岁+孩子
透过疫情的角度,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共生共存。拍摄团队走过全球五大洲30多个城市,记录下人类暂停的一年中,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充满故事性的镜头,启发孩子思考和寻找与地球上所有生物共享我们这个星球的方式。
去年年初,疫情猝不及防地席卷全球,我们的生活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整个中国,过了一个特别的农历年,走家串户的拜年、热闹的晚会、人头攒动的跨年活动……这些都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多地启动一级响应、非必要不要出门、出门必戴口罩,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从拥抱家人变成了洗手、消毒,彼此间的话题也是围绕着每日新增、口罩、封控等关键词,微信、电话问得最多的是“你那边情况怎样”“注意少出门,做好防护”……▼

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一律取消了,看着电视新闻的报道,听着大人们的通话,小小的脸上也爬上了丝丝的沉重、担忧、害怕。
到了该开学的时候,学校也暂时不能去了,哥哥弟弟上网课,玩和学都只能呆家里,哪都不能去。

疫情对全球的改变,不止发生在人类世界中,还发生在大自然中。疫情迫使人类封闭起来,不出家门不旅游,对我们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却成了自然动物们的喘息之年——由于人类减少了大量的旅游和工业行为,野外动物等到了绝佳喘息和繁衍机会,地球得以再次呼吸,得到了近三十年从未有过的安宁。
也是这一年,导演Tom Beard带着团队,拎着拍摄工具,走过全球五大洲30多个城市,记录下人类暂停的一年中,自然动物发生的神奇改变。▼

纪录片上映之后,我也带着哥俩一起看了。疫情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年多的变化孩子们也是亲身经历的,对影片中的情景,即使说的不是我们所在的国家、城市,也能够很快代入。
像第三个故事中讲到,由于疫情原因,佛罗里达州的海滩被迫关闭,往年拥挤不堪的海滩空无一人。▼

“得益”于此,濒危的海龟迎来了破纪录的繁殖季。在世界上最密集的赤蠵龟产卵地之一的朱诺海滩,雌龟得以“有生以来第一次”安宁地产卵。
研究人员监测得出,过去十年中,赤蠵龟的平均筑巢成功率仅有40%,但在疫情中海龟独占海滩的情况下,它们的筑巢成功率上升至61%,研究人员称“这是所见过的最高数字”。▼
整个纪录片只有48分钟,但镜头从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佛罗里达州沙滩,走到美国西海岸、新西兰海湾、加拿大海湾,再到日本奈良、非洲草原、阿根廷湿地,记录下这一年中,鲸鱼等海洋生物以新的方式与后代沟通,非洲猎豹幼崽的生存机会大幅增加,濒危企鹅、海龟等正在经历一个破纪录的繁殖季,野外动物开始频繁出现在城市……这些自然动物向好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影片最后,海滩管理部门决定每年夏天短暂关闭海滩,以确保人类和海龟和谐共处,共同繁荣;鲸鱼研究者建议船只放慢速度或组队航行以减少对鲸鱼的影响;猎豹研究者建议在游客中提倡良好的行为举止以保证野生动物的生存。▼

这部纪录片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未来繁荣发展,就必须要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共处,并寻找到与地球上所有生物如何共享这个星球的方式。
荒野间谍

某瓣评分9.4  适合3岁+孩子
动物版的“无间道”,爆料自己特别设计的30多个偷拍工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但没一个是真的,偷拍到动物们真实生活和情感。 
关于动物世界的影视作品我们看得不少,但你知道这些镜头是怎么拍摄到的吗?带着孩子一起看看BBC的这部《荒野间谍》你就会恍然大悟,继而大开眼界,大呼精彩!
《荒野间谍》一共有两季,制作团队邀请来20多位科学家、动物学家,制作了34个动物“间谍”,让它们走进真正的动物世界中,“偷拍”动物们真实的生活情景。这部纪录片的特别之处,是用幽默搞笑的展现方式,把这些“间谍”一一暴露,引人发笑。
先来认识一下其中一些肩负重任的可爱间谍们:▼




△左上:移动粪球  左下:间谍企鹅送来间谍石头
右上:逼真的非洲小野犬 右下:生而为间谍的鳄鱼宝宝
其中“叶猴之死”的故事使人尤为感动: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座寺庙中,一只间谍小猴混入120只印度叶猴当中。一开始,猴群对这只不速之客表现出高度的戒备,团团围住,瞪大眼睛看着。一个月之后,它们接纳了小猴的到来。▼

结果一次玩乐之中,小猴遭遇“意外”从高处掉了下来,一只母猴紧紧抱住了小猴,其他猴子也围在一旁,气氛凝重,它们都以为小猴去世了,表现出极大的悲痛。▼

间谍小猴和其他间谍同伴们,用隐藏的相机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向观众展现,原来动物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真挚深厚。▼
还有更多“间谍”记录下动物们有趣、温馨、感人的故事,大家和孩子们一起在这部纪录片里感受呀。
小小世界

