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今天本来是要通过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这件事情作为切入点,来对2021年做一个整体展望分析。
不过考虑到中欧投资协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还是单独进行分析。
明天作为2021年的第一天,再来跟大家对明年整体做一个展望分析。
今天文章,让我来跟大家详细分析,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对世界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变化!
昨天晚上9点,最近传出不少波折的中欧投资协定,却出乎很多人意料,突然间就完成了谈判,虽然还没有最终签署,但双方已经共同宣布的情况下,基本也意味着最后签署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至少在各自内部是没什么障碍。
在12月23日的时候,不少外媒还在报道,中欧投资协定出现一些障碍,包括比如拜登放话阻碍中欧协定的签署,还有欧洲议会一些亲美派也开始发出反对的声音。
不过,我在12月25日分析英国脱欧的时候,也有从“陆权和海权”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说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我们当前所倡导的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亚欧经济一体化,这本质上就是要让世界的发展重心,从海权时代,回归到陆权时代。
这是符合欧洲长期的根本利益。
所以,在这样根本利益面前,美国一直用来忽悠欧洲的价值观、意识形态问题,就都是浮云。
我在今年6月份分析“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时候,也有说过。
欧洲作为大陆法系的起源地,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就是大陆法系的源头,这使得德国和法国是有很强的陆权意识。
不过,在过去200多年,世界的发展中心都在英国-美国这对海洋系国家里,这某种程度也使得欧洲大陆被边缘化。
特别是上世纪二战,不但欧洲大陆的财富被大量转移到了美国,并且欧洲大陆也彻底失去了世界发展中心的地位。
这使得,如果有机会让世界发展重心回归陆权,对于德国和法国这样有很强陆权意识的国家来说,是他们所难以拒绝的诱惑。
另外要说明一下,这里说的陆权和海权,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那种,在海洋上贸易运输的才是海权,而在陆地上运输的才是陆权。
把海运当做海权,陆运当做陆权,这是狭义上的海权和陆权。
实际上,到了现代科技发达的情况下,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类也不可能脱离海运。
所以,陆权时代,并不是就不要海运,或者说会变成陆运为主。
所谓的陆权时代,实际上就是我以前跟大家专门分析过的“区域化经济体系”。
是指某一个大陆内部,形成自我循环的“区域化自贸体系”,让大陆内部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而这样的经贸往来是通过陆运还是海运,并不重要。
这体现在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同时通过海运和陆运,最终目标是要把亚欧非大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陆权”体系。
而过去70年的海权时代,是体现在美国所构建的全球化体系。
这样的全球化体系,是美国把持金融霸权,通过控制整个全球产业链,来实现对资源国、制造国的定期收割,然后把美国自身置于最大消费国的地位,能轻而易举的实现躺着赚钱,过上极其富裕的生活,这也是美国人所憧憬的美国梦基础。
所以,海权时代的全球化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掠夺体系,等于是全世界人民都在给美国打工,还时不时会被美国掠夺。
美国人看似美好的美国梦,就是建立在这样掠夺本质的基础上。
而我们所想要构建的新时代的陆权体系,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把整个亚欧非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陆权体系,打通内部的贸易流通,让整个市场蛋糕做大,毕竟在整个亚欧非大陆里,贫困人口仍然很多,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只不过,在美国所主导的掠夺式海权体系里,掠夺的本质就导致亚欧非大陆里,贫困的国家只会越来越贫困,而不会有翻身之地。
但在我们所主导的陆权体系里,会通过援助贫穷国家基建,把“要想富先修路”的基建狂魔理念普及到全球。
这并非是在做慈善,而是一旦把贫穷国家也变富有,就等于扩大了整个市场的蛋糕,到时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我们就可以轻松的通过出口大量商品到这些国家里,从而形成经济互补。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实现的过程是十分艰巨的,但我们的战略规划应该是这个方向没错。
所以,我这里指的陆权和海权,是新时代的广义的陆权和海权,而非狭义上的陆运和海运。
我来给大家总结梳理一下。
旧时代的海权体系:美国主导、掠夺体系、金融霸权、全球化、分工明确的资源国、制造国、消费国。
新时代的陆权体系:中国主导、生产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域化经济体系、不在泾渭分明的资源国、制造国消费国,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是很重要的消费国,最终目标是实现通过做大整个市场蛋糕,来实现经济增长,而非通过掠夺式的经济,通过收割他人,来养肥自己。
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模式理念的本质区别,可以说是“大道之争”。
而这恰恰,就是海洋系和大陆系国家的最大区别。
我之前在做海洋系和大陆系的分析时,有跟大家介绍过。
大陆系的国家,有这么一些共同特点:农耕文明起源、使用大陆法系、更注重生产、制造业大国。
海洋系的国家,也有一些共同特点:游牧民族、海盗民族起源、使用海洋法系、更注重经商贸易、金融强国。
所以,世界上主要的经济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港岛、纽约、新加坡,都是使用海洋法系,这是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我之前是通过这个角度来跟大家分析英国之所以脱欧的历史必然性。
