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五闲聊的日子。
今天刚好是7月1日,是香港回归纪念日,就来简单说说香港。
过去这3年,香港是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过程,大家也很清楚。
对于香港经济的一些难题,包括房价过高,年轻人就业面狭窄,产业结构单一等等问题,大家也都很清楚,但如何解决,也是众说不一。
总体来说,我认为香港的未来在北部。
这个北部,微观概念是指香港去年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规划。
宏观概念是指,香港需要更加紧密的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经济最发达的湾区之一。
先来说说香港去年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规划。
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97年回归之前,香港重点发展是南部区域,也就是外侧靠海部分。
而对于北部靠深圳一侧,香港在97年之前,几乎是完全当做荒地处理,没有去开发。
而在97年回归之后,虽然开发北部也一直有被提,但因为大家也知道的一些原因,任何关于开发北部的提案,都会遭到各种阻挠、破坏,最终作罢。
美国和英国在香港扶持的那些势力,搞建设的本事没有,搞破坏的能力很强。
所以,一直到现在,香港北部跟深圳相邻的部分,仍然处于农田山林的状态。
于是就出现,香港和深圳,仅仅一河之隔,深圳这边灯火通明很繁荣的景象,而香港跟深圳相邻的北部地区,仍然是处于荒地状态。
这个从我们正常人的思维,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97年回归之前,香港北部开发一直闲置就算了。
回归之后这么多年,北部开发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有点太魔幻了。
这不但不利于香港融入到大湾区发展,也容易增加香港跟深圳的隔阂。
而这样魔幻的事情,总算是要结束了。
去年10月6日,香港提出了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规划。
于是对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总算开始被提倡日程。
整个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大致会分为3大区域: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生态旅游圈。
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未来香港和深圳的经济联系会更加紧密。
目前香港主城区的开发已经进入一个饱和的状态,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是势在必行。
按照当前香港的规划,北部都会区面积有300平方公里,已经规划和规划中的项目,可提供35万套住宅。
整个北部都会区最终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占香港人口1/3,并提供约65万就业岗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按照这个规划,可以大幅度提高香港住房供应,大大缓解香港住房难的问题。
香港过去这20多年,之所以住房难一直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触动了香港房地产商的利益。
所以,香港之前一些增加房屋供给的开发计划,比如最早就提出的八万五计划,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就被搁置了。
开发香港的阻力很大,比如,之前香港也有提过想开发北部的想法,但马上西方势力,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就会马上跳出来以保护湿地和保护生态为由反对,然后香港马上就会有一群人出来搞破坏,阻挠通过相关决议。
这使得香港很多这类规划,一直都束手束脚,难以实施。
不过,当前香港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过程,爱国者治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原则,以前这些动辄出来阻挠破坏有利于香港未来发展的势力,已经没有太大生存空间。
所以,当前北部都会区的开发,才能被提上日程。
当然,北部都会区的开发规模很大,也是一个长远规划,起码是要10-20年才能看到比较明显成果的,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同时,开发城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湿地和生态,按照当前的北部都会区规划,是会同时推进三个湿地保护公园的开发,也可以作为城市和湿地结合的一个示范案例。
但不管开发难度有多大,香港北部都会区最终肯定是会落地实现的,因为这是香港全面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必然结果,香港的未来是肯定要跟深圳进行全方位融合。
香港过去习惯于把自己孤立在大湾区发展之外,缺乏这种融入思维,即使与深圳谈合作,也只是个别点对点的项目。
香港还从来没有与深圳展开全方位、大规模的都会区建设合作,这实际上是香港开发北部都会区的最大难点,需要香港改变过去长期的惯性思维。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国家战略。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也要配合我们国家发展战略,而且这也有利于香港的发展,有利于香港人民的自身利益。
香港经济自弹自唱,终归会成为历史。
香港的未来在于北部,在于融合。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多谢支持!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