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事情发生很多,我们也应该能试着看清美国很多战略意图。
虽然这一届拜登政府,在很多方面都很拉胯,不过我也不建议太过于轻视我们的对手。
我还是尽量把他们往"有战略"的方向去思考。
在与对手博弈的时候,想得多一些,比想少一些,要安全很多。
而且美国最近很多动作,还是能看出一些战略层面的博弈痕迹,美国的出招,也不是完全毫无章法。
比如,美国最近几天对俄罗斯做了两件很关键的新制裁,我认为影响力并不低于之前踢出SWIFT这个金融核弹。
一个是4月6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重启《租借法案》。
一个是4月8日,拜登签署了终止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常贸易关系的法案。
这两个法案,基本意味着美国和俄罗斯进入到一个新冷战状态,而且是很难扭转的那种。
这并不是拜登颁布某个行政命令,而是在国会通过的法案。
即使俄罗斯这时候撤兵停火了,美国很大概率并不会撤消这些法案,至少能维持个好几年。
本来美国内部对于俄罗斯,存在两大派。
一派是以共和党为主,主张“联俄制华”。
一派是民主党为主,对俄罗斯充满冷战延续下来的敌视。
特朗普时期,一度想缓和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特朗普作为普京的“小迷弟”,有动力去推行这种“联俄制华”的战略。
但是,民主党抛出一个通俄门,让特朗普焦头烂额,一度差点阴沟里翻船,“联俄制华”自然就没影了。
而这次俄乌冲突的爆发,让反俄在美国已经变成了绝对正确,这个可以从针对俄罗斯的法案基本都是在国会全票通过看出来,美国共和党的议员,不管以前有没有“联俄制华”的想法,现在是一点都不敢帮俄罗斯说话。
美国完全抛弃“联俄制华”,这个一方面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最糟糕局面。
但另外一个方面,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俄罗斯如此激烈的博弈,加剧了全球冲突风险,让全世界处于一个相当充满不确定性的状况。
美国现在和俄罗斯基本回到冷战时期断绝往来的状况,并且不断胁迫全世界各国选边站队,这实际上也是在加剧世界撕裂。
这使得各种加速主义,都可能因此出现。
美国这次通过的重启《租借法案》,在历史上大有来头。
《租借法案》最早是二战时期,美国给其他同盟国提供粮食、军事物资、武器装备的法案。
一些物资如船只,在战后被归还。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战争期间在盟军领土上的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租借法案》是在1941年3月签署的,当时美国深陷孤立主义,美国国内反对美国参与二战的呼声非常高。
毕竟当时的美国人普遍认为,可以隔岸观火大发战争财,何必自己亲自下场去打个你死我亡。
所以,即使是罗斯福,当时推动《租借法案》通过,也是非常艰难。
后面即使《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一开始的援助力度也非常小。
一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成为美国彻底结束孤立主义的标志性事件,在美国全面参与二战后,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大幅度提高对同盟国的援助力度。
比如,在1943-1944年间,英国弹药有1/4是通过租借而来的,英国使用的飞机也有1/4是租借而来。
客观来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对同盟国的援助,为盟军能打赢二战做出很大贡献。
但从实际结果来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也大幅度扩张了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所以,美国这种援助虽然看上去大部分是免费,但这种免费实际上也是很昂贵的。
美国依靠二战中获得的巨大影响力,一举成为二战后的霸主,不但构建了二战后的全球秩序,并依靠美苏争霸,让欧洲基于对苏联的恐惧,牢牢被绑定在美国战车上,至今无法解除对美国的依赖和渗透。
美国也因为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自然从此不提孤立主义。
美国并不是基于所谓推行价值观,去满世界充当世界警察,实际上是为了自身利益,满世界拱火,通过搞乱中东,让亚欧大陆无法凝聚成一体,来维持美国霸权地位的稳固。
不过再坚固的堡垒,也是从内部瓦解。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霸权遭到重创,虽然美联储依靠无限量化宽松大印钞,强行掩盖了次贷危机,但并没有真正解决次贷危机。
基于疯狂印钞,让美国债务从2008年的9万亿美元,暴增到现在超过30万亿美元。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也从1万亿美元左右,暴增到现在近9万亿美元。
疫情前,美国每年财政赤字基本不超过1万亿美元,当时9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就感觉是天文数字。
但是美国从2020年开始,为了应对疫情,大幅度增加财政开支,现在美国每年财政赤字基本都超过2.5万亿美元。
一方面是美国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大印钞、疫情、供应链紊乱、国际局势动荡等诸多因素叠加下,美国通胀持续失控。
这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在今年开始大幅度激进货币转向,开始要加息缩表大收水。
