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消息特别火,都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这个热搜标题也特别的劲爆,直接写“研究证实新冠病毒是美国公司制造”。
这么吸引眼球的标题,能上热搜第一,其实也已经说明很多事情。
因为我是2020年1月28日,就写了关于疫情可能来源于美国的文章。
我是属于国内第一批深入写美国制造合成新冠病毒的这种可能性。
所以,今天就有很多读者跑来问我对这个消息怎么看。
本来我是不太想写这个事情,因为有一些争议,尺度一个把握不好,说不定就得被人扣上给美国洗地的帽子。
而且我没有义务去帮美国人辟谣。
最关键是,虽然这次的消息不靠谱,但美国一屁股脏东西,其实也算是歪打正着。
不过这个事情眼瞅着在不断扩散之下,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且我注意到,一些专业人士在辟谣这件事情之后,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借助这些辟谣,没有就事论事的只是辟谣这件事情,而是直接扩大化,试图通过这件事情,把美国制造合成新冠病毒的嫌疑给洗脱。
甚至有人试图借助这件事情,把攻击面扩大到其他合理分析猜测美国制造合成新冠病毒的行为。
同时我注意到有些人故意把水搅浑,编造一些事情来辟谣。
本来我是没有兴趣去帮美国人辟谣,但既然有人想借助这次事情去“一概而论”直接把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嫌疑洗白,那我还是得分析反驳一下。
强调一下,我们去分析事情的时候,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也要就事论事。
本文我会基于这两个原则来写。
(1)事情来龙去脉
今天这个热搜,是怎么一步步扩散出来的呢?
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帮大家梳理一下。
首先是在2月23日,英国每日邮报发表了一篇报道,相当的吸引眼球。
首先,《每日邮报》确实有这篇报道,看图里的网页链接就知道了,这确实是每日邮报“dailymail”的网站,一些辟谣者说《每日邮报》没有报道过这件事情,是不对的。
我把《每日邮报》这篇报道机翻一下给大家看看。
上面这段话,基本把每日邮报这个报道的核心思路给讲清楚了。
1、有研究者发现新冠病毒的一小块基因序列,跟莫德纳公司2016 年 2月申请的专利相匹配。
2、莫德纳明面上是为癌症研究获得该专利。
3、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病毒只有3万亿分之一的概率会自然演化出该基因序列。
4、一些对该研究的批评者对作者的结论持怀疑态度,称这个概率并不像其所声称的那么罕见。
也就是《每日邮报》虽然有报道这件事情,但整体还是持开放态度,对一些反驳的声音也有提及。
然后到了3月3日,一家名为“THE EXPOSE”的网站,通过引用《每日邮报》这篇报道,也发了一篇文章。
我直接给大家机翻一下。
“THE EXPOSE”这个网站的这篇文章,显然比《每日邮报》那个报道,更加具有倾向性。
“THE EXPOSE”这篇文章是直接写“已经出现的证据毫无疑问地证明,美国疫苗巨头Moderna实际上制造了新冠病毒。”
而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引用了英国“每日邮报”的2月23日的报道。
显然,“THE EXPOSE”这个网站并不是这篇报道的源头,也属于转载加工者。
一些辟谣者把“THE EXPOSE”当做报道源头,是严重误导。
然后这件事情首先是在外网引发热议。
然后一直到3月22日,国内有自媒体,引用了《每日邮报》的报道。
基本就是把《每日邮报》的观点大致讲述了一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整体还是引用《每日邮报》的报道,跟“THE EXPOSE”那个网站无关。
然后这篇文章火了。
然后一直到昨天晚上,环球网转发了那个自媒体的文章,基本是原封不动的转发。
然后今天就被网易新闻客户端转发了“环球网”的“转发”。
于是在这样层层包裹下,这件事情就在今天上了热搜,一下子引爆舆论。
然后在引爆舆论后,某易新闻和某乎,都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他们故意把那篇文章的引用来源,从《每日邮报》转移到“The expose”。
这是明显的偷梁换柱,我们可以具体看一下。
那篇自媒体原文里是这么说的。
但到了某乎上这个上热榜的提问内容,就被篡改成“这家英国媒体是《The expose》”
