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远东三大暴行之一的巴丹死亡行军因何得名?究竟有多残酷?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即使是从欧战爆发的1939年开始计算,短短6年之间全球的死亡人数也达到了7500万到8000万人。而如果从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开始算,因为二战而遇难的人数恐怕要超过1亿。而在二战期间,日军在对亚洲各国进行的侵略过程中,犯下的战争罪行可以说罄竹难书,除了中国同胞会始终铭记的南京大屠杀之外,日军在二战期间还有另外两项暴行在战后和南京大屠杀并称为远东三大暴行,而这两件暴行分别是巴丹死亡行军和泰缅公路建设。其中的巴丹死亡行军是指从1942年4月9日之后5到10天之间,日军强迫数万美菲军队强行行军到战俘营的事件。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事件在后来如此著名呢?
死亡行军发生之前
巴丹死亡行军发生在巴丹半岛战役之后。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立即从当时被其非常法侵占的中国台湾出动战机,轰炸了美军在菲律宾多地的军事基地,并在12月8日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战役打响。1942年1月7日,日军开始进攻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部的巴丹半岛,巴丹战役开始。

巴丹半岛的位置
整个巴丹战役持续了3个月零2天,而在此前后,菲律宾战役的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被认为犯下了一系列错误。首先他在菲律宾战役开始之前先制定了一个海岸防御计划,即曾期望将日军阻止在菲律宾海岸线之外,不让其登陆。开战前夕麦克阿瑟还信誓旦旦地致电华盛顿表示美军已经做好准备击败来犯的13万日军。但在菲律宾战役开始之后,这个计划立即破产。此后麦克阿瑟仓促组织的撤退又使大量的大米和弹药等辎重物资被丢弃,所以从巴丹战役开始后不久,一些美菲军队中就出现了每天口粮减半,疟疾和登革热等热带疾病流行等情况。这样打了3个月之后,巴丹美菲军队的指挥官爱德华·金决定投降,因此此时的巴丹美菲军队粮食已经严重短缺,大量士兵处于饥饿境地,同时还有大量士兵生病。
巴丹死亡行军
此时被俘美菲军队总数大约有6到8万人,而日军负责巴丹战役的将领本间雅晴之前却预计只会有3~4万俘虏,所以虽然巴丹战役胜利结束了,但超出了他预想一倍的美菲俘虏这时在他眼里却成了不好处理的负担。而且巴丹战役结束并不意味着菲律宾战役的结束,日军马上开始准备进攻巴丹半岛南方的科雷吉多尔岛。而这时巴丹半岛上的大批美菲俘虏在本间雅晴眼里就更显得碍事了。

巴丹死亡行军路线图
于是他命令把这些俘虏运走,但当时日军并没有足够的车辆去运送数量如此之大的俘虏,所以日军就想出了让战俘自己从被俘地点走到战俘营的办法。但当时的菲律宾已经接近夏季,白天气温经常高达43摄氏度,而日军所设立的战俘营距离美菲军队大批被俘地点都有100公里左右。而且之前已经提到,美菲军队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不够,士兵大批挨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又要在炎炎烈日之下被日军赶着走差不多200里路,其结果也很容易想像了。
根据一些从巴丹死亡行军事件幸存下来的美军老兵回忆,在行军开始的当天早上,日军先将大批美菲军队集中在稻田里,并对其进行搜身,每名美菲士兵的衣服口袋都被翻了个底朝天,身上被发现藏有珠宝等贵重物品的美菲士兵都被搧了一通耳光,有些镶有金牙的士兵甚至牙都被日军打掉,而一些被日军在身上发现有日元和日本相关物品的美军士兵则直接被拉走枪毙,因为这说明他们曾打死过日军,从死亡日军身上翻到了这些物品。

