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0年要结束了,做一个年终总结和回顾(大白话12.30)


本文首发“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魔幻的2020年总算是要过去了。
这是被称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大事,深刻的影响着国际格局、经济形势,还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在这个202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今天会通过我在过去一年写的文章,来跟大家回顾一下2020年这魔幻的一年。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说法,其实最早是在2018年就提出来的,并不是特指今年。
从2018年提出这个说法的背景看,我个人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的是我们当前和美国之间的激烈博弈,并且正处于美国霸权即将落幕,世界发展主导权正在发生交替的关键时期。
这个大变局里的“变”,实际上就是世界发展主导权的变化交替,背后的根源是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会必然导致美国霸权落幕,并且会引发美国不甘于自身霸权落幕,而会极力的去挣扎,去试图阻挠我们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博弈就会越来越激化。
这是我们在2018年就已经做出的深刻清醒的认知。
所以,我们看2019年和2020年的世界形势,就可以更加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说法的深刻涵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不是特指2020年,但2020年作为20年代的起始之年,却也充分体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点,那就是“变”。
几十年后,当我们在历史书上回顾过去这一百年的世界格局变化时,2020年肯定是浓墨重彩的一年,是关键转折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我们按照时间轴来梳理一下。
(2)伊朗将军被炸死开头
2020年元旦刚过去两天,在1月3日伊朗将军苏莱曼尼就在伊拉克首都机场附近,被美军悍然给炸死了。
这件事情发生后,可以说是举世震惊。
因为苏莱曼尼是是伊朗名副其实的三号人物,是伊朗军方的实权人物,是伊朗民众心中的反美英雄。
而这样一个人,被美国情报部门诱骗到伊拉克首都后,并且是公然就直接被美军炸死。
这可不像前一段时间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是被暗杀的,而且暗杀后包括以色列在内没有人公开承认这件事情。
当时美军是众目睽睽之下,就直接把苏莱曼尼炸死。
这使得当时伊朗虽然有心要怂,但骑虎难下,面子上过不去。
导致当时美国和伊朗应该处于最有可能开战的情况。
不过我当时也有跟大家连续分析过好几篇关于伊朗将军被炸死的长篇分析。

我是认为美国炸死伊朗将军只是为了震慑一下俄罗斯和我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针对的还是我们。
因为很明显,美国当前的战略重心就是遏止我们的发展,因为我们的体量太大,14亿人成为发达国家,是必然会导致美国霸权落幕。
而美国一旦不能维持其霸权,就没办法通过掠夺世界人民,来维持自身富足的生活。
所以当双方核心利益有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双方博弈激化就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当时我也写过好几篇文章,分析美国炸死伊朗将军只是虚晃一下,针对的还是我们。
而后来的结果也说明我这个判断是对的,因为美国炸死伊朗将军这件事情,是被高高举起,但最后还是轻轻落下。
当时美国炸死伊朗将军,并不是想跟伊朗全面开战,而是看准了伊朗不敢在这个时候跟美国开战,而做出的一次“豪赌”。
美国赌的就是伊朗实际很怂。
而后来美国也确实赌对了。
伊朗确实没有那个能力和勇气去在这个时候跟美国开战,特别是我们和俄罗斯都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被卷入中东这场乱局。
我们和俄罗斯都希望伊朗成为在前面顶子弹的,而我们只是在暗中支持伊朗。
这种情况下,伊朗自己也不傻,不可能明知道要被美国按在地上胖揍,仍然去跟美国开战。
所以虽然伊朗嘴巴上是一直叫嚣得很厉害,但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却一直是很怂,毕竟中东还是有很多前车之鉴的,对美军的心理阴影也比较大。
虽然美国没有能力在推翻一个国家后,还给这个国家和平和安宁,但美国建设不行,搞破坏是很厉害的。
单纯只是把伊朗打垮对现在的美国来说,仍然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只是,被打垮后的伊朗,将彻底跟和平安宁说再见,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现成的案例。
这种情况下,伊朗面对自己将军被炸死,也不敢头铁去跟美军开战。
而美国也是吃准伊朗这个心理,去做这个豪赌。
同时这也是为当时1月份合同造势,给我们增加更多的谈判桌外的这种压力。
并且,即使当时伊朗真头铁跟美国打起来,对美国来说恐怕也有应对方案。
当时我也分析过,如果美国和伊朗打起来,就会造成油价大幅度飙升,这会给我们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就是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下游出厂价格下降,从而对我们发动经济金融攻势。
这个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