某瓣评分9.6  适合3岁+孩子
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摄影技术,带领观众深入大自然,探索各种小型生物坚韧的生命力,见证这些鲜为人知的小英雄背后的故事。单集时长30分钟,非常符合孩子的专注力特点。 
在看一些关于动物的纪录片时,可能会有家长觉得有些过于真实的自然镜头,例如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相互撕咬的血腥画面,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观感,担心过早看到会对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但看《小小世界》这部纪录片,就完全不需要有“儿童不宜”的顾虑。影片透着浓浓的童话感,将真实残酷的自然世界,以一种温暖积极的方式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很强,观众会跟着镜头陷入到每个小动物的“探险”经历中,看到的仿佛是一个个真实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
娇小的娃妈妈为了保护蝌蚪宝宝,与雨林中的毒舌毒虫斗智斗勇;▼

蜂鸟们为了争夺食物来源相互之间保持着斗争的状态;▼

这些微小生物的故事里透着无限坚韧的生命力,让孩子不仅能了解到这些平常忽略的“小英雄”背后的故事,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生存智慧。
而这,恰恰是《小小世界》适合小朋友观看的理由:透过小动物们的生命故事传递给孩子“小小身躯也能拥有大大力量”的正能量。▼

航拍中国

某瓣评分9.2  适合6岁+孩子
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航拍纪录片,覆盖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地理,简直是让地图活过来了,轻易就能将中国印在脑子里。看完这部纪录片,从此孩子的地理和游记写作不用愁。
想要把祖国大好河山见尽,领略广阔疆域的无限风光,看《航拍中国》就对了!摄制组采用无人机、载人机和轨道卫星,还有VR摄影机在平面影像上进行特效呈现。采用了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等手法,从空中展现祖国河山的“大、美、奇、变”。▼

有崇山峻岭的壮丽。跟着镜头俯瞰云海之下的雁荡山,静谧、巍峨,美得震慑人心,漂飘渺缈的云霭又像给雁荡山蒙上一层白纱,平添几分温柔。▼

有历史人文的厚重。沿海的宁波市象山县的“海祭”活动,原本是渔民出海前祈福的习俗,从1998年开始变成一场盛大的表演,以此表示感恩自然,才能得到丰厚的回馈。▼

更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来的民族自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历时9年建造的跨海大桥,正如片中文案所说,这条从中国内陆向对岸延伸的细线,串联着这片海域无限的未来。▼

《航拍中国》整个系列共34集,每集50分钟,给到观众看电视连续剧的体验,去了解这个我们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行星

某瓣评分9.6  适合6岁+孩子
与以往的宇宙知识类的纪录片不同,这部纪录片不是讲复杂的天文知识,而是把八大行星当成了人物角色,用拟人的方式讲述行星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趣的角度和解说,宏大壮丽的画面,说不定可以让孩子打开天文地理的大门。
《行星》纪录片共有5集,内容按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以及行星的特征来进行划分,分别是《沐浴阳光——类地行星》《两颗姐妹行星——地球与火星》《教父——木星》《太阳系远端的生命——土星》《黑暗之地——太阳系外缘》。整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行星的诞生、演变过程的假想以及人类通过探测行星对此进行印证的过程。▼

比如说地球的姐妹行星火星,人类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后,发现了各种可以证明“火星曾是一个布满河流湖泊温暖湿润星球”的证据。而同一时期的地球则是布满有害气体和酸性海洋的混乱世界。▼


影片中也给出了科学家们的各种推测。▼

影片虽然大多数篇幅以科普为主,但也有为观众带来思考和畅想的部分。比如说到太阳系的时候,会反观我们目前生活的地球,虽然目前对人类来说是宜居的,但一切的生命都离不开目前远近适宜的太阳。▼

但太阳的老化不可逆转,随着太阳内核中氢燃料的不断消耗,太阳总有一天会变成红巨星,并向外扩张吞噬类地行星。这听起来很绝望,但也可能会带来另一种可能性——远离太阳的几个气态巨行星的卫星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能量,有可能孕育出适宜生命发展的条件。▼

观看宇宙主题的纪录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们会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世界的广阔,广阔到不止我们这个星球,还有其他行星,还有太阳系,还有银河系,还有更多人类还没探索到的其他,从而察觉到自身的渺小,激发更多动力和欲望去学习更多、探索更多。
# 04 写在最后 #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几部孩子必看的纪录片啦。好的纪录片能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增长见闻,认识到世界之大,对知识、对生物怀抱敬畏之心。这些知识和感受也会一直沉淀在孩子的内心,对孩子往后的人生产生长久而又有裨益的影响。
这些纪录片的观看链接我也为大家找好了,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纪录片”获取,这5部纪录片,周末或者寒假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看起来呀。
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Yours,萌芽。
——END——
昨天我给大家争取的音乐壳试听福利,大家都领取了么?本次体验课的赠品非常丰富,光赠品就已经赚回学费了,而且还有打卡送玩具架子鼓的活动,如果还没领取,赶紧☞戳这里查看领取详情,体验活动期仅有5天,不要错过机会了呀。

本周我们还会给大家推荐两款有趣的教育品,千年丝路桌游和科学罐头的方块电路积木,让孩子在游戏之中就能学习到丰富历史、物理知识。▼


接下来还会有详细的玩法教大家怎么玩,记得蹲我们的文章哦。圣诞元旦快到了,希望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大家都能快快乐乐地过。
【精彩文章推荐】
★让孩子平复心情的法宝,我推荐正念练习(附资源下载)
★为什么我说情绪学习和管理,是贯穿一生的必修课(附资源下载)
★不想孩子陷入“管窥”困境,你可以这么做
★双减后英语怎么学?这是我的宝藏资源!(附下载)
【精彩视频推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