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落地,年内还要加息6次,不要低估美联储加息的力度



今年这个落地之年,又有一个结果落地,就是美联储开始正式加息了。
在今天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最近这3年首次加息,也意味着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不过昨天晚上美股,反而不跌反涨。
这个我昨天文章也分析过,这是典型的“买预期、卖事实”效应。
股市往往就是基于预期去炒作,而当利空和利多落地的时候,反而会出现靴子落地的反向效果。
由于元旦后全球股市已经同步大幅度下跌了一波,普遍跌幅都超过10%。
所以,市场是已经提前消化了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
那么出现利空落地的走势,也就不奇怪。
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股市反身性效应,往往会集中在短期内的情绪化反应。
中长期走势,更多还是要跟随预期的变化。
比如,虽然美联储这次点阵图很激进的显示,2022年还真要加息7次。
但市场对此当前反应还不大,是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美联储真的敢在今年连续加息7次。
所以,只有美联储真的开始连续加息,并且是大力度加息,才有可能引起市场进一步恐慌。
而且毕竟现阶段变数很多,有很多因素会干扰到美联储的加息决心。
因此在第一个加息靴子落地后,市场就会进入到新一轮的预期博弈里。
正如美联储去年7月就开始大幅度转鹰,当时我也及时跟大家分析美联储很大可能会在2022年开始加息,并且以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力度去加息。
但当时市场一开始也并没有多少人相信美联储的嘴炮加息。
即使到美联储11月开始缩减购债了,市场的反应也平平无奇。
一直到今年元旦过后,美联储大幅度提高嘴炮加息的力度,连今年加息7次的可能性都由美联储鲍威尔给直接说出来了。
这个时候,市场才反应过来,美联储可能是要动真格的。
于是全球股市在美联储提高加息预期和俄乌冲突的地缘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普遍出现大跌。
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的所谓预期管理,因为美联储之前谎话成性,还有去年的通胀暂时论笑话,导致美联储的信誉大为受损。
这颇有点狼来了效应。
但我在1月份就跟大家提醒过,我们不能因为美联储撒谎成性,就想当然的完全无视美联储的预期管理。
这谎话说多了,万一这次是动真格的呢?
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很容易因为狼来了效应,出现重大损失,这只是对自己钱包不负责任而已。
我们可以不相信美联储,但至少应该做好对方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一年前,我判断美联储今年会加息,很多人不信,这很正常,因为当时市场普遍也都预期美联储要到2023年才加息。
半年前,我判断美联储今年会多次加息,还是很多人不信,这也可以理解,当时市场也只是刚开始预期美联储会2022年底首次加息。
但是元旦过后,美联储开始的大幅度转鹰后,实际上已经是露出收割的利爪。
这个时候,还不相信美联储今年会加息,就有点陷入信息茧房了。
另外,我还是要说一下。
美联储今年不但会连续多次加息,甚至可能加息7次。
并且,这个加息幅度还会远超很多人预期。
美联储确实是在撒谎。
但美联储撒谎并不是在于加不加息,而是美联储声称美国经济当前很强劲,可以支撑美联储加息。
这不又还是在睁眼说瞎话嘛,跟去年通胀暂时论一样。
那么我们更应该搞清楚,美联储为什么要撒这个谎。
所以我去年是一直跟大家说,不要低估美联储今年加息的决心。
具体我来分析一下。
(1)点阵图
首先详细分析一下这次议息会议的内容。
从点阵图看,到今年底,美联储将把利率加息到1.75%~2%。

