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
本文首发:“大白话时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星相大白。
1、今日分析
因为考虑到昨天另外一个公众号被吞了7天。
为了保险起见,今天我又建了个新的公众号,作为备用号。
新的备用号名字就叫“星相大白”,也就是我的笔名,相信大家应该很好找。
这个备用号就只是纯作为防失联之用,平时会同步转发我的所有文章。
我关于“时事”的分析,仍然会首发在“大白话时事”上,大家关注一下备用号,防失联一下即可。
开始今天的分析。
(1)
毛熊
首先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毛熊辞职的事情。
这个事情不是我不想专门分析,主要是没办法分析,因为这个事情实在太敏感了。
比如某乎上关于这个的话题都被锁定了。
我昨天在文章末尾关于这个的留言,也极为罕见的被屏蔽了。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发生在毛熊身上的事情,为啥会这么敏感。
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容易产生联想。
不过绕开这个最敏感的事情,可以简单说一下毛熊辞职的事情。
毛熊辞职,是对“硬汉”最大的支持,而非局势不稳,这个是大家首先需要清楚的。
这个其实在辞职说明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大家可以自己看相关新闻。
实际上,“硬汉”当老大也已经24年了,之前通过他与“梅姐夫”的亲密合作,成功的下蹲再上,从而打破某些限制。
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人认为“硬汉”会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下来。
这件事情基本也是意料之中。
实际上,大家也可以发现,当前全球各国都进入了“强人”时代。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国际形势更复杂,国际风险再加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增加。
这使得各国都有强烈的内在需要,需要“强人”。
所以,你可以纵观当前世界大国,基本都是“强人”。
这实际上,也是各国的某种“未雨绸缪”。
所以比如特不靠谱今年大选,如果不发生什么太大意外,比如提前“爆发经济危机”“美股崩盘”等超出蓝方掌控之外的极端事件,那么特不靠谱继续当,基本没有太大悬念。
这主要是,特不靠谱虽然不靠谱,但当前蓝方需要一个“强人”。
(2)
强基计划
另外,红方前天宣布推出强基计划,并且取消高校自主招生。
这两个措施,其实也是未雨绸缪的一部分。
本质上也是因为去年红蓝之争里,红方在科技领域被打得太惨了。
要不是我们还有华为,几乎我们都可以说没有还手之力。
红蓝之间在科技领域的争斗,只有华为极为给力的撑住了蓝方的狂轰滥炸,没有像中兴那样直接被人搞得“休克”。
这使得华为成为了蓝方的眼中刺肉中钉。
所以,即使红蓝之间“那啥”了,蓝方也并没有放松对华为的围追堵截。
今天海外就有一些消息声称,蓝方准备加大对华为的科技限制力度。
红蓝之间的科技zhan,目前看是很难消停。
因为现代经济,明面上是“消费驱动”,但实际上是“科技驱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绝非一句口号,而是事实。
红方虽然在“科技应用”领域,很善于“跟随”。
但随着红蓝之间的科技差距在缩小,这种跟随优势也逐步消失。
这就好比两辆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在后方跟车的一方,某种程度上是比较省力的,因为可以减少风阻。
红方过去几十年,在科技领域都是跟随一方,但近年来,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这个跟随可供借鉴的优势也越来越小。
甚至,当红方跟蓝方齐头并进的时候,红方要骤然从一个跟随者,变成一位领头者的时候,我们才骤然发现,我们的基础科学实在太薄弱了!
在这之前,我们只是跟随者的时候,前方有大量别人的论文和现成的研究结果可供学习和参考。
但当我们进入一个没得学习的领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是在太薄弱了。
科技本质上是对科学理论的应用。
是把一些科学基础理论应用于现实,转化为生产力。
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基础科学,那么科技的领先就无从谈起。
正因为如此,去年任正非才会数次强调,一定要重视基础科学、一定要重视基础教育。
不过实际上,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在100年前的白金时代落幕后,就长期陷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这主要是没有再出现过可以比肩100年前超白金一代的科学巨匠。
在100年前,那种百年难得一遇,可以独自开创一个领域的科学巨匠,就跟不要钱一样,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这才使得100年前是现代科学发展最迅速的白金时期。
但进入新世纪后,基础的物理理论却长期陷入停滞,主要原因也是没有再出现这样层级的科学巨匠。
现代科技应用的高速发展,实际上还只是对100年前一些科学基础理论的消化过程而已。
所以,在基础科学领域,实际上西方国家也进入一个瓶颈期,但这恰好也给了红方一个追上,甚至赶超的机会。
这就好比两个人在赛跑,前方的人遇到了一面墙,要翻过去,一时间还没爬过去。
这时候,落后的人就有机会追上,同时去翻越这堵墙。
但比如红方作为落后的一方,想要追上,甚至弯道超车提前突破瓶颈,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钱,而是人才。
基础科学不像应用科学,一定要消耗极大的资金,当然了有些前沿的物理理论也是需要消耗很多金钱,最受大众所熟知的比如大型粒子对撞机。
但总的来说,基础科学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而蓝方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的科学圣地,主要在于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头人,都在蓝方。
这主要是在二战中,大量欧洲最顶尖的科学家,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跑到蓝方避难。
结果战争结束后,这些科学家很多也就在蓝方定居下来了。
而这些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是极其恐怖的。
这导致,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想要在基础科学领域有所建树,是必须要去蓝方留学,跟随这些最顶尖的科学家进行学习。
久而久之,蓝方就把全世界大多数最优秀的科学人才,都集中到了自己。
这是蓝方为什么能在科学领域形成垄断优势的主要原因。
那么红方如果想要在基础科学领域去赶超蓝方,最重要的就还是我们的自身人才培养上。
这次红方推出的“强基计划”实际上就是以这个目的推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强基计划的招生重点,实际上主要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比较冷门的基础学科。
不过这里需要客观看待一个问题,那就是红方的基础科学薄弱,绝非一个强基计划可以改变的。
实际上造成红方基础科学薄弱的原因太多太多了。
有很多人甚至都说我们缺乏“科学”的土壤。
为何这么说。
主要跟我们长期以来的氛围有关。
科学的精神,是以怀疑为基础,要能对权威的质疑,要能独立思考。
这些科学的精神,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所缺乏的。
因为我们是一个崇尚权威的环境。
另外再加上我们的高校学术氛围长期极为混乱。
前几天才刚爆出某个给自己导师和师娘拍马屁的论文都能在核心期刊上刊登。
更有爆料说,一个核心期刊的主编,把自己10岁儿子的散文放到自己作为主编的核心期刊上发表。
这些都只是我们高校学术氛围混乱的一个冰山一角。
说白了,我们当前的高校,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研究氛围。圈钱者多,研究者少。
这才是我们长期缺乏科学土壤的症结。
再比如,真正搞研究的人,工资薪酬太低。
一个搞基础科学理论的人,因为长期得不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很难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经济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你让这些搞基础科学理论的人,对比跟自己同级别的其他热门专业的人,动辄几万十几万的月薪,心理总归会不平衡。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真正搞理论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因为这个社会都太浮躁,各行各业能真正静下心来搞研究的人所需要面对的诱惑太多,从而太难。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绝非一个“强基计划”所能改变的。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强基计划”并且取消自主招生,都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至少说明,红方当前已经意识到我们在基础科学的薄弱,以及问题。
并且已经意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至少,可以看到改变,总归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相大白。
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发表金融、时事、股市的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享,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