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来给大家换换口味,分析点不一样的有趣内容。
我们来讨论“这个世界是不是虚假的问题”。
不要觉得这个问题是“假大空”。
这实际上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关乎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比如我经常跟大家说的信息茧房,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分支。
本文会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来系统论述这个问题。
首先从科学角度来说,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越深入,我们的科学家就越来越惊恐的感觉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很难知道,或者去证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往往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现我们的无知。
以至于有些科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所看到的星空背景,所看到的宇宙背景辐射,是不是真的,还只是一个超大型的“帷幕”。
甚至还有人担心,当我们的探测器飞到太阳系边缘的时候,会触碰到一片虚假的帷幕。
这个听上去有些像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
不过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人类的感知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有怀疑是正常的。
比如说视觉,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光,是我们眼睛所能感知到的光谱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光”。
所以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
但看不到,不意味着不存在。
再比如说,经典力学构建了一个在宏观低速状态下的绝对时空概念,是我们常识所能理解的状态。
但到了相对论里,在宏观高速状态下,时空的概念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随着运动速度越快,时间速率还会发生变化。
包括质量越大的物体,会对周围空间产生扭曲,甚至还会让光发生扭曲。
这都严重挑战了我们的常识和直觉。
而到了量子力学里描绘的微观物理世界,就更加光怪陆奇了,已经完全超出人类直觉感知和常识所能理解的范围。
打破常识,才是微观世界所应该做的事情。
而往后,到了多维度理论、多世界理论等更多纯物理理论的领域,甚至已经不是我们常识感知所能理解的范围。
到了这个我们常识之外的领域,我们唯一所能依靠的就只有数学。
所以才有了这句话: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的耳朵会欺骗你,你的经验会欺骗你,你的直觉会欺骗你,你的想象力会欺骗你,但只有数学不会欺骗你。
不过实际上,数学的发展,也是从一个从“经验直觉”发展到“由逻辑驱动”的过程。
早期的几何,是建立在人类的经验感知基础上,先罗列出一堆由我们直觉常识,不辩自明的公理,再从这些公理去推导出其他定理。
然而随着数学的发展,人们也发现,人类的经验和直觉,似乎并不是那么可靠。
在19世纪之前,几何学还一直是欧几里德几何的天下,人们将其信奉为真理。
然而非欧几何的诞生,证明人类的直觉并不可靠。
比如说,欧几里德的第五公设是这么说的:
“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这样放在平面的经典几何里,是很好理解的,我们稍微用常识去想象一下就能理解这条公设。
但是,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平面,还有曲面。
非欧几何就是这样专门研究曲面状态下,把曲面也纳入进来的一个全新几何体系。
所以,在非欧几何里“通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引不止一条而至少是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进一步,还发展出了黎曼几何,证明“过直线外一点,不能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当时黎曼几何发展出来后,人们并没有发现黎曼几何可以有什么实际用途。
这使得黎曼几何被束之高阁几十年。
直到60年后广义相对论出来之后,人们才发现,黎曼几何就是完美应用于广义相对论,用来描绘可以弯曲的时空观。
如果没有黎曼几何,广义相对论就不会有数学语言和数学基础。
人们这时候发现,数学工具可以领先于实际物理理论出现。
特别是在当前的前沿科学理论发展远超过我们的“实证水平”的情况下,数学成为我们认知世界,唯一可靠的事物。
比如说,在高维理论的领域,我们的三维生物感知局限性,很难用我们的经验常识去描绘高维世界。
所以在涉及到高维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依赖的只有数学。
而数学的基础就是逻辑。
因此,本质上来说,我们认知这个世界,唯一可靠的只有逻辑。
不过其实,关于数学逻辑基础是否可靠的问题,也曾经是数学领域一个超级大难题,曾经差点颠覆了整个数学大厦。
这才有了“哥德尔不完全定理”的出现,证明了“真”与“可证”是两码事。
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
可见,本身物理和数学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就是人类在不断质疑这个世界真实性的,来一步步抛弃我们的经验常识,最终才能拨开云雾,去追求那唯一可能存在的真理。
这是从科学层面来看待,这个世界是不是虚假,以及有哪些是虚假的问题。
这是一个当前仍然没有答案,需要科学家们探索的问题。
但我们从中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并非什么可笑的事情。
如果说,科学层面所研究的这些问题,距离我们普通人太过于遥远的话。
那么我们把科学层面,具体到我们具体的个人层面时。
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周围虚假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比如说,我经常跟大家提到的“信息茧房”的问题,就来自于这样一个问题的分支。
从我们个人具体来说,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看到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筛选后”结果。
这使得我们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处于一个信息茧房里。
只不过,我们不同的人,所处的信息茧房是不一样的。
这里以美国为例。
一个特朗普的支持者,每天看到的新闻,大都是平台基于其喜好推送给他的特朗普正面新闻,他可能长期混迹于特朗普粉丝的圈子里,周围人讨论的都是特朗普怎么怎么好,别人没怎么怎诬赖他。
而一个特朗普的反对者,每天看到的新闻,则同样被投其所好,都是特朗普怎么怎么烂的新闻,而他也会感觉到自己网络上的周围人,都在说特朗普怎么怎么烂,这样一个奇葩也会有人支持。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特朗普,他不会分身。
那么,哪个特朗普才是真的,而哪个特朗普才是假的呢?