这其实就是现在发生的一幕。
可见,虽然今年因为疫情这个巨大变数,让国际油价暴跌,但美国还是通过其他方法,借助美联储大放水,然后通过华尔街联合国际炒家大肆炒作大宗商品,来推高所有原材料价格,从而给我们造成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来逼迫我们跟随美联储大放水。
这其实是美国在年初1月3日炸死伊朗将军的时候,就已经打算对我们做的事情。
幸好,因为疫情导致国际油价暴跌,并且我们趁着国际油价暴跌之际,进口了大量的石油,并且大幅度扩大我们的石油战略储备。
再加上当前石油价格整体还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这使得虽然其他原材料价格出现暴涨,但只要石油这个工业血液价格不要太离谱,我们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稍微降低一些。
可见,要是今年没有疫情,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去制造事端,推高国际油价,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比现在还要高很多。
然而当时谁都没想到,一场百年难遇的疫情,足以改变世界格局,将被载入史册的疫情,正悄然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静悄悄的扩散。
而这个时候,只有武汉率先发现了这个人类对其还完全不了解的新型冠状病毒。
(3)疫情的爆发
目前关于新冠疫情的起源,仍然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武汉并不是新冠疫情的最早来源地,武汉只是新冠疫情的最早发现地。
我在3月份的时候,就曾经写文章说过,我们并不欠世界一个道歉,反而是世界应该谢谢我们率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因为我们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后,就在1月10日跟世界公开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而当年SARS出来后,是过了好几个月,才把SARS的基因组序列给测出来。
我们第一时间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序列,这给世界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包括检测病毒,还有疫苗研发都带来巨大的帮助。
要知道,包括辉瑞在内国际疫苗巨头,所研发的疫苗都是基于我们1月10日公开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
而当时新冠病毒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却只由我们率先发现了新冠病毒,并且只有我们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经过SARS之后建立的这套疫情联防联控公共卫生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早在去年底,新冠病毒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包括欧洲和美国,都已经发现了去年底感染的病例。
所以,在新冠病毒静悄悄的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时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都跟瞎子一样,对新冠病毒完全毫无所觉的情况下。是我们发现了新冠病毒,并做出来充分的警示,我们实际上才是新冠病毒的吹哨人。
要不是有我们发现新冠病毒,也不知道美国要把新冠肺炎当做电子烟肺炎多久。
并且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恐怕要晚好几个月出来,到那个时候疫苗的研发进度恐怕就比现在慢很多。
所以,中国并不欠世界一声道歉,倒是世界欠我们一句谢谢,特别是特朗普为首的这些喜欢造谣抹黑我们的人,欠我们一声道歉。
但是我们因为率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就被各种栽赃抹黑。
现在英国病毒发生了变异后,欧美等国同样也在各种抹黑英国,真的是风水轮流转。
人性的劣根性,在这样的事情里,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客观来说,在疫情爆发初期,因为人类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一种新型病毒,而且是这样一种极具迷惑性狡猾的病毒,这导致我们疫情防控初期也出现很多错漏。
但好在,以1月20日由钟南山院士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直接宣布新冠病毒肯定可以人传人开始,成为了我们疫情防控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之后,疫情防控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我们在1月23日史无前例的对武汉进行封城,这实际上就是对整个世界发出的最有力的“吹哨”,这甚至已经不是吹哨,而是震耳发聩的“敲钟”警示。
然而很遗憾的是,当时欧美各国面对我们前所未有的封城举动,他们只是在那边幸灾乐祸,甚至将这次疫情称之为中国版切尔诺贝利,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已经降临到他们自己头上。
其实,如果当时欧美各国,能够对我们当时的封城举动稍微重视一点,甚至在1月10日我们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后,能够稍微有点风险意识,开始去严防严控的话,当前世界疫情绝不会这么严重。
即使到了1月23日我们对武汉封城的时候,世界各国的新冠病毒报告,还都只是零星病例。