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在篡改。
我高度怀疑,今天很多人引用“THE EXPOSE”的报道,故意不引用“每日邮报”,是在混淆视听,借此浑水摸鱼。
因为“THE EXPOSE”的那篇报道,显然比《每日邮报》要不靠谱很多,充满很多反智主义言论。
这使得今天我看到某乎上一些辟谣人士,揪着“THE EXPOSE”这个网站一个劲辟谣输出,感觉是在怼空气。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一个大概来龙去脉。
(2)是否靠谱
关于这件事情是否靠谱,首先主要是《每日邮报》那篇报道是否靠谱。
我也看过一些专业人士的“辟谣”,大致是认为,莫德纳2016年2月申请的基因片段专利,跟新冠病毒某一小段基因序列,相匹配,并不是一个小概率的事情,而只是很正常的撞衫。
因为那段被认为有争议的基因序列长度是19nt,但是扔到6万亿nt长度的数据库里去跑,撞衫并不奇怪。
然后也有在华大基因的专业人士,跑了一下这次引发争议的这段基因序列。
这位专业人士的意思是说,莫德纳2016年2月申请的那段基因序列专利,不但跟新冠病毒撞衫,而且还跟42个不同的菌类撞衫。
这大概就是主要的一些专业人士辟谣观点。
首先声明一下,我也不是生物专业的,所以我确实没办法去反驳这些专业人士的辟谣。
我也姑且相信这些专业人士的辟谣。
其实《每日邮报》那篇报道摘要里也说了,一些批评者认为序列匹配并不像作者声称的那么罕见。
不过至少这件事情还是有争议的。
所以,我得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这些存在的争议跟大家说清楚,这样才能让大家才比较好独立思考,去自己判断事情。
同时,我想说明的是。
客观来说,即使这种基因撞衫并非一个小概率事件,但莫德纳2016年申请的基因序列专利,恰好撞上新冠病毒,这种恰好,并不应该成为洗脱嫌疑的证据。
我来举个例子。
一个杀人犯,今天出门穿着一件蓝格子衬衫去杀人,在逃离犯罪现场时,恰好碰到一个同样穿蓝格子衬衫的男孩。
而监控也恰好拍到了这名穿蓝格子衬衫的男孩,因为男孩没持有任何凶器,也没有任何杀人动机。
那么我们只能因为这名男孩和杀人犯都穿着蓝格子衬衫,恰好撞衫,就直接说这个杀人犯没有杀人吗?
这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推导逻辑。
也就是,撞衫这件事情,虽然不足以成为杀人犯杀人的证据。
但至少,撞衫这件事情,也不应该成为杀人犯洗脱嫌疑的说辞。
这就是我的一个态度。
而且说实话,虽然撞衫这事情很凑巧,但也有可能“歪打正着”。
比如,监控拍到穿蓝格子衬衫的男孩路过犯罪现场,虽然男孩只是凑巧跟杀人犯穿了一样的衣服。
但假如破案人员,歪打正着的直接以“穿蓝格子衬衫”就有可能是凶手去筛除人员,结果也是有可能把杀人犯给找出来。
所以,我认为即使《每日邮报》这个报道,并不足以直接就证明美国制造新冠病毒了,存在一些概率巧合的可能性,但至少这也某种程度增加了美国的嫌疑,并且至少是不能排除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嫌疑。
所以,我是建议,一些急着给这个消息辟谣的专业人士,你们要辟谣这个消息是可以,但不要在辟谣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就扩大化把美国制造合成新冠病毒的嫌疑给洗白了。
那就真的是在给美国洗地了。
我们不但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要有就事论事的原则。
这件事情不管是否靠谱,都不能直接把美国的嫌疑给洗白。
我可以再举个例子。
同样是一个杀人犯,他为了给自己洗白,就安排一个人,用错漏百出的手法来对自己栽赃,然后当这个错漏百出的栽赃被证伪后,杀人犯就试图以此来洗脱自己的嫌疑。
这显然是不对的。
一个错漏百出的栽赃,不应该成为杀人犯洗脱嫌疑的证据。
但我注意到,我们舆论场上现在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试图通过辟谣这件事情,直接把美国嫌疑洗脱,这显然就是有问题。
从这件事情的舆论乱象看,有很多急着给美国洗白的人,也有一些仍然试图不断给我们泼脏水的人。
(3)舆论乱象
其实,《每日邮报》那篇报道原文里,居然还充斥着大量对我们的栽赃污蔑。
这个其实挺离谱的,美国莫德纳公司2016年申请的基因序列专利跟新冠病毒撞衫,这件事情不管靠不靠谱,都是美国人自己内部的事情,关我们什么事情。
但美英这些人,就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各种编造和扭曲。
都能把这件事情硬生生的往我们身上扯。
包括莫德纳公司CEO对这件事情的回应,也很离谱的扯到我们身上来。