描绘巴丹死亡行军日军暴行的美国战时宣传画
4月10日和11日,美菲战俘分两路开始向北行进。刚出发时,日军还表现地比较友善,还给了这些战俘一次食物,是一个跟乒乓球大小差不多的饭团。但在此之后就没有再提供过任何食物。而这些战俘是在投降之前就已经开始挨饿了,所以很快就开始有人体力不支而倒在路上或者掉队。而日军对这些掉队者多数都立即枪毙或用刺刀捅死,甚至是直接砍头。其中由日军将领辻(shí)政信指挥的日军甚至直接在一条名叫潘廷根的河边集体屠杀了350~400名菲律宾军人与平民。
不仅如此,也许是有意想让这些战俘更多减员,日军在沿途几乎从未停止对走在路上的战俘进行拷打,而且拷打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比如在当时极其火热的天气下,许多战俘没走多远就渴的受不了了。但日军却专门发明出了一种“日光疗法”,让战俘直接坐在烈日下面暴晒,而一旦有人受不了要水就会被立即打死。这种“日光疗法”甚至还有“高级版”,就是把战俘的衣服扒光,然后让他们坐在能看见水的地方,但就是不让他们去喝水,通过这种方式对其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进行折磨。

在巴丹死亡行军过程中被屠杀的战俘
而当那些没死的战俘抵达了中转站小城巴朗牙之后,总算是坐上了车。但却是完全密封的铁皮闷罐火车,而且是100个人被集体塞进一个车厢。而在火车开动之后,车厢里没有任何通风设施,而且卫生极差,有战俘想大小便也只能在车厢里就地解决。在气温本身就达到40多度的环境里,又被闷在完全密封的车厢,许多战俘迅速虚脱,或者患上各种传染病。而在到达位于卡帕斯的终点站之后,这些战俘又要步行14公里,最终才抵达了战俘营。这一路下来,被俘美菲军人确实出现了严重的减员。
行军死亡人数和影响
巴丹死亡行军造成了大量美战俘死亡是没有疑问的,但具体人数的争议在现代却非常大。不过在说具体死亡人数之前,要跟大家明确的是,在巴丹死亡行军中死亡的战俘主要是菲律宾军人,而不是美国军人,这恐怕跟许多朋友之前的想像不一致。
下面说一下不同研究得出的巴丹死亡行军死亡数字。而这个差距竟然超过5倍,也就是从3000人到1.8万人之间。而死亡人数差异这么大,主要是不同资料里被俘和死亡的菲律宾士兵人数的差异所导致的。因为现代主流的说法认为,当时有6到8万美菲军队被俘,其中美军的数字相对比较确定,大约有1万人。但菲律宾军队的数字却有2万人的差额。所以按照不同的基数去计算,得出的数字就也差了很多。因为这个死亡数字差别特别大,所以有学者曾经专门去进行过计算,如果在106公里左右的路程上有1万人死亡的话,那么差不多平均每11米路上就会有一具尸体,而有些学者通过对幸存者口述的分析认为当时没有达到这种情况。但这种争议主要是局限于菲律宾军人的死亡人数,而美军的死亡人数各种研究基本都认定在500到650人之间,这个争议是不大的,但这个数字也足够惊人了。

菲律宾的一座巴丹死亡行军纪念碑
而且巴丹死亡行军虽然只持续了不到10天,但在抵达战俘营之后,这些美菲战俘的处境也没有好多少。战俘营的生存条件仍然是极度恶劣,而且存在大量强制劳动,到二战结束,据估计又有2.6万名左右的菲律宾战俘和1500名左右的美军战俘死亡。不过巴丹死亡行军虽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但却相对很晚才被外界知道。这件事是发生在1942年,但直到1944年1月27日,美国政府才向公众公布了这个事件。当时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些从战俘营逃出的美军的证词,在《时代》周刊上予以刊登,之后立即在美国公众中激起公愤,可以说也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添了一把热油。而当时日本对此还立即进行了反驳,说对美菲战俘进行了人道对待,并把战俘的高死亡率归咎于美军指挥官,说是他们让军队战斗到饿死边缘才投降才是大批战俘死亡的根本原因。当然日本人的狡辩是不值一驳的了。

被认为是巴丹死亡行军主犯却逃脱了惩罚的辻政信
而在战后的东京审判中,巴丹战役日军的总指挥本间雅晴因为巴丹死亡行军被判处死刑,并在1946年4月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被枪决。但直接下令屠杀了数百名菲律宾军人的日本将领辻政信却逃到了中国,最后与国民党军统勾结逃脱了战犯审判,几年后占领日本的美军宣布终止搜捕战犯之后才返回日本,后来还当上了日本参议员。2010年9月13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冈田克也曾当面向6名巴丹死亡行军美军幸存者及其家属道歉。目前在菲律宾和美国,竖立有数十个相关纪念碑,这件事也成为了欧美人对二战亚洲战场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