当时如果欧美国家,能够不那么傲慢,能够不那么偏见去看待我们,那么这场席卷世界的疫情,是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内的。
但很遗憾,欧美等国的傲慢,最终还是让他们失去了控制住疫情的最好也是最后机会。
所以,当前欧美各国的疫情如此严重,完全是他们自己咎由自取,完全怪不到我们头上。
他们欠我们一声谢谢,而不是我们欠他们一声道歉。
这不由让我想起《三体》里的一句台词:“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我的公众号对于疫情的分析文章有很多。
不过呢,在1月20日我们肯定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之前,我是一篇关于疫情的文章都没有写过。
不是我不想写,而是当时关于疫情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在没有确切的消息之前,我认为作为自媒体,是不能胡乱去写,这是面对公众写文章,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责任意识。
其实在1月20日之前,我通过我自己的研究和判断,当时我是一直很担忧这场疫情的严重程度会远超人们的想象。
但即使如此,我仍然一直等到1月21日,才写我的第一篇新冠疫情的分析文章。


当时这篇文章的开头,我就比较明确说了我为何等到1月21日才写新冠疫情的文章。
虽然我写的文章大都是每天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但我从来不会只为了蹭热点去写文章,而只会当天发生的热点事情里挑一些写我自己想写的文章,如果热点里没有我想写的东西,我就会写一些没有时效性的非时事类文章。
这是我的原则和底线,不能为了流量就去践踏底线。
后来疫情的发展程度远超当时人们想象,特别是在武汉封城后,可以说是举国上下都陷入到一种恐慌的情绪里。
当时我也是写了很多文章,去帮助大家科普一些关于新冠病毒的知识,这也是为了避免大家陷入盲目的恐慌里。

包括我当时也客观去反思我们在疫情防控出去,所犯下的一些疏漏。

不过后来我就基本不写我们疫情防控初期的一些失误。
这个主要是因为,在进入2月份后,我就明显发现,西方国家为了甩锅给我们,正极力造谣栽赃抹黑我们。
这个时候,我们在疫情防控初期的任何一点失误,都会被西方国家急剧放大进行攻击。
这种时候,去针对我们疫情防控初期的失误做分析,很容易给敌人递子弹。
特别是在3月份欧美国家疫情失控后,我们明显感受到,这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跟欧美国家的消极防疫比起来,我们疫情防控初期那点失误,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并且,欧美疫情防控严重错误导致疫情如此严重,但直到现在,欧美国家还没有一个官员因为疫情防控不力,而被处罚,一个官员罢免都没有。
相比之下,我们今年因为疫情防控不力而落马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
民主制度已经成为了西方官员肆无忌惮推行错误防疫模式的挡箭牌。
所以,这样一对比,我们的疫情防控模式,简直就是优等生了。
在疫情防控初期的一些失误,现在回过头看,也确实是在面对新冠病毒这样一种全新未知的病毒情况下,难以避免的一些问题,这是人性弱点决定的。
我们要吸取教训,避免下次重复犯下这些失误,但这些失误,绝不能成为欧美国家甩锅造谣我们的攻击理由。
所以,在进入2月份之后,我就没有再写过关于我们疫情初期失误的一些问题。
到时候后来我关于疫情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疫情的起源上。
我最早是在1月30日的这篇文章《深入剖析本次疫情的时间轴》。

去深入的分析疫情起源,我也是当时国内比较少去率先提出疫情可能并非起源于武汉的自媒体作者。
因为我当时是比较敏锐的意识到,疫情起源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就这样轻易的把这个锅给扣在自己身上。
所以当时我在这篇文章里是通过万字篇幅来分析疫情起源于美国的可能性。
这篇文章可能是最早这么系统分析疫情起源于国外的文章,可能因为如此,这篇文章也成为我第一篇爆火的文章,有130万的阅读量,当时因为这篇文章,每天都能新增2万的读者。
可以说,这是我做公众号以来,最巅峰的状态。
不过呢,人生总是起起落落,这跟世界经济的周期规律一样,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有其内在的周期规律,总是起伏的。
所以,当时因为这篇文章,直接进入到巅峰状态,飘上了云端。
第二天我就趁热打铁,更进一步去分析疫情起源美国的可能性,包括直接猜测这是否为“生物战”的可能性。
当时,国内的舆论还没有对美国甩锅造谣我们有足够的警惕性。
所以,当时去分析疫情起源于美国,并不是一件被提倡的事情。
结果,我在那篇130万文章之后,连着2篇都是10万+阅读,正处于最巅峰的状态,然而2月2日,我却因为猜测生物战的那篇文章,被吞号了。
而且是吞了一个月。
这件事情对我的打击和影响是很大的,直接被从云端打落下来,那个感觉是可以想象的。
而且当时公众号每天日均增加读者2万人,这些新读者管住进来后,却发现作者一直没更新文章,可以想象这对于读者留存是很不利的。
所以我是基本错失了那篇130万阅读文章所带来的巨大流量红利。
要是当时没有被吞号,估计我现在应该能稳定在10万+的阅读量水平,而不是在5万这个门槛上,损失是比较大的。
不过我并没有气馁,仍然坚持在小号上去更新文章,并且开始从中吸取教训,开始建立自己的账号矩阵群。
所以才有了现在以“大白话时事”和“大白话杂谈”这两个号为主,其他一堆备用号的情况。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让我现在稍微有点敏感的文章,我就发到小号上去。
这件事情,我现在回过头看,虽然损失比较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至少是可以让我重新冷静下来,去审视自己,时刻告诉自己,做人一定不能太飘,一定不能自傲,更加不能傲慢。
不过说实话,在这件事情上,我是比较委屈的。
因为到了3月份,美国开始各种疯狂造谣栽赃甩锅我们之后,我们的发言人甚至都直接去质疑美国的生物实验室有问题。
