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政府一再表示美国经济还很强劲,但一些事实和数据却骗不了人。
(1)美国联邦快递的晴雨表
美国联邦快递在9月15日意外撤销了此前发布的财年业绩展望,并表示8月底全球需求加速放缓,下一财季将进一步恶化。
这基本实锤了市场投资者对于美国联邦快递经营恶化的担忧。
所以,此消息一出,在9月16日,美国联邦快递就出现单日21%的暴跌。
联邦快递的暴跌,还引发一些连锁反应,美股在上周本来已经连续大跌,周五还一度继续下跌2%。
那么为什么美国市场对这件事情会如此重视呢?
这是因为美国的投资者会将联邦快递的财报视作美国经济活力的晴雨表。
全球的投资者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晴雨表”。
比如,也有用发电量当做企业活力的晴雨表。
而联邦快递的业绩一向是跟全球货运情况紧密相连,所以才会被视作美国实体经济活力的晴雨表。
联邦快递CEO警告称,“我们正在进入全球衰退,公司这些数据并不是很好的预兆”。
不过,虽然很多美国投资者是把这个联邦快递的财报跟美国宏观经济的情况绑定起来。
但客观来说,联邦快递过去这几年经营并不好。
今年6月,联邦快递才刚换了新CEO。
另外,2019年,还爆出联邦快递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将华为的包裹私自转运至美国。
这个事情当时也闹得挺大的。
所以,我们对这家企业观感也并不好。
总体来说,联邦快递的财报业绩恶化,既有其自身经营不善的因素,也有当前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因素,属于多方因素叠加,共同导致的结果。
其实相比美国来说,当前欧洲的情况要糟糕得多。
(2)消费的晴雨表
英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8月份零售销售额同比大跌5.4%,市场预期值是下降3.7%,同时环比是下降了1.6%,是经济学家预测降幅的三倍多。
而且是所有类别的销售额都出现下降,为2021年7月以来的首次。
英国零售数据暴跌,主要是因为高通胀叠加能源危机,大大挤压了英国民众的日常消费需求。
周五晚上这个数据一出,英镑马上出现一波贬值,一度跌破了1.14。
英镑按照这个趋势,都有可能步欧元后尘,也贬值到跟美元1比1了。
相而相比英国,德国的情况还更惨一些。
德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都跌到负30了,比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还要低。
另外,也说说我们的消费情况。
客观来说,过去这两年,我们的消费增速也是比较低迷的。
即使是去年没怎么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们的消费同比增速基本是在5%以内,这个相比2019年之前动辄8%以上的消费增速,显然是低了不少。
再加上今年3月,国内受疫情冲击比较大,所以这个消费增速一度也出现大幅骤降。
在经过6月和7月的消费回升后,也只回升到3%附近,这个增速显然也还是比较低的。
但8月,我们整体经济数据有进一步恢复回暖的态势,包括消费同比增速也回升到5.4%,这个是比较超出市场预期的。
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
除了消费数据之外,8月一系列经济数据增长整体都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比如,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高于路透社通过经济学家调查给出的3.8%预期增速,也高于7月份3.8%的增速。
所以总的来说,至少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里,我们经济的各方面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横向跟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比,我们至少也还比他们好。
像英国这样消费增速同比大跌5.4%,确实是相当糟糕的。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在这么多年全球化发展后,全球经济基本是一体的,如果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们是很难独善其身。
比如8月出口增速就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去年,我们的外贸进出口总值是处于异常繁荣的状态,出口增速基本都是在2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状态。
今年6、7月份也依然有接近20%的同比增速。
但8月这个增速就回落到了个位数增长。
这个也跟8月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贬值有关,不过即使以人民币来计价的话,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这个增速也依然远低于7月的16.6%。
当前我们外贸增速开始下降,是我去年就很早预警过的一个潜在风险。
去年我认为,一旦欧美爆发世界经济危机,那么全球消费需求骤降的话,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我们的外贸。
8月我们外贸出口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美的消费需求骤降。
我有个亲戚是做对欧洲出口家具的,前几个月他们厂就出现欧洲客户大量砍单的现象,现在他们厂的订单量都剩不多了,已经存在一些产能闲置的现象。
这个微观层面的现象,是可以反应在宏观数据上的。
海关总署发布的8月出口分类数据里,其中8月家具出口额是环比下降了7.9%。
这个降幅还是相当大的。
这个主要就是当前欧美的消费需求骤降。
而欧美消费需求骤降,跟当前全球高通胀有很大关系,叠加疫情对全球冲击带来的供应链紊乱、就业市场紊乱,还有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这个也让当前全球通胀是高烧不退,这又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激进加息,带动全球高通胀国家集体货币大转向,收紧了全球货币,这让欧美的企业是雪上加霜。
其实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奇怪,为啥美国联邦快递的财报会恶化,因为全球高通胀下,消费需求下降,必然会降低全球整体的物流运转程度,导致全球货运量下降。
目前全球这种“高通胀、经济衰退”的滞胀局面,在短时间内是比较难避免了。
而且在美联储还夹带着收割目的,一副要激进加息到底的模样。
这也是必然会对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都带来巨大的冲击。
见微知著。
最近有一些不怎么显眼的事情,让我挺在意的。
比如,在9月16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美联储几周以来一直在就该业务质询高盛的管理层,正在审查高盛集团的零售银行业务。
这个消息,其实很值得重视。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个事情背后一些脉络,我稍微跟大家梳理一下。
(3)消费贷的晴雨表
苹果公司的Apple Card信用卡是跟高盛合作的。
最近一直有这方面的负面消息传出。
这个苹果Apple Card有点像是某呗,是比较便捷的虚拟信用卡。
这个Apple Card是2019年推出的,当时刚推出时,就有一些大机构认为,高盛可能会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因为Apple Card赔钱。
这个主要是这类依托于互联网巨头平台的虚拟信用卡,因为开通便捷,门槛很低,所以很容易被广泛使用。
但在经济衰退周期里,消费者还贷能力会被大幅度削弱,那么这类虚拟信用卡的坏账率是很容易比其他信用卡要高很多。
高盛以前主要是专注于投行业务,在美国对沃尔克规则进行松绑后,允许这些美国大投行混业经营,高盛也自然而然的开始涉足银行业务。
而高盛的信用卡业务是一直主要以Apple Card为基础,是高盛在零售贷款业务的主要部分。
美联储正在审查高盛集团的零售银行业务,主要应该就是针对高盛在这部分业务的问题。
早在今年8月4日,高盛集团就表示,监管机构正在调查其信用卡部门的业务行为。
高盛的信用卡规模约为120亿美元,就规模体量来说,并不算太大,跟摩根大通这样的老牌银行没得比,毕竟高盛也是2019年才开始涉足这块业务。
但这不是高盛一家的问题,更多是从高盛里去察觉美国“消费贷”市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盛第二季度的信用卡贷款损失率达到2.93%,这在美国大型发卡机构中是最糟糕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类依托于大型互联网平台的“虚拟信用卡”,往往更容易受经济周期切换的影响,会更加敏锐。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高盛的Apple Card业务数据情况,看做是美国信贷市场的某种“晴雨表”。
我们也是能从中管中窥豹,察觉一些美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幸好我们去年是注意到这类消费贷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某些平台“刹车”。
最后说一下,今天是“918”,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