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五闲聊的日子。
其实最近两个月,每周五也很少闲聊了,经常文章写着就写长了。
所以,以后就不搞每周五例行闲聊。
大家可以每个月给我4天请假的额度,我自己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时跟大家申请就好。
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刚好在周五才有事。
有事我再请假,没事就保持每天更新文章。
(1)白皮书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关注台海局势。
对于8月10日发布的白皮书,大家也很关心。
今天文章,我会对这次发布的白皮书,说点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这次是我们第三次就我们的对岸发表白皮书。
前两次分别是1993年和2000年。
距离上一次的白皮书已经过去22年,本次白皮书,相比之前,有很大不同。
比如,前两次白皮书,基于当时那个时代背景,我们还是给对岸一些比港澳模式更大的自主空间。
而这次白皮书,就没有提那些超出港澳模式的自主空间。
这也很正常,对岸越早回归,那么能要到的空间肯定会越高,越晚回归,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然会越窄。
如果对岸继续跟美国勾连,逼迫我们动手,那么连一点点讨价还价的空间都没有。
此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然是本次白皮书里强调的基本方针。
但在如何“和平统一”这件事情上,这次白皮书给出很值得注意的一些信息。
可以看下面这段,对于“非和平方式”的一些描述。
从这段描述里,我们可以看这句话。
“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这句话很值得思考。
等于是说,“非和平方式”,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和平统一”。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和平统一”跟“武力统一”,一直是二选一的看法,认为这两个只能从中选一个。
但实际上,这句话意味着,是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用一些“非和平方式”,来推进“和平统一”。
这里的“非和平方式”跟“武力统一”,并不是等价的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一说“和平统一”,就是实现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非和平方式”,不能动用一点武力。
现在我们是需要严肃考虑,在实现“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使用一些“非和平方式”,来推进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这个在历史上,也并不少见。
比如说,很多人已经提到过的“北平模式”。
“北平模式”是对方一开始就十分配合的吗?是整个过程都很和平吗?
显然并不是。
“北平模式”能够实现的前提,是我们已经把刀架到对方脖子上。
包括我们当时是围得水泄不通,而且还干净利落的攻克了重兵把守的天津,也因为如此才打消了对方的一切幻想,才得以实现和平解放。
所以,北平模式能实现,是建立在使用“非和平方式”来进行“以战迫和”。
我们从这个角度思考当前的局势。
假如我们完全不使用任何“非和平方式”,那么对岸能和平回归吗?
我认为只会渐行渐远,让对岸那群阴谋分子更加肆无忌惮的跟美国勾连,成为美国拱火的工具。
所以,我认为,过程中不适用任何“非和平方式”,只会让“和平统一”的希望越渺茫。
反过来,适当使用一些“非和平方式”,打消对岸一切幻想,把刀架在对岸那群阴谋分子的脖子上,才反而让“和平统一”有一些希望。
这种通过“非和平方式”来实现“和平统一”,跟大家所理解的“武统”,我认为还是有很大区别。
这应该是我们认为,有可执行路径,并且付出的代价会相对比较小的一种可能性。
我们结合一下这一次“环岛”军事演训,最后一天的演练内容,当时公告里是提到“重点组织联合封控和联合保障行动”。
这里并没有具体说什么是“联合封控”和“联合保障”行动。
我个人猜测,联合封控,应该就是封锁整个岛,而联合保障的意思是,在封锁整个岛的情况下,可以保障岛上一些最基本的供应,不至于出现人道主义危机。
综合一下,可能是我们在探寻一种可以在保证不出现人道主义危机的情况下,来对整个岛进行封锁。
所以,当时就有不少人联想到“北平模式”,因为要实现“北平模式”,也是得先围起来,封锁住。
这次的“环岛”军事演训,可能就是在为这种实战化路径,在提前做准备。
此外,这次的白皮书里,也提到“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对岸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这里,我们是把“非和平方式”的针对目标,锁定在“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强调绝非针对同胞。
这也是我们一贯态度。
采用“北平模式”,是能实现损失最小化的一个路径。
此外,还有可能在“围”的过程里,来针对这些“台独”分裂分子进行“斩首行动”。
总体来说,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和平统一”,这是非常考验我们智慧,会面临很多变数,我们的智囊团、参谋团肯定是会综合各方面信息,来不断权衡取舍,制订很多优化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面对各种变数,来随机应变。
在这方面,我们是可以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做出最佳选择。
这次的白皮书,还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开始在做大量提前准备。