这个时候,随便去分析疫情起源于美国,就完全没事了。
今年3-4月份,是我们和美国关于疫情起源舆论战最激烈的时候,当时我也是写了很多疫情起源于美国的文章,并没有因为被吞过号而气馁。
当然了,这些疫情起源的文章,我基本都是发在小号上了,然后大号进行转发,最后这些文章也都没事。
我这里也顺便列一下,因为直到现在,美国仍然还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
虽然我们没办法肯定的说疫情就是起源于美国,但这作为一种可能性,仍然还是存在的。

我把这些文章是整合到了一个专辑里,这个专辑链接我贴在本文末尾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里,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点击跳转阅读。
(3)3月份全球金融股市崩盘
+
7月份股市疯涨
因为欧美国家对待新冠病毒的傲慢,或者因为其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
总之,西方国家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消极防疫态度去应对疫情,甚至给人感觉在任由疫情扩散。
这样的后果是很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在2月底是明确分析过,欧美国家的消极防疫策略,必然导致其疫情大扩散。
包括我在2月26日这篇文章里,对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金融市场崩盘,做出过很及时的示警。

后来你们也知道的,从3月5日开始,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到一个集体崩盘的情况。
当时在3月份,美股最大跌幅达到了35%,欧洲股市更惨最大跌幅达到了40%,同时包括黄金和比特币,几乎所有金融资产都在暴跌。

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金融危机。
哪怕像2008年次贷危机,也没有出现这样短时间如此巨大烈度的跌幅。
即使是1987年美国遭遇单日暴跌22%的黑色星期一,但当时也只是单日暴跌。
不像今年3月份,美股是出现了连续熔断的盛况,两周就出现4次熔断,可以说3月份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我因为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示警一场大规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也因此,是一直在看空股市。
包括在2月份我就一直写文章,分析当前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会比人们预想中的要更严重,也预判对了美股在3月份的大崩盘。
所以,当时3月3日我从被吞号的小黑屋里出来后,就通过预判对美股大崩盘,颇有一种王者归来的感觉。

本来从小黑屋出来后,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3月3日的文章,那篇文章只有3万的阅读量。
不过3月4日这篇预判对美股大崩盘的文章开始,阅读量迅速回升到5万。
并随着3月20日之前,美股连续大跌持续崩盘,我的文章阅读量迅速攀升回7万~9万的水平。
不过呢,成也萧何败萧何。
就像上面说的,人不能太飘,不能太傲慢。
当时美股的疯狂暴跌和崩盘,也让我对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是深信不疑,这也使得当时A股在暴跌跌破2700的时候,我太过于笃定认为会跌到2500。
其实在当时那个全球股市大崩盘的形势来看,我当时的这个判断是很正常的判断。
不过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我太低估了美联储在3月20日宣布无限量化宽松的威力。
其实现在事后回过头看,当时在美联储3月20日宣布无限量化宽松后,就应该立马进行空翻多,才是明智的选择。
其实我本来也是想等一个更有确定性的二次探底,再带着大家进场抄底。
结果没想到,因为3月份跌太多,再加上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的无限印钞威力太强,从4月5日开始,股市就开始一骑绝尘,持续反弹上涨,中间基本不给任何回调上车的机会。
所以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样一个绝佳抄底从我手中错过,并且也让当时很多对我深信不疑的人错失了这次抄底机会。
如果说,2月2日被吞号,只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打击。
那么3月20日错失那短暂的抄底机会,是对我和对我深信不疑并且有炒股的读者们的一次集体打击。
所以这件事情,确实让我比较自责。
如果只是对我自己的影响,那么其实我并不会太在意。
但因为影响到我的读者,而且很多还是很信任我的读者,所以这就让我感到很自责,因为我还是比较有责任感的人。
虽然我一直跟大家强调要独立思考,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我的观点的确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决策。
虽然说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懂得投资是一个需要高度自我负责的行为,别人的观点只能参考。
我也是这么安慰自己,但这种无形的责任,还是会沉甸甸的让我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来说,我是一直认为世界经济危机是一定会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并且越发迫近。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
所以我看到了这样的风险,确实没办法在一个我认为还不足够有确定性的位置,去带领大家去抄底。
说白了,万一抄底后股市继续崩盘呢?