又或者,这两个好与坏的特朗普都是假的呢?
也许你会说,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人都是有两面性,特朗普也是有好有坏,好坏于一身的才是真正的特朗普。
这看似是客观的。
但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其实,人类文明主流的价值观、社会道德、伦理道德,本质上也是一个大号的信息茧房。
我们从小到大受教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被灌输一个信息茧房“通识”的内容。
而这样的受教育过程的结果就是,我们形成了跟世界上大多数人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
在西方国家,这就被称为“普世价值”。
这里只是说明一下这个现象,并不是说这样一个人类文明一致的道德观所编制的信息茧房,有什么不好。
要是觉得这样一个一致道德观有什么不好的话,很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相反,这样一个人类文明的道德观所编织的信息茧房,是人类文明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而长年累月编制下来的信息茧房。
这没什么不好,因为这是人类文明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不管是文化、民族、国家、道德等诸多概念,都是为了让人类文明大多数人利益得到保障,而编织出来的一个特大的信息茧房。
这里的“信息茧房”就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我们经常说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可以让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团结在一起,劲往一处使,而不是一盘散沙。
通俗说,就是“民族凝聚力”
在危机时刻,这种凝聚力往往可以拯救于民族于危难时刻。
从古至今,民族就是基于这样的凝聚力,得以延续至今。
所以这种信息茧房,是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
再比如说道德,我们整个社会都有主流的道德观,这个主流的道德观是符合大多数人共同利益之下,日积月累形成的。
比如说,如果有这么一个世界,是偷蒙拐骗才是“道德”的,那么人人都去偷蒙拐骗,都去烧杀抢掠,那么这样一个世界,毫无疑问是非常暴力的,那么这样的世界就可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
而如果这个世界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弱小的,也就是被掠夺的对象是绝大多数人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弱小的人会自发的不甘于被掠夺,而起来反抗。
而因为绝大多数弱小的人,在团结起来之后,力量反而大于那些习惯于掠夺的人,最终就会推翻他们的统治。
那么在推翻之后,这些弱小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相互之间应有权利,就会开始自发的去形成一些共识,这就是道德。
所以道德实际上就是用来保护弱者,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只要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遵守道德,那么绝大多数的利益就都能得到保障。
这种情况下,少数违背道德的人,就需要有一套惩罚机制,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就形成了法律。
所以,如果一个文明里,弱势个体占据大多数,那么最终必然会形成道德和法律。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文明里,强势个体占据大多数,弱势个体占据少数,那么所形成的道德和法律,很可能就和我们所熟知的道德相违背。
比如说,假设有这么一个文明,里面个体90%都是传说中的修仙者,每个人都能飞天遁地,那么为了培养其竞争力,那么这个文明可能反而会鼓励掠夺,而不是禁止掠夺。
所以,我们人类文明的道德观念、文化、民族、国家,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主观概念,都是一个特大号的信息茧房。
只不过,这样的信息茧房,有利于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世世代代的维护。
也因此,如果一个国家不能维护其大多数人利益的时候,往往就会被推翻。
这就是一个历史的变迁规律。
所以,我们在看待信息茧房这个问题时,很多人问我,怎么避免陷入信息茧房。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怎么避免陷入一些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茧房。
亦或者,我们在陷入信息茧房的时候,要很清楚自己可能处于一个信息茧房里,但你又很清楚这样一个信息茧房是符合你自身根本利益的,那么实际上你才有可能成为那个最坚定维护自身利益的人。
还是以特朗普为例子。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是说,一个特朗普支持者,因为相信特朗普的那套说辞,认为新冠病毒是骗局,认为是民主党夸大疫情来攻击特朗普,认为戴口罩是有病的行为,认为新冠病毒不存在。
结果,这为特朗普的支持者最后感染了新冠病毒死掉了,然后他的儿子就跑出来以此痛斥特朗普害了他父亲。
从这个新闻来说,这为特朗普的支持者,明显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根本利益不利的信息茧房里。