因为英国是当前海洋系国家的鼻祖,虽然目前海洋系国家是以美国为首,但美国实际上就是完全继承英国,包括美国200多年前建国时的那些人基本都是英国清教徒的后代,并且还都喜欢以盎格鲁-撒克逊后裔自居。
所谓,作为海洋系国家的象征,在当前陆权这一方阵营的国家开始准备向海权这一方阵营的国家发起挑战,来争夺未来百年的世界发展主导权的时候,英国的脱欧就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英国跟欧洲大陆格格不入,并且欧洲大陆当前是以德法为主,而德法就是大陆法系的起源地,这使得德法的这种陆权意识一直都很强。
这使得,当我们一直在拉拢德法加入我们的庞大陆权体系里时,英国这样一个金融强国肯定是有些水土不服,英国脱欧就是历史的必然。
并且随着英国脱欧,欧盟内部就少了一个搅屎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就在英国和欧盟达成脱欧协议后不久,我们就和欧盟迅速达成中欧投资协议,这不仅仅只是巧合,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象征。
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标志着一个通过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紧密联系起来的亚欧非经济一体化宏伟目标,踏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也相当于是,开始准备对美国霸权发起这种挑战冲锋的信号。
有点像是游戏里要开团的信号。
实际上,过去这100年,世界苦美久矣。
或者说,过去这200年,世界苦海洋系国家久矣。
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虽然做了很彻底的反省,但你们认为德国就这样甘心再也永无出头之日,处处被美国压着?
再比如说俄罗斯,美苏争霸的时候,苏联还是无限风光。
结果90年代,俄罗斯经历了极为耻辱的历史,当时俄罗斯对着欧美摇尾乞怜,结果等来俄罗斯的是无止境的掠夺,当时俄罗斯大量国有资产被以白菜价卖给欧美等国,苏联积攒几十年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这才导致盛极一时的苏联,落到现在连个发达国家都混不上的,只能靠资源输出赚钱的俄罗斯。
但你们认为,俄罗斯甘心吗?
还有日本,虽然我们要一直对日本的野心高度警惕,但是日本对于美国肯定也是不甘心的,别看日本现在对美国还一副任听差遣的模样,但日本这样善于隐忍的民族来说,随时反水才是家常便饭。
二战后,就长期处于非正常化国家的日本,对于追求国家正常化,是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和隐忍,现在不动则已,一旦美国稍微势弱,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日本反噬。
而且本身日本也是大陆法系国家,也是制造业强国,包括韩国也是,所以相比日本,韩国这两年显得更加坚定跟我们不断的靠近,而疏远美国。
但现在日本和韩国,都还非正常国家,被美国驻军,还得交保护费。
但你们认为,日本和韩国甘心于这一点现况吗?
所以只要有机会,日本和韩国是不会甘于一直俯首在美国脚下。
这样的情况,在实际上还有很多。
美国过去70多年建立起来的这套全球化产业链,配套其美元霸权的金融体系,让世界大量财富源源不断朝着美国进一步集中。
特别是近几年,美国越发肆无忌惮的利用美元霸权,通过大量印钞,把通胀压力转移到其他国家身上去,向整个世界收取铸币税,这是肆无忌惮的掠夺。
只不过苦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强盛,再加上美元霸权、科技霸权,世界其他国家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但是呢,在我们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实际上就是清晰的在向世界传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愿意去带头,推翻美国这套掠夺的霸权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如此竭尽所能的去阻碍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去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造谣抹黑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
因为美国也很清楚,一旦我们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目标,就是美国霸权彻底落幕的时候。
也是世界的发展重心,将从美国转移回亚洲的时候。
我前几年,我们实力还比较弱的时候,特别再加上美国的一些阻碍,我们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确是遭遇不少难题。
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们的军舰跟下饺子一样下水,就是因为我们明白,要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没有充足的远洋实力去保护一带一路是不行的。
而在2018年红蓝之争激化后,实际上我们跟美国这种争夺未来世界发展主导权的世界格局变化,就越发的清晰。
所以,我们跟美国争夺未来世界发展主导权,背后就是当前陆权跟海权争夺世界发展主导权。
我们不能单凭自己去抗衡美国。
必须把自己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这使得,我们才会基于整个大陆法系架构的大陆系国家一侧阵营,去试着基于庞大陆权体系构想所带来的庞大利益前景,来吸引这些大陆系一侧阵营的国家加入。
所以我之前也在我们民法典出来,有做过分析猜测。
我们之所以如此隆重宣传我们的民法典,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为了以此增加德国和法国对我们的认同感。
我们和德国和法国,的确存在很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隔阂问题。
但我们和德法,都共同为大陆法系,特别是陆权体系的践行者。
建设一个涵盖亚欧非大陆的紧密经济体,对我们和欧洲的根本利益都时有利的。
在根本利益为纽带的基础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虽然是浮云,但尽可能获得对方的认同,当时是有利而无害的。
所以,我们才会如此隆重去宣传我们今年出台的《民法典》。
因为《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一个标志。
大陆法系上有两个最重要的民法典,那就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
所以我们在今年这样的关键时期,去隆重推出我们自己的民法典,实际上也是有某种拉近我们和德法之间关系的含义。