所以,这种压力是无形中存在的,也某种程度上会绑架了我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比如说,如果按照我自己操作,我3月份肯定是会分批抄底的。
但涉及到面向数万的读者去提供投资建议的时候,我就不敢让大家轻易去抄底,因为历史上因为抄底死在抄底的人太多了。
所以,虽然我一直在反思3月份错失抄底机会的事情,但每次我问自己,如果时间重来一次,在不知道未来如何发展的情况下,我仍然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是因为,我的责任感让我不敢去随随便便去让大家进行一些确定性不是很强的投资行为。
不过错了就是错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人,只会看结果。
从结果来说,早在7月份股市那波疯涨行情里确实是判断错了,也导致一些人踏空了那波行情。
这也是在网络上出现一些很痛恨我的黑粉的主要原因, 7月份是我被黑得最惨的时候。
不过面对这些黑粉黑我,我是从来没有去反驳和解释。
一个是我认为自己确实是判断错了,也确实给一些对我深信不疑的人带去了踏空的“损失”,看到某些黑粉怪罪于我的言论,虽然很过激,但我其实也比较自责。
一个是我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我的出发点是好的,股市本来就是大多数人亏钱的地方,提高风险意识,我认为是没有错的。
即使损失一时的预期中踏空的“损失”,但无形中带来的风险降低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我以前有跟大家专门分析过,“降低风险”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虽然踏空了利润,但收获了安全。
但这种事情,你很难去解释,也解释不清,黑粉们只会认为你在推卸责任。
所以,我只能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而且毕竟我现在读者确实还挺多的,人红是非多,这是我迟早要面对的事情,现在只是早做习惯而已。
因为只要我坚持去对未来做一些我的个人预判看法,那么这就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没办法100%预测对未来,那么只要是概率性的预测,总有预判错的时候。
那么就必然存在那种,在你预测对的时候,就把你捧上天。而在你预测错,就把踩到地上使劲骂的这种人存在。
我还是比较建议大家一定要避免形成这种把罪责推卸给别人的习惯。
这不是给我自己推脱责任。
是因为那些谩骂我的人,即使没有遇到我,他们也会遇到其他人,然后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如果我们习惯性把罪责推卸给别人,对自己的成长和提高不会有任何帮助。
只有习惯独立思考,能不断去反思自己问题的人,才能持续的成长和提高。
因此,为了自身利益,我们一定要避免习惯性甩锅给别人的思维模式。
所以,我是从来不去理会任何黑粉的造谣和辱骂,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也幸好,我的读者里,还有2/3的人仍然还是能够看到我的本意和初衷,能从我的文章里感受到我的诚意,仍然愿意支持我。
这也让我很感动,也是我一直去坚持自己原则和底线的动力。
有这么多人愿意相信你,愿意支持你,那么你有什么理由去辜负他们呢?
