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宣布辞职!英国首相墙倒众人推,英国政坛为何大动荡?



今天有个轰动新闻。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晚上7点半的时候,正式发表了辞职声明,并表示将继续留任到“新领导人就位”。

今天早些时候,英媒还报道,约翰逊希望留任到今年秋天。
但从正式辞职声明来看,显然约翰逊的这个希望是很渺茫。
过去两天,英国政坛发生大地震,有16名部长宣布辞职,创历史记录,并且加上副部长和高级高员,辞职人数达到46人,这直接导致约翰逊处于众叛亲离的状况,而最终不得不宣布辞职。
而就在一周前,约翰逊还意气风发的参加G7和北约峰会,结果没想到这转眼之间,约翰逊就面临这样一个墙倒众人推的境地。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约翰逊辞职后的影响,本文会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1)导火索
本次约翰逊的内阁出现这样大量官员辞职“逼宫”的现象,导火索是“平彻事件”。
平彻是英国保守党的副党鞭,是约翰逊在今年2月亲自任命的。
但在6月30日,平彻被爆出一个重大丑闻,6月29日他在俱乐部里,猥亵了两名男子。

这个丑闻被爆出后,平彻就宣布辞职。
但围绕着平彻引发的英国政坛大地震,才刚开始。
因为舆论马上把炮火对准了约翰逊,指责约翰逊明知道平彻品行不端,但仍然任命其当副党鞭。
这个党鞭一个很重要的指责是维护党风党纪,所以品行不端的人被任命在这个重要职务上,引发舆论广泛争议。
更糟糕的是,约翰逊还打算撒谎来蒙混过关。
英国首相府一开始表示,约翰逊今年2月任命平彻前不知晓有关他行为不端的具体举报。
但很快英国首相府就被打脸了,越来越多的证据爆出平彻更多丑闻,并且表明约翰逊早就知道平彻品行不端。
到了7月4日,首相府开始改口称约翰逊知晓一些针对平彻的指认,但还仍然死鸭子嘴硬的说“基于没有事实根据的说法就中止对平彻的任命是不合适的”。
这不但引发英国舆论进一步不满,而且让英国内阁首先爆炸。
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最早宣布辞职,在7月5日,他就在社交媒体表示,已经向约翰逊递交辞呈。贾维德称,他很遗憾不能再凭良心继续工作下去。他还说,许多立法者和公众对约翰逊为国家利益执政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他也对约翰逊失去信任,并且他认为只要约翰逊还当首相,这种情况就不会改变。
而紧随其后,是英国财政大臣也宣布辞职,他表示“公众期望政府能够正确、称职和认真地管理国家。我相信这些标准值得为之奋斗,而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我辞职的原因。”
英国财政大臣是英国内阁的三号人物,卫生大臣在当前抗击疫情大背景下,地位也相当高。
这两位几乎同时辞职,一下子开始这轮英国政坛大地震。
更要命的是,约翰逊一开始还非常嘴硬,仍然拒绝辞职,他说“明天自己肯定还是首相”,而且还任命一些新官员来顶替这些辞职的人。
但很快,英国本届政府的官员们开始用脚投票。
先是内阁要员们纷纷辞职,一下子有16名部长辞职。
然后副部长和高级官员,也纷纷辞职,两天就辞职了46人,超过政府官员人数的1/5。
英国是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得很清楚的国家,政务官就是会随着政党更迭,不断换人。
但事务官就是庞大的基层文官,负责维持政府日常事务,不随政党更迭。
这使得英国的事务官群体权利是非常大的。
但总体来说,首相和事务官之间,就需要英国的内阁和政务官,去居中调节,把首相的意图分拆,然后交给底下事务官去做。
现在这中间的政务官,一下子辞职了1/5,约翰逊就算坚持不辞职,也会成为孤家寡人,他的政令估计都出不了唐宁街10号。
所以,在出现这样的辞职潮情况下,约翰逊继续死撑,只会让自己更难看。
(2)深层次原因
“平彻事件”虽然是这次英国政坛大地震的导火索,但肯定不是根本原因。
我认为“平彻事件”作为导火索,更像是英国内部各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约翰逊弄下来,所以一出现这样的机会,就各方一起发力,形成现在这样的结果。
所以,约翰逊这次面临辞职潮“逼宫”,是英国政坛长期以来对约翰逊的不满,在持续积累和激化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所以平彻事件一出现,就成为各方“逼宫”的由头。
在此之前,约翰逊就因为“聚会门”丑闻,而遭到很大的辞职压力。
聚会门是指,2020年开始,英国首相府和内阁办公室违反防疫禁令组织了16次聚会。
特别是2020年4月~6月,英国疫情一开始最严重,也是防疫措施最严格的时候,约翰逊仍然各种举行聚会,甚至通宵狂欢。
一边是当时英国民众遵守严格的防疫规定,另外一边是英国首相通宵聚会狂欢。
所以聚会门一爆出后,马上引发巨大轰动。
当时就连保守党内部,都有很大的要求约翰逊辞职的呼声。
在6月6日,约翰逊才刚在保守党内部的不信任投票中涉险过关,当时有59%的保守党议员投了支持,但也有40%的保守党议员投了不信任票。
这说明保守党内部对约翰逊不满的人已经是大有人在。
本来按照规则,这个不信任投票一年只能进行一次,所以理论上如果约翰逊坚持不辞职,保守党也不能对其发起新的弹劾。
这也是约翰逊一开始选择强硬的底气,但是面对手下辞职潮,约翰逊也只能认清现实。
不过,约翰逊作为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人,所带来的争议和不满,我觉得还不是这次约翰逊惨遭“逼宫”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说约翰逊能把英国管理好,经济能好,哪怕他爆出这些丑闻,也不至于一下子众叛亲离。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英国经济很糟糕,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过去一年,英国也经历了好几次能源危机,有段时间甚至加油站都加不到油。
