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本来是要写闲聊的,因为昨天没有闲聊,想挪到今天。
结果快写完了,才发现今天是本月最后一个周六,按惯例需要来跟大家提醒一下稿费。
大家要是觉得我过去一个月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在本文底部赞赏1元,作为过去一个月稿费支持,自愿原则,我并无其他额外服务。
今天文章主要聊聊我的一些近况。
今年3月之前,我除了自己每天写文章,还得自己做视频,工作量比较大,所以一周顶多更新3个视频。
所以,我之前还想着招一个人来帮我做视频,但因为疫情,招人也比较麻烦。
我就在今年2月份开始教我姐剪辑视频,然后从3月开始就由她来帮我剪辑视频,这让我减轻不少做视频的工作量。
因此,从3月开始,我的视频基本就保持日更的节奏,平均每周至少发5个视频。
不过,所有视频,我也还是要亲自过一遍,修改、整合和发布视频,也还是有不小的工作量。
我是不可能把视频最后的整合发布去让别人做。
因为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前阵子就有某个知名大V,因为这个把关环节出问题,结果导致号被吞。
这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关键环节还是得自己亲力亲为比较靠谱。
所以,在视频更新提速后,虽然有我姐帮忙,但我整体每天工作量,跟以前也还是差不多。
估计我是闲不下来的。
除了视频剪辑之外。
配音则一直是我表弟在帮我配音,虽然他还在读大学,配音也不是很专业,但他声线确实很不错,再加上他对配音也挺有兴趣,所以现在是比较稳定让我表弟配音,已经很少用AI语音。
所以在视频制作这块,我现在变成了“家庭作坊”模式。
一个视频,主要就是三部分:文案内容、配音、素材剪辑。
其中最核心的,还是文案内容。
我的视频文案,都是来自于我自己写的文章,内容是完全我自己把控,最后也是要由我自己来整合发布。
所以,我对自己这种家庭作坊模式的定位,也还属于个人创作范畴。
我表弟在学校帮我配音,我姐在她自己家里帮我剪辑视频,我搭了个简易服务器,来实现三地同步办公。
这样就可以比较高效的来做视频,还不用去搞办公场所,也不用招人,比较适合我这种怕麻烦的懒人。
文章方面,我肯定还是坚持自己一个人来写,这是我一直以来给大家的承诺。
其实我也不排斥团队化,有需要的情况,比如做视频需要人帮忙,我也会考虑招人。
但这都只是围绕着我个人创作的一个补充。
我最核心的还是我自己写的文章,这个我是肯定不会假手于人,这是我的原则。
一些大V,在读者多了之后,往往会招一些编辑来帮忙写文章。
这是我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一种模式。
我对自己的创作内容,还是有某种“精神洁癖”,所以大家在这里看到的文章,肯定都是我自己写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而且我的文风那么啰嗦,别人也模仿不来。
后面即使有需要团队化,也只会围绕着我文章个人创作,根据需要去补充。
目前我也就是想到让人帮我做视频,至于其他,因为我也没有商业化,所以也暂时想不到有什么需要团队化的理由。
而且我这个人是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并不是说我不善于社交,主要我是一个很懒的人,比较怕麻烦。
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团队化的原因,主要是我个人喜好问题。
至于一些人不相信我一直是个人创作,这个我觉得也没啥好澄清的。
本来团队化也没啥,这很正常。
只是因为我确实是个人创作,总不能还跑去跟人说我是团队化运作。
不过确实,像我这样文章保持高强度日更的作者,还自己参与视频制作,而且视频也接近日更的作者,是少之又少。
其他作者有同时发文章和视频的,基本是文章自己写,视频直接外包出去,自己不怎么参与的。
所以,会有人不相信我是个人创作,这个我也可以理解。
我有时候也挺佩服自己,一个人就可以高效做完一个工作室的工作量。
这个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像我这种靠读者赞赏吃饭,不接软文广告商业化变现的人,养活我自己还比较容易,但你要我养活一个团队,我是万万做不到的。
如果我要团队化,就得为了养活团队去接广告,这就违背了我的原则。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现在这个运作模式还是比较满意。
以公众号写文章为核心,然后通过把我的文章做成视频,做一个补充,全平台发展。
自己一个人没有太大压力。