但是呢,这件事情,在经过西方反智主义的推波助澜后,反而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里就要说说被国内偷梁换柱的“THE EXPOSE”那篇报道。
虽然那篇报道是被国内一些有心人偷梁换柱,并不是报道最早来源,属于中间加工者,但那篇文章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首先写那篇文章的人,是比较典型的西方反智主义者。
就是典型的特朗普铁杆支持者,他们主要特征就是:美国新教徒、反对戴口罩、认为口罩有5G天线、认为新冠病毒是骗局、认为疫苗里有纳米机器人、认为5G会传播病毒等等,这些反智主义言论,是他们坚信不疑的。
我看“THE EXPOSE”那篇报道,翻到末尾最有一句话,一看到这种很神乎其神的言论,大概就知道肯定是美国新教徒写的这篇文章。
虽然这种西方反智主义人群的言论相当不靠谱,但至少他们这次是把《每日邮报》的这篇报道,直接按照比较正常逻辑把矛头对准莫德纳公司,而不是跟着《每日邮报》来继续对我们栽赃。
当然,西方反智主义人群,也没少编排对我们的栽赃污蔑。
不过至少,我认为我们这次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应该是可以乐见于他们自己狗咬狗。
我在2020年写疫情来源于美国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一个观点。
我们要打赢这场舆论战,不能只是我们自己单方面输出观点。
西方反政府人群是很庞大的,实际上,西方有更多的这种“为了黑而黑”的人,他们对西方政府充满不信任。
所以,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这种嫌疑,其实在这些人群里也是大有市场。
我们应该好好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各种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嫌疑和证据。
这次《每日邮报》的报道,就有一个这样的效果。
过去几天,这件事情在海外社交平台热议度是很高的。
很多人因此都把目光对准了美国和莫德纳。
其实早在3月22日,就有人把那篇文章发给我看,问我什么看法。
当时我虽然感觉这事情不是太靠谱,但我也去看了下海外一些言论,我是很乐于看到西方舆论他们自己撕逼起来。
所以,我一开始也说了,我并没有兴趣去帮美国人辟谣。
但因为我看到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试图借助一些专业人士的辟谣,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把这件事情扩大化,试图直接洗白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嫌疑,所以我才来写这篇文章反驳这种借此给美国洗白的行为。
不然我本来不太想写这个事情,因为今天这个事情在我们舆论也引爆了。
因为比较群情激奋,我看不少辟谣的专业人士,都被说是给美国洗地。
所以要是我这篇文章一个尺度没说好,指不准也有人给我扣上给美国洗地的帽子。
所以,我这里还是要跟一些新读者强调一下。
我是2020年1月28日,国内最早一批深入写美国制造合成新冠病毒的嫌疑。
美国从2020年3月开始对我们各种栽赃,以至于我们发言人都得奋起反击,开始公开讨论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之后,我也不断持续更新疫情可能来源于美国的时间轴。
所以,我得先摆明我的立场。
要是我这种一直在揭露美国合成新冠病毒嫌疑的作者,都被扣上给美国洗地的帽子,那就有点太搞笑了。
但我们还是要记住实事求是的原则。
我过去两年,整理过很多美国制造新冠病毒的这种嫌疑,这些嫌疑至少我个人是认为美国很难洗脱的疑点,而不是我在故意栽赃美国。
我是认为,我们自己没必要去编排一些不靠谱的事情,来栽赃美国。
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原则,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点信心,我们还是要有。
而且说实话,一些不靠谱的东西,如果我们也拿来攻击美国,最后确实被证实是不靠谱的,那么也会对我们自己产生一些损害,这是没必要的。
美国一屁股脏东西,是不需要用不靠谱的东西去攻击美国。
但是呢,如果是美国人自己鼓捣出来不靠谱的东西,让美国舆论自己互相攻击,我们也没有必要急着去帮美国人辟谣。
而且说实话,美国一肚子坏水,即使一些看起来不靠谱的编排,有时候歪打正着的几率是很大的。
其实我一开始了解完这件事情,还是挺失望的,本来以为能真挖掘出可以实锤美国的证据,结果看起来还是不太靠谱。
要是哪天能真挖掘出可以实锤美国的铁证就好了。