而且,英国作为最早提出群体免疫的躺平思路,防疫本身也做得不好。
据英国《卫报》7月2日报道,英国确诊病例又一次大幅增加,在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内,英国有200多万人确诊,比前一周增加了30%以上。
并且英国的新冠入院患者数量也在增加,截至6月30日的一周内,英格兰地区有8928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高于一周前的6401名。
在一个月前,英国每天新增新冠住院患者是445名,现在已经激增到1185人。
并且这些新冠阳性住院患者,只有60%是因为其他病症入院,剩下40%是单纯因为得了新冠后情况恶化而入院。
BA.5已经被研究认为,重新获得了“嗜肺性”,也就更容易引发肺部感染。之前奥密克戎之所以显得症状比较弱,就是因为之前毒株并不具备“嗜肺性”。
所以,当前欧洲国家新一轮的BA.5疫情,导致住院人数显著提高,给医疗资源带来沉重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躺平的英国,新冠阳性的住院患者,都必须送进阳性专用的特殊病房,避免院感,这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加了医院压力。
可见,即使在躺平的国家,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完全无视新冠病毒。
当前欧洲新一轮疫情所带来的的住院人数激增,已经实实在在的挤占了医疗资源,导致其他病患的医疗资源减少。
这给欧洲带来更多问题。
民众遭到无休止的遭遇来回重复感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可忽视的后遗症影响。
根据英国自己统计的数据显示,受新冠后遗症影响超过1个月的人数,已经达到200万人,占总人口3%。
这不但影响民众健康,而且会实实在在反应在经济上。
民众隔三差五被重复感染,哪怕是轻症,也得休息大半个月,更别说万一不幸有了后遗症,可能会影响持续好几个月。
这导致欧美企业和工厂的员工“到岗率”已经长期达不到满员状态,而这就导致欧美就业市场“虚假繁荣”的景象,企业面临用工荒,并不是欧美经济有多好,而是疫情肆虐影响所致。
所以,在疫情肆虐、叠加高通胀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影响,英国民众现在也是怨声载道,从整个社会层面长期积蓄负面能量,很容易被引爆。
也难怪这次率先辞职的是英国卫生大臣和财政大臣。
其实说白了,这些人本来也不想干了,趁这个机会,赶紧甩锅给约翰逊。
于是树倒猢狲散,约翰逊就成了终极背锅侠。
本来他作为首相,对当前英国疫情和经济的糟糕局面,他肯定是要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
但英国当前种种乱象,也不是约翰逊一个人就能搞出来的。
不管英国推谁出来当首相,也很难说就一定能比约翰逊做得更好。
当前欧美集体陷入疫情肆虐和通胀泥潭,这并非英国个例。
我认为这根本上是欧美体制问题,欧美民众也应该好好“定体问”。
再来说说,约翰逊辞职后的影响。
(3)影响
按照英国的选举规则,下议院多数党的党魁会自动成为首相,当然还需要女王任命走个过场。
当前下议院是保守党占多数,所以约翰逊辞职后,只需要保守党内部重新选出党魁,就可以自动成为新首相,倒也不需要重新大选。
那么大家肯定会比较关心,约翰逊辞职后,谁可能当选英国新首相。
我看了下主流媒体的一些报道,呼声比较大的主要有四位。
1、当前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现年46岁的她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外交大臣。
她是出了名的口无遮拦,也是这次约翰逊内阁里,少数没有参与“逼宫”,并且第一时间表达对约翰逊支持的人。
2、前外交大臣亨特,他曾经在2019年跟约翰逊竞争过党魁,是当时仅次于约翰逊的第二热门人选。
3、前卫生大臣贾维德,也就是本次辞职潮里,第一个宣布辞职的关键人物,他在2019年党魁选举中,也曾经进入过四强,后来才选择退出并支持约翰逊。
此外,紧随其后辞职的前财政大臣苏纳克,也是呼声比较高的热门人选。
由于是从保守党内部选出新党魁,所以总的来说,英国大致上外交风格,应该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约翰逊过去几个月一直在极力拱火俄乌危机,因为英国内部经济越糟糕,约翰逊就越要死死抓牢乌克兰这张牌。
后面新上来的英国首相,大概率也不会改变这个风格。
因为英国的经济并不会因为选出新首相,就突然变好了,我认为现在不管谁上来,都改变不了当前英国比较糟糕的局面。
当前英国上还有女王的健康问题一直让人比较关注。
下还有苏格兰时不时就出来要闹腾独立的事情。
叠加疫情和通胀,还有俄乌冲突这些重大冲击,我感觉不管选谁上来,都不会有太大改变,这不是英国自己能改变的问题。
这些目前呼声比较高的继任者,我看不出谁有这个力挽狂澜的能力,更多只是又一个背锅侠而已。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本文资料引用:
1、《多位高官“政变”,英国首相约翰逊下台在即?》
2、《英国一周确诊病例超200万例 日本日增病例连续4天超2万例》。
3、《英国疫情恶化,日增病例近30万接近峰值》
4、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