而且,我当前视频在所有平台的收益加起来,每个月也有1万元左右的视频收入,刚好可以支付我表弟和我姐的报酬,不至于亏本。
我自己还是可以在公众号靠大家的赞赏,来养活自己。
所以,总体来说,我应该可以维持当前这种模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来慢慢积累粉丝。
我是不会着急的要一下子大红大紫。
所以,我肯定是会坚定拒绝资本对我的染指。
这种踏实的心态,让我不需要去买流量买推广,我觉得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
很多大红大紫的大V,经常会出现心态飘了,膨胀了,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
人红是非多,枪打出头鸟。
所以,我对现况已经是比较满意了。
不过要维持视频日更也挺累的。
所以每周五的闲聊,其实主要也是不用做视频,所以可以放松放松。
平时要是有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太适合做视频,也可以调剂一下。
所以当前虽然生活依然很忙碌,但也算充实,而且还是可以自我调节一下节奏。
有付出也有回报,视频更新速度加快,也是有好处的。
我现在B站的粉丝已经有17万了。
要知道,在今年2月的时候,我B站的粉丝才刚突破10万,这是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达到的。
过去3个月,基本顶得上去年半年的增粉量。
我现在B站的流量也比较稳定,即使平台不推,也能有4万左右的播放量。
平台推一推,时不时就能有十几万的播放量,已经算还不错了。
相比之下,之前我主要视频收益主要靠“头条抖音系”,不过今年我在头条的流量就比去年少很多,去年经常有几十万播放量的视频,但今年我在头条的视频播放量基本都是在两万左右的水平。
虽然我在头条有34万的粉丝,但平台不推,视频播放量只有几千。
这也是头条系的特点,主要依赖算法信息流推荐,读者不怎么追更作者,平台推什么看什么,而不会追着作者看更新。
B站粉丝粘度则要高不少,B站读者是会追着作者看更新的。
不同平台,各有特点。
不过,我今年在抖音的流量变得很稳定了,也不像去年经常发不出去。
我在抖音发视频,会把一个10分钟长视频,拆成3个短一点的视频在抖音发,贴合抖音短视频的特点。
现在我在抖音,每一期视频3个视频播放量加起来基本可以稳定在10万左右。
虽然这相比抖音巨大流量,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热门视频来说,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但对于抖音这样娱乐为主的平台,我这种类型的视频,我感觉这个播放量已经算挺不错了。
反正粉丝数是一直在持续增长,徐徐图之,不需要着急。
另外,还有微博,今年对我还比较友好。
去年我在微博还是一个小透明,但今年微博对我有比较大的流量扶持。
我现在微博粉丝不知不觉也有24万了。
不过,微博的流量收益比“头条系”和B站少很多,主要就是为了积累读者。
总体来说,今年我在各个平台发展都还可以。
但我肯定还是以公众号为核心,毕竟这里才是我的大本营,我最活跃的读者都是在公众号,我每个月收入也主要都来自于公众号读者的赞赏。
公众号的读者粘度和打赏率,是其他平台都比不了的。
我在公众号还能靠大家的赞赏过日子,但要是在其他平台想只靠读者打赏,那就得喝西北风了。
其实做自媒体,很多时候还是很没安全感的。
最近也看到一些头部财经大V,说没就没了。
当然,很多也确实是他们自己作死。
但有时候,我也很担心自己会不会哪天被吞号,一下子就失业了。
特别是当前这种多事之秋。
所以,我也是一直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来写文章。
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膨胀,不能飘,不要浪。
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长远。
我也是希望能一直来跟大家写文章,通过我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共勉。
如果可以的话,我是想一直写到老,能一直写下去。
因为我确实很喜欢通过写文章,来跟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得。
我也是一直以这种通过文章交心的心态,来写文章。
我会保持这种纯粹的初衷,一直坚持下去。
也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赞赏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