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居然可以得到文武百官的破格尊重,他是谁?又为什么会成为历史的特例?



你敢相信吗?在十分看重利益结党的中国封建官场里,有一个太监居然可以得到文武百官的破格尊重,他是谁?又为什么会成为历史的特例?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做陈矩,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民间演义,这位大明万历朝的东厂总管似乎都没有太多存在感。但是,当你听完陈矩的生平故事之后,想必就会对这个特殊的太监肃然起敬。少年立志陈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九岁时因为家境贫寒被送入宫中做了太监。当时正值明嘉靖年间,在位皇帝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中兴一度让处于中年阶段的明王朝看到了重振帝国的曙光,但是陈矩入宫仅仅三年后,一场战乱却险些将这一切扼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戌之乱”,鞑靼部南侵险些重现当年瓦剌围京的危局。十二岁的陈矩就看在眼里,深切地明白了即便是在歌舞升平的京师,做不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坐享太平只能换来美好盛世的瞬间即逝。因此,他立志要为国为民尽心竭力,保护这一方疆土的平安。初露锋芒虽然身份只是一个宫中的太监,但是陈矩一直对国家政务很是上心。尤其是在吏治和经济方面,他总是留心学习,并不把这些当作与自己无关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对他起到很大影响的,就是司礼监太监高忠,是他让年少的陈矩明确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目标。陈矩三十三岁那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是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陈矩奉命将罪臣朱廷堂押解到凤阳。这看起来无风无浪的差事,却成为了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要知道,在当时风气败坏、无人不贪的宦官集团里,陈矩却做到了一路与沿途官员和百姓相安无事,成为了朝堂上的一股清流。为官清廉又办事妥当,才德两全的陈矩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万历二十六年,陈矩掌管东厂。这一皇帝直属的特务机构设立于明初,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体现。然而在陈矩治下,人人闻之惊恐的东厂甚至呈现出了仁贤之风。所有刑部定罪的内臣外官,陈矩都能秉着孔孟之德以宽本为怀,尽量从轻发落他们的罪行。仅凭这一点,朝野上下就有很多人感念他的恩德。“妖书案”万历三十一年,有人匿名上书《续忧危竑议》,告发郑贵妃勾结朝内多位重臣,密谋更换太子。在封建社会,太子储君的人选关乎社稷国本,是历朝历代一等一的大事。而由于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和他们的儿子朱常洵,不想让他们受委屈,因此把这本书定为“妖书”。实际上,这已经是第二次“妖书案”。两次案件都以明神宗的主观判断定性,即告发为诬告,并下令抓捕伪造之人。而这个任务又落在了东厂主管陈矩的身上,他深知这件事关系到皇权安危和帝王的脸面,那个最终被抓获的罪人和所有牵连的人一定不得好死。而在官场沉浮多年的他更清楚的是,也一定会有人借机诬陷、排除异己。因此,陈矩坚持着自己的处事原则,皇帝怎么定性与自己无关,他能做到的事就是秉公办案,绝不牵扯无辜,所有在这次案件中求他办事的人都被果断拒绝。最终,一个名叫皦生光的北京生员成为了整件事情的替死鬼。陈矩当然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但这个曾经的地痞无赖确实做下过当死的罪行,而且如果还不结案,一定就会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也会让皇帝恼羞成怒,大开杀戒。权衡利弊之后,陈矩虽然看似妥协,却实际上是他着眼大局的选择。赢得生前身后名“妖书案”之后,陈矩为明廷继续处理了很多案件,每次都因为他的宽仁和大局观而受人钦佩。直到万历三十五年,六十八岁的陈矩安详离世。他死后的葬礼上,挤满了前来吊唁的官员,人们对他的赞许是由衷而发。因为即使是手握大权,陈矩也从不滥用,心中装着江山社稷和百姓,缓解了百官心中对于帝王集权的恐惧,帮助大明王朝稳定地度过了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清朝官员张廷玉在《明史》的记录中,称陈矩为明朝宦官集团里不可多得的清流名士。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了解并传颂陈矩,不只是单纯地当作一个古代的清流榜样去学习,而是透过他的故事去深入发现当时的明朝官场和社会状态。以史为鉴,通古今之变。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川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