所以我是必须坚持自己的初衷,去坚持自己的原则,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才能回报大家的信任。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我觉得是无价的,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我是会尽我的一切,去维持这种信任的存在。
这就是我为何坚持不接软文广告,不进行过度商业化的根本原因。
虽然确实会因此错失很多金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财富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我的金钱观一直是这样的,赚钱只是一个过程附带的产物,而不能只为了赚钱去赚钱,不能把赚钱视为你的唯一目标。
如果我们把赚钱视为唯一目标,甚至是最终目标,那么我们很容易在浮躁的物质世界里,迷失了自己,忘却了自己的初衷,不断的去践踏自己的底线。
当然,我能坚持做下来。
主要也是因为,我相信我坚持我的利人利己原则,坚持这样脚踏实地的去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坚持自己想帮助大家的初衷,那么财富对我来说是水到渠成的,我并不需要去着急。
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所以我才能坚持下来。
所以,我只是对自己这么要求,对别人我是不会去苛刻别人也要按照我的金钱观去做。
毕竟很多人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足,这种情况下,选择把赚钱作为最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盲目要求别人要跟着你去做,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只不过说,我还是比较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思考一下,自己在赚钱之外,是否有一些其他想做的事情,给自己多一些可能性,有时候如果能坚持去做一些看似跟赚钱无关的事情,特别是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也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惊喜。
所以,从3月份全球金融市场的崩盘暴跌,让我过于自信。
再到7月份股市大涨,把我再次打落云端,催生出一些十分执着的黑粉,还有大量读者流失,大概流失了1/3读者,也让我文章阅读量从7万+,回落到现在4万+的状态。
其实这件事情,对我心性的修炼,还是起到很大的帮助。
也是因为这次事情,让我彻底的清醒意识到,人确实不能太飘,一定不能傲慢。
同时也是让我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危害性,从那之后,我一直不断跟大家强调要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不能对任何人的观点偏听偏信,也是因为如此。
所以,大家也应该是有发现,我在7月份之后,我的股市分析文章风格是有很大的变化,没有以前那么锋芒毕露,没有那么自信和肯定。
虽然这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但也是我自己在衡量得失之后,所做出的的一个取舍。
确实不能太过于去肯定自己的观点,要多给读者留下一些自己的思考空间和余地。
这也是我最近几个月,一直注意的地方。
我一直跟大家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包括股市也一样。
我们不管对未来,还是对股市,能做的只是预判。
预判跟预测不一样,预判是一种个人对未来的一种策略上的判断,而非笃定的去相信某种预测,把还没有发生的猜测,提前当做已经发生的事实去考虑。
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我不是神,我只是普通人,只是我比大家更爱学习、更喜欢思考、更喜欢去分享我的所思所得而已。
所以对于未来,我也只能提供某种概率性预测,同时给大家提供一些策略的建议。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做大概率的行为,根据这种预判,去合理的制定自己的“策略”。
这其实是博弈论里最核心的内容。
博弈论里,我们需要和我们的敌人做博弈,制定策略。
但实际上,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去跟“未知的未来”去做博弈。
而风险就是来自于未来的“未知”。
如果未来的一切都是已知的,那么风险就不会存在。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决策,在生活里做任何决定,实际上都是基于自己对未来的某种“预判”,跟未来的“未知”去做某种博弈。
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有意识到这一点,去在跟未来做博弈的时候,去合理制定自己的策略,来降低风险。
而大多数人则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在跟未来做博弈的时候,是完全靠直觉和感觉去做的决定,这种就只能把自己命运交给“运气”。
关于博弈论我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准备这周末要是有时间的话,来跟大家写一篇关于博弈论的读书分享,开始推荐一些关于博弈论的书。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又写了1万字,其实到下半部分就已经歪楼了。
本来是要回顾今年发生的一些大事。
结果写到3月份金融市场崩盘后,还是忍不住写到一些个人感谢。
不过这本来也是我写文章的风格,比较随性,但又充满逻辑性。
所以,歪了就歪了,这样写下来,既是对今年发生的一些大事做回顾,也是对我自己本人今年的心路历程,做一个回顾。
我是一直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不管是思考上的收获,还是投资上的帮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今年我们是错过了7月初的疯涨行情,但只要坚持降低风险的思路,不因为赚了一些钱就骤然膨胀,完全不把风险当一回事,那么我相信这种风险意识未来是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毕竟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没有远去,今年3月份的金融市场崩盘,只是它稍微展露了下自己狰狞的獠牙,甚至都还没有真正爆发。
特别是当前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博弈越发激化,经济形势也是错综复杂,各种好的不好的消息混杂在一起,很容易扰乱我们的判断,让我们麻痹大意。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未来的“未知”仍然充满各种风险。
我们当前还是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提高风险意识去做自己的任何投资决策。
2021年马上就要来了,虽然我也很希望2021年能不要像2020年这么的魔幻。
不过从当前种种迹象看,2021年恐怕会比2020年更加的“颠覆”。
今天文章是写2020年的总结。
我打算明天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写一篇我对2021年的个人展望,来跟大家分析我对2021年的一个整体看法。
虽然我是2018年10月份开始写公众号文章。
但我的读者里,大多数都是2020年才关注我的。
2020年是我们一起度过的第一年,现在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我希望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还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能帮助大家去思考,去从其他角度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希望我能通过我的文章,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忘初衷,来和大家一起共勉,一起成长!
多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真的很感谢大家!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