最后我也再次把我过去两年梳理的疫情来源于美国的时间轴贴一下。
美国有太多嫌疑了,嫌疑最大的,还是美国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还有巴里克实验室。
(4)“疫情可能来源于美国”的时间轴
2008年,有“冠状病毒之父”称呼的巴里克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如何完成“人工制造冠状病毒”,他曾经自夸道“现在我们有能力设计、合成各类SARS样冠状病毒。”
2015年,巴里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巴里克实验室里,开始进行“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显示感染人类可能性”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
2018年,巴里克开始于吉利德合作开发应对SARS和MERS病毒等冠状病毒的广谱抗菌类药物,这就是后来一度被美国神话的新冠病毒特效药“瑞德西韦”,虽然瑞德西韦后来被证实并无多大效果,但当时美国为何如此神话瑞德西韦?
2019年6月28日,美国出现首例“电子烟肺炎”,这种“不明肺炎”因为找不到病因,最后莫名其妙甩锅给了电子烟。
2019年7月5日,加拿大皇家骑警抓走了华裔病毒科学家邱香果夫妇以及他们的学生。
2019年7月12日,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的“绿色春天”养老社区爆发“不明肺炎”54人感染,2人死亡。该养老社区距离德特里克堡研究所只有1小时车程。
2019年7月15日,位于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最高机密传染病研究所被紧急关闭,理由是:基地“未能落实和持续执行保证特定物品或病毒安全的控制措施”。
2019年8月,电子烟肺炎确诊病例数开始急剧增加;
2019年9月,后来有研究显示,此时新冠病毒已经在意大利悄无声息传播。
2019年10月,美国流感开始大规模爆发。
2019年10月18日,纽约举办了201事件进行大规模流行病的演习,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参与了这场演习。这场演习“神预言”了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
2019年10月18日~10月27日,武汉举办了军运会。
2019年10月底,5名外籍军人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但被诊断为“疟疾”;
2019年11月,电子烟肺炎确诊人数开始急剧减少,原因可能是被计算入流感里。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开始正式通报“不明肺炎”的存在。
2020年1月7日,上海临床中心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并随后与全世界分享公开。
2020年2月4日,研究冠状病毒几十年的加拿大科学家Frank Plummer在肯尼亚开会期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该科学家曾为邱香果夫妇力挺发声。
2020年2月份,美国白宫曾经把最高级别新冠病毒会议列为机密。
2020年2月底,美国开始执行匪夷所思的“消极防疫”策略。
2020年3月,有关德特里克堡关闭的大量英文新闻报道被删除。
2020年3月2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日本众议院财政金融委员会会议公开吐槽,2月底的G7财长电话会议上,意大利方面曾经说“(新冠病毒)那是黄种人的病,不是我们的病”
2020年4月,纽约市长在抨击消极防疫的时候,说漏嘴称“如果不是我们假设亚洲人的免疫系统有不同之处……从病毒感染纽约第一天起,我们就落后了。”
纽约市长虽然没有正面承认,但也通过反问的形式证实,美国之所以一开始采用消极防疫,似乎是一开始错误认为新冠病毒只针对亚洲人。
但很显然,病毒的变异大大超出美国的预期,也导致美国疫情在消极防疫下全面失控。
2020年5月6日,美国一名华裔新冠病毒研究员在美国被枪杀。
2021年4月8日,德特里克堡生物防御局的工作人员之间发生枪击案。
2021年6月2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倒塌的公寓里住着几名从德特里克堡离职,并且曾经在2019年3月就感染过不明肺炎的人。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