这里也教大家怎么看这个点阵图。
图里的横轴是年份,纵轴是利率。
每一个虚横线代表25个基点。
然后图里一个小点落在哪个利率区间,代表一名美联储官员认为该年份结束的时候利率应该在哪个区间。
比如图里1.75%~2%之间的利率有5名美联储官员支持年底把利率加到这个区间。
由此可知,只有4名美联储官员认为年底利率应该低于1.75%。
而且有7名美联储官员认为年底利率应该超过2%。
还有一个美联储官员更离谱,直接认为今年底利率要一口气加到3%。
然后综合下来,这份点阵图就预示,美联储今年底会把利率加息到1.75%~2%之间。
其实这是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
美联储今年一共还有6次议息会议,算上3月份这次是7次。
即使每次都加息25个基点,连续加息7次,那就是把利率加息到1.75%。
所以,这份点阵图预示着,美联储今年将加息7次。
一直到上个月,美联储加息7次,都还只是被市场认为比较极端的观点,虽然美联储鲍威尔元旦过后大幅度转鹰,也曾经暗示过美联储今年每次议息会议加息是合适的,潜台词就是美联储今年将加息7次。
但市场一直都不太怎么敢相信美联储真敢连续加息7次。
不过这份点阵图却显示,美联储加息7次的概率很大。
但正如我去年反驳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时说过,美联储的点阵图每次都会变化。
美联储点阵图只代表这些美联储官员当前的看法,比如一年前美联储点阵图是预示着要到2023年才会加息。
但随着每个月通胀不断提高,美联储的点阵图也越发的激进,每个月都在不断提高加息预期。
所以,假如今年出现一些其他重大幺蛾子事件,美联储这些官员,也不会有多大底线,会随时灵活的去修改自己的观点。
因此,点阵图并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预测,而只是表明美联储当前的态度,未来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但至少,目前美联储认为今年加息7次是合适的,从中应该看到美联储有这个态度,至于美联储最后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还得具体分析。
(2)缩表
美联储这次议息会议也提到缩表。
鲍威尔称,最快在5月份公布缩表计划,缩表计划框架将与上一次相似,但缩表速度将比上一次更快,通过缩表以确保高通胀不会根深蒂固。
这个基本也符合市场预期。
我在1月份就跟大家判断美联储会在6月份之前缩表。
毕竟之前美联储已经说过好几次,会在加息之后很快缩表。
所以,只要这次3月份的议息会议,没有一口气加息50个基点,也没有马上公布缩表计划,就很容易让市场有这种靴子落地的反向走势。
但要注意,美联储因为4月份是没有议息会议的,所以5月份这个缩表进程是非常快的。
上一轮美联储从加息到缩表,是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去换成,而这次只有两个月的时间缓冲。
所以,这一轮美联储货币大转向,是又急又快,这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虽然美股出现靴子落地的反向走势。
但美债市场在这次议息会议后,就应声大跌。
美国国债收益率普遍大幅度上涨,意味着债券价格大跌。
更关键是,今年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正式倒挂了。

收益率倒挂是指,短期债券收益率,高于长期债券收益率。
比如,当前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刚刚有很短时间,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高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出现倒挂现象。
当然,5年和10年的倒挂还不是市场主要参考指标。
关键要看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否会出现倒挂。
目前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是1.92%,10年期是2.12%,已经是相当接近了。
我可以比较明确判断,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国债出现倒挂是大概率的事情。
而国债收益率倒挂,是明确的经济衰退信号。
这个其实也比较好理解。
打个通俗的例子,我们去银行存钱,存5年定期的利率,肯定是高于存3年定期,也高于1年定期。
要是跟你说,存1年定期的利率都比5年定期高,那么你还会存5年定期吗?
显然就不会。
所以,当国债收益率倒挂的时候,说明市场投资者并不看好经济长远预期。
过去20年,美联储有4次国债收益率倒挂。

分别是1988年、2000年、2008年、2019年。
这其中,1988年的国债利率倒挂,是基于当时美国为了收割日本,美联储在1988年十分精准的大幅度加息,这直接戳破了日本泡沫。
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夕,美联储也有加息,这也直接戳破了互联网泡沫,也在2001年引发美国经济衰退。
然后是2005年开始,美国为了收割我们,连着两年大幅度加息。
不过当时美国收割我们失败,大量资金仍然涌入,因为当时我们刚腾飞,潜力巨大,资金也不傻。
然后在美债收益率倒挂之后没多久,次贷危机就爆发了,引发美国经济有一波衰退。
2019年,美债收益率第4次倒挂,这直接引发2019年9月美国钱荒危机爆发。
不得已之下,美联储只能紧急印钞扩表5000亿美元。
然后到了2020年疫情爆发后,直接无限印钞4万亿美元,这一下子拉开了美债收益率的间距。
但是,随着美联储稍微一加息,这个国债收益率倒挂的风险,马上就现回原形。
这说明,美国经济当前是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
但可笑的是,美联储鲍威尔今天仍然继续掩耳盗铃的说“美国经济能够承受美联储收加息的举措,他补充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别高”。”
不过实际上,美国3月商业形势指数还出现负的11.8,这是明显恶化了。

所以顺便吐槽一下,很多人认为,疫情防控放开后,经济就能好起来。
但这是很严重的误区。
事实上,国外这些选择躺平的国家,被疫情反复来回折腾,这反而才是对经济杀伤最大的。
有在新西兰的读者之前的留言,大家也可以参考参考。