虽然我们和德法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是有不同呢,但我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当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但至少会是一个加分项。
毕竟现在美国到处造谣抹黑我们,所以我们当然也要试着去打扮自己,不能任凭美国把黑水泼到我们身上。
所以,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可以对今年发生的很多事情,串联起来,并且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当然,可能会有一些人比较纠结于,我们在中欧投资协定里可能有做出一些看上去的让步。
但我觉得,我上面分析的这些,都是宏观战略的部分,是“道”。
而具体投资协定里为了拉拢对方上自己战车,所作出多一些让步,这是“术”。
道在前,术在后。
只要整个道的方向没有错,那么即使术上面做点让步,但只要能完成整体战略目标,就是值得的。
今年头尾我们签了两个协议,正好头尾呼应。
跟1月份合同不同,中欧投资协定我们是比较主动的。
而且对象不同,美国是不可能被我们联合的对象,因为我们和美国的根本利益是冲突的。
我们和美国是“大道之争”,核心利益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
而我们和欧盟则是可以互补的,并没有核心利益矛盾,并且还可以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庞大陆权体系,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所以,我们为了把欧盟争取进来,做出一些让步,我认为是值得的。
而且目前我通过外媒报道的一些让步内容看,其实也并不是一些什么太大的让步,很多都是我们自己需要去改革的方向。
目前中欧投资协定因为还没有完成签署,所以文本内容还没有公开,我们目前有公布的说法是,这份协定涉及“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而外媒根据一些知情人士的报道,更具体一些,看下图。
路透社报道,根据该协议,我们将向欧盟企业开放其电动汽车、私人医院、房地产、广告、海事产业、电信云服务、航空运输等领域。一些与中国伙伴合资的要求也将取消。我们将禁止强制外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并承诺在补贴方面将更加透明,并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
简单说就是,我们会向欧洲更加开放我们的市场,便于欧洲加大对我们的投资。
所以,这些看似的让步,本身也是我们所需要改革的方向,毕竟我们一直以来的改革方向,就是更加开放,而不是封闭。
并且,长期不够开放的环境,也很容易在内部滋生一些巨婴。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借助外部的压力,来帮助我们自己在内部推行改革。
所以,看似让步的背后,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利有弊。
但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中欧投资协定,把欧盟拉上我们的马车,这可以避免拜登上任后,通过联合欧盟,来对我们经济贸易进行围剿。
只要能实现这一点,单单从战略格局的博弈里,我们就已经胜出一筹,相比之下,“术”上面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做出一些让步,是舍小利而获大利。
这是短线利益得失,跟长期战略得失的区别。
所以,只要能够最终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就意味着拜登将失去联合欧盟来对我们经济围剿的阴险图谋。
而少了欧盟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就意味着美国想要再对我们进行经济贸易围剿,就要难很多。
这也是我为什么之前一直说,我们一定要在1月20日白拜登上任之前,尽一切努力去跟欧盟把这份投资协定给签下来。
因为这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确实有太大的影响。
我在今年6月份通过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去分析世界格局的时候,就跟大家说过,欧盟虽然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跟我们有比较大的隔阂,但是欧盟只会在表面上附和英美,去在一些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上跟着批评我们两句,但也仅此而已,真正涉及到双方经贸往来的时候,欧盟还是会比较务实的。
这是由我们和欧盟的根本利益所决定,是由我们和欧盟同为大陆系国家,有着共同建设一个庞大陆权体系的宏伟目标作为双方根本利益的契合点,所决定的。
所以理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会对当前纷乱复杂的世界格局博弈,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当然,建设这样一个把亚欧非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庞大陆权体系,是一个极其宏伟的目标。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
最大的难题就在于,美国是不会甘心于自身霸权彻底落幕,所以必然会无所不用其极去阻挠我们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美国已经习惯于通过掠夺来躺着赚钱,这使得一旦我们要掐断美国基于其霸权的掠夺途径时,我们既要做好被美国最猛烈反扑的准备。
但我相信,不管美国怎么挣扎,不管局势如何发展,美国的霸权落幕都将是历史的必然。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一直强盛下去,这是事物周期变化的规律所决定的。
美国繁荣了这么多年,还是通过掠夺这种容易天怒人怨的手段来实现的繁荣,再加上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这种短视的经济货币政策,都给其自身埋入了大量的致命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伟大复兴之路上,虽然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我们一定都能转危为机。
这是时代和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一个时间窗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