比如,其中有一大段的篇幅内容,是在描述统一后的前景,不少是一些统一后会怎么样的具体内容。
这段内容是分为了4个小点,分别是:
(一)台湾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二)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三)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四)有利于亚太地区及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这4点里,我们是做了一些统一后会怎么样的描述,比如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既有这些对内喊话的内容,也有一些对外喊话的内容。
比如第4点里,对于统一后,其他国家如何跟对岸发展经济、文化关系,也给出一些细致说明。
总体来说,本次白皮书是非常重要的,这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如果说过去这22年,我们一直保持耐心等待,双方属于僵持的状况。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到一个实质性动作的阶段,开始朝着目标前进。
本次的环岛军事演训,就是一个开始的标志。
当然,从开始,到最终实现目标,我们还会有一段路要走,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会有多长,并不得而知,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两三年,但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超过5年。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看法。
虽然我们如何统一,是面对各种变数,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
但我们必然完成统一,这是十分确定的事情。
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就我个人期望来说,我当然也希望能越快实现越好。
但我们还是需要保持耐心,戒骄戒躁。
(2)保持理性
这次8月2日晚上的事情,我们现在复盘总结,还是可以有很多收获。
其中一点很重要的是,我认为我们的媒体、自媒体、大V,还是要尽量避免情绪化。
客观来说,在8月2日那种舆论沸腾的状态,我们确实很难避免情绪化。
就连我这样比较理性的人,也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情绪化。
说实话,我8月2日的文章,也是有一些情绪化,这也是我自己有在反省的问题。
在8月2日晚上,那么多人看直播,全程看了她落地的过程,中间不断穿插着各种消息,让人很容易出现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就更加容易情绪化。
所以,8月2日那天,大家出现的一些情绪化反应,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是人之常情。
但我们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自媒体和大V,更要考虑到自己的责任和影响力,更需要能重回理性,而不是任由自己情绪所主导,去在自己文章里发泄情绪。
我们普通人发泄情绪还没有什么问题,影响并不大。
但有大量读者的大V,就不能随意发泄情绪,要更需要注意自己的影响力。
毕竟,本来那一晚,大家心情就不太好,一味发泄情绪,虽然能更引发共鸣,却容易更加放大这种舆论的情绪化反应,甚至把本来正常的情绪化反应,变成了过激反应。
所以,在8月2日晚上,我虽然在看到对方落地后,也是感觉比较失落,心情不太好,但我也是第一时间就看到新华社发的“环岛”军事演训的公告,在仔细思考后,我也是很快察觉这次军事演训的重要意义,所以就比较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失落中走出来。
虽然如此,但那天晚上,我也仍然是睡不着觉,有点失眠,所以索性就凌晨写了那篇给大家心理按摩的文章,去跟大家分析这次军事演训为何不同寻常。
我们并没有忍,也没有退。
凌晨那种夜深人静的氛围,也帮助我很快从情绪化中走出来,重回理性思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心理按摩的效果,这不是通过打鸡汤来做心理按摩,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去辩证看待事物,来让自己心态平和。
我在8月3日凌晨的那篇文章,最终也有29万的阅读量,这是我公众号阅读量第二高的文章。
这其实也说明,理性辩证的文章也是有市场的。
现在很多赚快钱的自媒体和媒体,喜欢制造焦虑、传播焦虑,来从中获取流量。
但在这种焦虑的氛围里,大家已经被这种焦虑共情轰炸得有点疲惫了。
其实这个时候,更需要一些理性、冷静、辩证的身影,去和大家一起理性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发泄情绪。
我也是人,也只是普通人,我也会有自己的情绪,虽然我是一直努力保持比较理性的风格,尽量避免在自己文章里出现情绪输出。
不过有时候,也很难保证自己在遇到一些重大事情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绝对的理性。
保持理性的独立思考,对我来说,也是作为一生的课题,是需要持续修炼和坚持的,这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现在的舆论确实有点太极端化、对立化、情绪化。
其实也不单单我们舆论如此,全球舆论都这样。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里,要保持理性思考,确实很不容易。
我也只能尽我所能,去和大家一起努力理性思考。
一起共勉,一起成长,加油!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