躺平并不能让经济变得更好,也有可能更坏。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疫情防控最忌讳瞻前顾后。
不能一会松、一会紧,来回折腾。
如果松一下,然后发现太乱了,再想收紧,防疫成本就会几何增加。
所以这个疫情防控的口子暂时还不能松懈,一松就没有回头路了,到时候就没后悔药吃了。
美国是想搞乱我们经济,才这样不断忽悠我们放开疫情防控,派这么多水军来混淆视听。
难道美国是为了我们经济更好,才这样极力鼓动我们放开疫情防控?
难道那些1450整天在我们网络上宣传躺平,是为我们着想吗?这不是笑话么。
这么简单的逻辑,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都分不清谁真正为你好,谁在暗地里给你捅刀子,我也挺无语的。
在疫情防控上,只有我们自己国家,会从人民利益、全局角度去为我们自己考虑和着想。
所以,疫情防控听国家的就对了。
晚上也召开了最高级别的会议,再次强调“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同时也强调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
动态清零也不是完全僵化一成不变的,也是可以不断优化的,要更加精准有效去控制疫情,降低对民众生活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但最根本思路,就是我们最终要是要控制住疫情,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挤兑我们本就不丰富的医疗资源。
说完题外话。
我们再来说说美联储。
我认为美联储的“加息不会衰退论”,跟去年的“通胀暂时论”如出一辙,都是美联储为了推行自己行动,不惜掩耳盗铃的谎言。
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个问题,美联储为何撒谎?
(3)非经济因素干扰美联储行为
去年美联储之所以说“通胀暂时论”,是为了坚持大放水,所以选择把头扎进沙子里,当鸵鸟来掩耳盗铃。
那么去年美联储为何要这样坚持大放水?
我这里稍微说点个人猜测。
我认为是因为去年美国一些利益相关的大资本集团,还没有来得及撤出。
我过去两年有一个观点,美联储的无限印钞,不是救普通民众,而是为了救这些大资本利益集团。
2020年3月的崩盘太快,让很多大资本利益集团来不及撤出。
所以,美联储不惜无限印钞,也要给这些大资本利益集团能有一个撤出的机会。
无限印钞,发动一波疯狂的泡沫短命牛,让美股都狂热的散户化,这样才可以给这些带资本利益相关方有撤出的机会。
但这里需要注意,能撤出的资金总归是少数的,不然市场早崩了。
我认为能撤出的,只有这些大资本资金掌控的资金,按照美联储印钞4万亿美元,这个撤出规模至少也是数万亿美元规模。
但大多数资金是不能撤出的,这些不能撤出的,大都是这些国际大投行所掌控的各类基金,反正这些都是基民的钱,大投行只是代管。
美国各类基金的规模总量是有数十万亿美元,并且,在美联储疯狂印钞下,这类代管的基金规模越发庞大,所以是存在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可能性。
但这样规模的资金撤出,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美联储不惜扯着“通胀暂时论”来给大印钞争取时间。
美股过去这一年,整体都在高位横盘,可以明显看出,是放量高位滞涨。

而美股高位横盘滞涨的这一年,也是美联储不断扯着通胀暂时论,不停大放水的一年。
天知道,在这整整一年的高位横盘滞涨里,有多少大资金在悄然撤退。
所以,去年美联储扯通胀暂时论,是为了争取大放水的时间。
那么,今年美联储扯“加息不会衰退论”,就反过来说明美联储所需要掩护撤退的大资本利益集团,需要撤的已经撤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准备高高站岗的散户和各类基金。
在这个时候,为了这些大资本利益集团的利益,美联储会一改去年的嘴脸,开始疯狂加息就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只有加息,才能戳破资产价格泡沫。
而戳破了资产价格泡沫,那些在高位撤退的大资金,才能在一个历史大底的低位,用白菜价把货捡回来。
这一来一回,就实现了收割,财富也实现了转移。
虽然这听上去是有一些阴谋论,但实际上,从美联储过去几十年的做法来看,这完全就是阳谋。
另外,这还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或者说其中一个目的。
凡事不能单一归因,目的也可以是很复杂的。
今年美联储可能不惜引发经济衰退的代价,连续大幅度加息,也可能是基于很多非经济因素。
美国除了要对内收割,也要同时对外收割。
从这一轮金融战博弈看,美国所要收割的目标,自然会放在我们身上。
而且美联储想要连续大幅度加息,美债市场就会面临很大的崩盘压力,这会严重动摇美国金融市场。
所以,美国需要在美联储连续加息的过程里,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拱火搞事情。
这也是我在元旦就跟大家明确分析过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美联储今年连续加息大概率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包括美国资产泡沫被戳破。
但美联储不会因为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就不加息。
但可能会在美国资产泡沫被戳破后,当全球资产价格都跌到一个谷底了,美联储就可能重新全力开动印钞机来收割。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需要提防美国拱火。
最关键是要想办法怎么去破解美国这套收割套路。
我认为美国当前收割掠夺套路,最大的死穴就在美债市场。
一旦美国找不到足够的避险资金来替代美联储当接盘侠,美债市场崩跌。
这个美债市场崩跌的概念,是美债收益率至少要崩跌超过5%的收益率。
这意味着美债信誉会严重受损,进而会彻底动摇美元霸权的根基。
如果美元霸权不复存在了,那么美国自然就没有能力去收割其他国家。
在这次俄乌冲突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知到一个问题,过度依赖美元,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还是应该尽快推行去美元化。
最近沙特已经开始说要考虑用人民币结算。
时不我待。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