在当前美国疫情肆虐失控的情况下,即使老年人才是新冠病毒死亡的主要人群,年轻人的死亡率比较低,但再低的死亡率,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那个概率也就变成了100%。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任何人基于自身根本利益,都不应该放任疫情扩散。
这使得,这类反智主义的“信息茧房”实际上伤害的是陷入这样信息茧房人们的根本利益,甚至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
所以,去陷入这样的信息茧房,毫无疑问从个体利益和生存来说,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反过来说,如果新冠病毒“更毒一点”,那么陷入任由疫情扩散的信息茧房的人,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死掉,剩下的人就是不相信这类反智主义信息茧房的人,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优胜劣汰”。
而新冠病毒的最大危害性其实就在于其具备相当大的迷惑性,对老年人危害很大,但同时对年轻人、青壮年人死亡率确实比较低。
这就使得,这类反智主义的信息茧房,在年轻人群体里,相当的流行。
因为没办法让他们“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也是为何美国现在相当大一部分人群,会对新冠病毒嗤之以鼻,坚持不带口罩的缘故。
而这些人大都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所以,我们如果从一个客观真实的角度来看。
有没有新冠病毒?毫无疑问肯定是有的。
戴口罩有没有用?自然也是有的。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坚持和反智?
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假的。
这其实跟我以前了解到的一些传销给人的洗脑模式,套路是一样的。
比如所,有些传销组织会提前给人员灌输这样一个洗脑观念,那就是“这个项目太赚钱了,如果推广出去,人人都不会去工作,大家都发大财,而国家是不允许这样的。所以国家为了宏观调控,就会在新闻里播放对传销不利于内容,就会时不时的象征性的抓一抓传销,这是为了筛选掉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让他们发不了财,而留下我们这些意志坚定的人,闷声发大财”。
我们有正常理智和逻辑思维的人,站在外面看这套洗脑观念,会觉得很幼稚可笑。
然而,当你陷入这样的传销窝点里,天天被人洗脑灌输这样观念的时候,当你接受这样的观念的那一刻,这个洗脑观念的逻辑实际上也是自洽的。
所以,经常出现,我们打击传销窝点之后,抓了一批又一批传销人员,但只能对头目判刑,底下的被骗人员,只能进行教育之后送回其家乡,但往往没多久之后,这些传销人员就又自发的跑回来聚集在一起。
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相信这是在筛选掉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而他们为了虚无缥缈的发财梦,选择了相信这样的洗脑,而这样的逻辑自洽的洗脑一旦接受,那么就很难从这样的逻辑旋涡里能跳出来。
这是为啥传销会如此难以打击,很容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往往只有这些传销人员最后倾家荡产了,才有可能醒悟过来。
同样的,那些坚信新冠病毒是骗局的,往往也只有自己得了新冠病毒,并且成为重症患者,才会醒悟自己陷入一个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茧房。
从这个角度看,信息茧房也依然是有着千奇百样。
像道德、民族、文化等对于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以及对我们绝大多数人共同利益有帮助的信息茧房,即使陷入其中也是对我们有益的。
而像传销、或者反智主义,此类信息茧房则是利用我们,损害我们自身利益,来养肥别人的信息茧房,则是我们应该清晰认知到,并加以排斥的。
所以,从我们个人根本利益出发,去解释这个信息茧房、道德、民族、文化等概念,就有说服力得多。
包括有的人平时经常说,用国家大义或者民族概念,是所谓道德绑架。
但实际上,在比较危难的时刻,国家和民族等概念,是我们对自己根本利益的自发保护。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先有国,才有家的说法。
因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最基本的责任就是保护我们大多数国民的利益,不受外敌侵害。
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中美关系急速恶化,外部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强调内部的团结,因为这本质上是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根本利益。
只有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才符合我们每个人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就不难明白,我们为何要去维护这样一个基于道德,充满民族认同感,具有文化传承底蕴的社会秩序。
因为这本身就是维护我们自身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根本。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