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再过两天就是圣诞节,对欧美国家来说,圣诞节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春节,这是他们一年时间里长假最长、消费最多,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不过就像我们年初度过了一个蹲在家里的春节一样,欧洲特别是英国则同样也要度过一个蹲在家里的圣诞节。
不得不说,2020年还真的是魔幻的一年。
在年初我们14亿人都躲在家里过春节的时候,我们恐怕是想不到,到了年尾还能有英国来跟我们做一个头尾呼应。
不止我们想不到,欧美国家那些对我们充满傲慢与偏见的人同样也想不到。
遥想年初,当时欧美很多人对我们疫情的爆发,是充满幸灾乐祸的感觉,以至于在西方媒体上经常能看到说这次疫情是我们“切尔诺贝利”的说法。
但是这些幸灾乐祸的人没想到,新冠疫情不但没能成为我们的切尔诺贝利,反倒成了欧美国家的滑铁卢。
不得不说,现实生活永远都比小说电影更充满戏剧性。
关于欧美疫情必将失控,是我在今年2月份就明确说过的。
因为当时不管欧洲,还是美国,都对疫情充满傲慢与偏见,从一开始不戴口罩,到后来干脆消极防疫,基本上都可以断定欧美疫情是很难通过防控的手段来消除。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以他们当前“民主病”已经深入膏肓的情况下,面对疫情,他们只有两种情况可以结束:
1、感染人数足够多,实现群体免疫。
2、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
但这两种情况,都最害怕一种情况。
那就是病毒变异。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英国要迅速封城,并且欧洲国家“恐慌式”的对英国断航,甚至法国直接关闭对英国的口岸48小时,直到今天才允许有条件放开对英国的口岸,但也只允许新冠检测为阴性的卡车司机进入法国。
本来英国首相约翰逊,一直在努力着不在圣诞节期间去封城。
但在上周末,约翰逊也不得不遗憾的宣布,把防疫措施提高到最高等级,这已经基本等于是封城了,跟今年3月份的时候差不多。
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英国发现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根据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这个新冠病毒变种,传染力提高了70%。
但实际上,如果只是单单这样,恐怕还不会让整个欧洲都慌到直接对英国断航。
背后应该还有更深入的原因,所以我这两天也是去外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
后来我发现,之所以这次欧洲如临大敌,恐怕跟这次的变异体存在大量突变有关。
现在学术界普遍对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认为,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新冠病毒98%都来自于意大利的一种变异毒株,名为G614。
G614则是来源于一种叫做D614的新冠病毒变异。
这里说说D614和G614的区别。
D614变异为G614的过程十分简单,新冠病毒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增强了S蛋白的稳定性,并最终强化了G614新冠病毒的传染能力。
G614新冠病毒在诞生之后,就迅速传播,并很快取代原有的D614病毒,成为当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新冠病毒毒株。
根据数据统计,G614毒株在3月份的时候已经达到26%的感染比例,4月份的时候是65%,5月份的时候是70%,现在基本已经超过99%。
而G614传染性并初始的D614传染性强这么多,只是在第614位氨基酸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突变。
那么这一次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呢?