这必然会导致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巨大动荡。
这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美国可能将无力维持过去70多年的全球秩序,美国在未来10年的范围内,恐怕无力维持美国霸权。
在美国是全球化最大得益者的时候,美国自然不遗余力维持全球化,并且不惜耗费巨额军费来维持美国霸权,目的也是为了从中获益。
但现在问题来了,假如美国不再是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甚至美国可能无力继续维持美国霸权的时候,美国是否还会不遗余力的维持全球化?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17年特朗普的出现,很大程度只是美国这种逆全球化的一个结果。
从特朗普开始,美国所推行的战略收缩,本质上就是美国不再是全球化最大得益者的时候,美国有重回孤立主义的倾向。
美国的地理、资源优势确实太过于得天独厚,再加上美国有从英国一脉相承下来的岛国思维,就喜欢搞离岸制衡,这使得美国一直都有很浓厚的孤立主义基础。
按照当前拜登的拉胯程度,两年后特朗普是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到时候美国大概率会彻底重回孤立主义。
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当前世界局势,会清楚很多。
比如,美国这次重启的《租借法案》,就跟历史上那一次完全不同。
二战时期,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结束了孤立主义,并引领了全球化。
但这一次美国重启《租借法案》,我认为更多只是把乌克兰当做弃子,来最大程度让乌克兰最后发挥光和热,不把乌克兰流干最后一滴血,美国是不会善罢甘休。
美国上一次通过《租借法案》结束孤立主义,但这次可能通过《租借法案》重回孤立主义。
美国要通过乌克兰,对欧洲和俄罗斯来持续放血,这样即使美国未来重回孤立主义,也能尽量延缓亚欧大陆凝聚一块的势头,来给美国重新发育争取时间。
虽然俄乌冲突,北约迟迟不下场,会大大动摇北约的存在意义,也会让美国霸权摇摇欲坠。
但假如美国背后的这些资本利益集团,已经打定主意未来几年重回孤立主义,那么不管是北约还是美国霸权,都是可以被美国用来当做弃子。
既然是弃子,美国必然就会让这些弃子发挥最后的光和热。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当前也是美国的弃子。
包括对岸,也必然是美国的弃子。
但我们需要提防的是,美国会让这些弃子最后做点什么事情。
很多人问过一个问题,欧洲这些政客真的不知道这样做损害最大的是欧洲人民的利益吗?
像现在欧洲这样跟着美国极端制裁俄罗斯,这更像是在制裁欧洲自己。
但问题在于,这些欧洲政客,他们压根就不在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反正他们只要按照美国说的做,即使把欧洲变成烂摊子,他们过几年也是可以拍拍屁股移民去美国。
所以,我认为,美国现在做出的很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行为举动,我们如果把这些行为,看做美国在给未来重回孤立主义做铺垫,我们就可以把很多事情梳理清楚。
美国要重回孤立主义,但又不想亚欧大陆在我们主导下凝聚在一块,因为那样可能未来一两百年都没有美国什么事了。
所以,美国在彻底回到孤立主义之前,必然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搞乱亚欧大陆。
打个比方。
这就有点像是,美国在外面劫掠财富很久后,在自己家里盖了大房子。现在因为美国自家后院着火,美国要缩回去灭火,但美国不想自己缩回去后,外面没过几年都到处是大房子了。
所以美国就想着在缩回去之前,先通过这些弃子把外面瓶瓶罐罐都打烂,这样美国还想着缩回去灭完火后,闷声发展一段时间,可以重新出来领导世界。
这种自己烂了,就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是相当美式强盗逻辑。
但美国只是想搞乱亚欧大陆,并不是想引发世界大战,让局势彻底失控。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会如此强调不会亲自下场,也不断强调要避免核战争,但仍然通过《租借法案》这样的方式,来极力拱火,并且不择手段的来延长冲突时间。
假如是这样的话,就可以解答很多人一个疑惑,那就是不管是美国通过乌克兰搞乱欧洲,还是通过对岸搞乱亚洲,对美国自己的杀伤也是很大,会导致全球化重挫,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答案可能是,美国已经在为未来重回孤立主义做准备,所以才启用这些弃子。
美国搞乱亚欧大陆,有3个关键抓手。
一个是通过乌克兰搞乱欧洲。
一个是通过以色列搞乱中东。
一个是通过对岸搞乱亚洲。
这都是美国过去70年,不断埋下的雷。
假如事情真的是这样的话。
我们今年一定要对各种情况,最好最充足的准备,一定要抛弃幻想。
佩洛西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结束。
当然,这都只是我的一些猜想,只是我基于当前一些乱象的逻辑推导,并不代表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
但我还是那句话,多准备一些,总比没有准备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还是得居安思危,更何况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相当不安定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美国这股歪风,既然想刮,我们也只能奉陪到底。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