这一次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体,命名为B.1.1.7,这个B.1.1.7一共有23个突变。
正常来说,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是很容易变异的。
目前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经有数千万人之巨,可以说是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正在变异。
但是绝大多数病毒的变异都是无效变异,不会有什么影响。
然而问题是,感染到人越多,病毒变异次数越多,哪怕是亿万分之一的概率,总会让病毒“恰好”出现某些关键的突变。
B.1.1.7不但有23个大量突变,并且其中有一些并非无效的突变,因为目前研究显示其某些突变正朝着让病毒传染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虽然科学家目前研究还没有证实,B.1.1.7的这23个突变,会让疫苗失效。
但相比G614来说,毫无疑问B.1.1.7会让科学家们更担心。
因为G614大家都很清楚,它就是有一个关键突变,所以对这个突变效果,科学家很清楚,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但是B.1.1.7却有23个突变,目前只知道其中某一个突变会让病毒传染性更强,但是其他突变哪些是无效突变,哪些突变有什么效果。
英国科学家正在抓紧对B.1.1.7进行研究,目前研究还没有一个最终结果。人们还需要等待这个研究结果出来。
但是在研究结果出来之前,面对这种突变效果还未知的有大量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欧洲各国是已经如临大敌。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B.1.1.7新冠病毒的研究初步结果一公布,英国马上宣布封城措施,而欧洲各国会如此反应巨大,毫不手软的直接对英国断航,像法国甚至第一时间就把跟英国的所有口岸关闭,包括英法跨海隧道都被关了。
只有美国因为特朗普还没有真正下台,仍然头铁没有对英国进行任何加强防疫的措施。
不过,目前的研究来说,还没有证据表明B.1.1.7病毒的其他突变会引发“更致命”的效果。
因为通常来说,病毒的变异有一个规律就是变异往往是朝着传染性更强,但致命性更弱的方向去进化。
这是基于生物种群生存需要的规律。
因为越致命的病毒,反而越不容易传播。
这也是为什么SARS明明比新冠病毒更致命,反而传播影响力比起新冠病毒更弱。
对病毒来说,把自己更广泛传播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B.1.1.7病毒光光是传染力提高70%,就已经足以让欧美等国心惊胆战了。
因为其实当前欧美等国的医疗资源负荷已经也快到极限了,美国的许多医院重症病房已经是满负荷运转。
如果一种更具传染力的新冠病毒毒株,取代了原有毒株大规模扩散的话,会很容易给当前欧美已经不堪重负的医疗资源造成致命一击,会出现欧美国家最不想看到的医疗挤兑问题,那么到时候死亡率就会急速上升。
此外,即使B.1.1.7的其他突变大都是无效突变,也没有什么实际威胁。
但当前病毒变异,仍然高悬在欧美等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欧美等国很想把头扎进土里当一个鸵鸟,去祈祷新冠病毒千万不要出现会让疫苗失效的变异。
但实际上谁都很清楚,只要当前疫情不能迅速控制住,按照当前每天新增感染数十万人的恐怖速度来算,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量变异,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无效变异,但只要感染的人数越多,病毒发生关键有效变异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早在今年3月份,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群体免疫的荒谬想法时候,就专门写文章去抨击这种天真的想法。
虽然后面欧洲各国不敢明着说要群体免疫,但美国倒是很头铁的一直在暗地里实行群体免疫。
并且直到现在,欧美各国都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疫苗身上。
虽然当前还没有研究结果显示B.1.1.7的突变会导致疫苗失效,包括各个科学家都不认为B.1.1.7会导致疫苗失效,只是他们都比较谨慎的使用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的说法。
按照一些科学研究来说,未来的确某一天某一刻会有某个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这个只要变异足够多,那么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不过这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开关,而是一个病毒在巨大的感染基数下,通过一个长期的变异过程,才会出现的一个结果。
现在即使B.1.1.7的突变不会导致疫苗失效,但是未来呢?
特别是一旦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当病毒和疫苗开始进入针锋相对的对抗时,病毒变异出让疫苗失效的突变概率就会更大。
除了疫苗失效之外,其实欧美等国最害怕的事情,应该还是病毒会不会变异出ADE效应。
100年前的1918大流感,就是因为在第二年变异出ADE效应,才导致死亡率激增。
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对此欧美只能是祈祷这种情况不要出现。
而我们则相信“人定胜天”,与其消极防疫,把自己命运交给祈祷和好运。还不如严防严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所有疫情的零星火苗第一时间扑灭。
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现在疫苗已经出来了,就对疫情防控掉以轻心,在当前海外疫情仍然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还是要坚持严防严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为了接下来的春节,我们能够喜庆洋洋的过好,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努力严防严控。
人类的命运还是得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