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在当今世界,希腊和土耳其可以算得上最难解的一对冤家了。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究竟有哪些历史纠葛呢?为什么到21世纪的今天他们之间仍然很难实现和解呢?要说起这两个国家历史上的恩怨,其实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首要的当然是希腊的灭国之恨,其次希腊几百年的亡国奴经历,然后是希腊独立之后四次希土战争,以及双方都不满意的希土人口互换,以及现在仍然无法解决的塞浦路斯争端,这些恩怨详情请看下文分解吧。
希腊的灭国之恨与亡国时期
现代希腊和土耳其
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历史恩怨,当然首先要追溯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的历史转折。但是说到这个历史事件,可能许多朋友会觉得那不是希腊,但其实东罗马帝国在公元6世纪重新攻占意大利地区的企图被日耳曼人挫败之后,本质上就成了希腊人的国家,它的官方语言一直是希腊语,后期的统治区域也基本完全局限于希腊人的聚居地。而且现代希腊,其实是完全是以复兴古希腊为名重建的东罗马帝国,其统治区域和东罗马帝国末期也非常接近,所以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其实是也有过灭国之恨的。
灭亡前夜最后的东罗马帝国(紫色区域)
而即使在希腊主体被土耳其征服之后,它的一些边缘地区和岛屿仍然在威尼斯等国的支持下与奥斯曼作战,最长的曾经达到300多年。比如希腊南部的马尼半岛一直到19世纪都没有被奥斯曼完全征服。而希腊主体虽然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其民间反对奥斯曼的情绪始终仍然非常激烈,在奥斯曼与威尼斯和俄罗斯之间发生战争时,希腊民间许多人曾经多次站在奥斯曼的敌人一边,助其与土耳其军队作战。期间希腊人还曾经多次发动起义,比如公元1600年到1611年之间由迪奥尼修斯在威尼斯共和国支持下领导的几次起义,前后断断续续持续了11年才平息。
希腊独立与四次希土战争
公元1814年,几名共济会的希腊籍成员斯库法斯、汉索斯和特斯卡洛夫建立了一个旨在复兴罗马帝国的团体友谊社,之后不久这个团体迅速转变成为复兴希腊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团体,并得到了流亡在欧美各国的希腊籍富商的支持。公元1821年,在友谊社的策划之下,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多瑙河公国和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三地几乎同时发动了起义。
希腊独立战争
虽然这些起义到公元1826年基本被奥斯曼联合埃及平息,但在公元1827年,英法俄三国发布声明,要求奥斯曼给予希腊独立地位,并派出联合舰队在当年10月20日的诺瓦里诺海战中摧毁了奥斯曼海军,使战场形势逆转。一年之后,奥斯曼和俄罗斯再次爆发直接战争,法国借机派兵进入希腊,希腊各地起义再起,最终到公元1832年,奥斯曼无力再战,被迫承认了希腊独立。
但这时希腊的独立只是局限于其欧洲大陆本土地区,周边许多希腊人聚居的岛屿都还在奥斯曼的控制之下。公元1897年,希腊为了夺取当时仍然归属奥斯曼的希腊文明发源地克里特岛,与奥斯曼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希土战争,但结果是希腊大败,不但没能收回克里特岛,反而还失去了部分其它领土。
描绘第一次希土战争的画作
但希腊人自然也不甘心失败。15年后,希腊人趁奥斯曼国内土耳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其境内包括希腊人在内的基督教徒不满情绪同步高涨之机,联合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其它国家再次与奥斯曼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这次战争以巴尔干联军获胜而告终,希腊终于如愿收回了克里特岛。
1914年一战爆发之后,奥斯曼军队的战场上节节败退,希腊则再一次看到了恢复东罗马故土的希望。1917年,希腊在英法的支持下加入一战,其直接目的就是从奥斯曼手中夺回旧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和爱琴海畔的希腊古城伊斯密尔。在1918年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崩溃时,希腊收回故土的愿望曾经非常接近达成。
《色佛尔条约》瓜分土耳其的计划
1919年,希腊军队占领了伊斯密尔。1920年,奥斯曼政府甚至都已经在瓜分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上签字,同意将伊斯密尔周边地区割让给希腊,同时同意将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交给国际托管,而国际托管最后的结果一定会是回归希腊。但在此时,现代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率领一批土耳其青年军官发动了针对奥斯曼旧政权以及希腊和英法等国的战争,史称土耳其独立战争。结果1922年9月9日,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军队攻占了伊斯密尔,希腊认识到重夺伊斯坦布尔和伊斯密尔已没有希望,因此在1923年在瑞士洛桑与土耳其签署《洛桑条约》放弃了收回伊斯坦布尔等领土的努力。而这一结局后来被希腊称为“小亚细亚灾难”,因为它意味着希腊再收回旧都已无希望。而双方军队在战争期间针对对方平民都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种族屠杀罪行,等于双方旧仇之上又添了新怨。
希土人口互换
在《洛桑条约》签署前后,其实希土双方却都还有一系列问题未解,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各自在对方领土上都还有大量同胞生活。在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地区,生活着大约150万希腊人,而在希腊境内,也同样生活着50万土耳其人。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除了君士坦丁堡和另外两个小岛上的希腊人和西色雷斯地区的土耳其人之外,其余希腊人和土耳其人都要分别被驱逐回其母国,而在此期间双方也发生了许多摩擦和冲突,两国将近2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也进一步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敌意。
希土人口互换安排
塞浦路斯危机
在1923年之后,希土之间的关系本来经历了一段接近30年的平静期。1952年,希土两国还在冷战的环境中一同作为美国小弟加入了北约,本来似乎双方可以慢慢实现和解了。但不久之后,另一个希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了,也就是塞浦路斯问题。
塞浦路斯本来也是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东罗马被奥斯曼灭亡之后,塞浦路斯曾经抵抗了一百多年,到公元1571年才被奥斯曼征服。而在公元1878年,英国在俄土战争期间借机获取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将它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但当地的居民仍然基本是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其中希腊人大约占到了82%。
1950年代,英帝国解体之后,塞浦路斯当地希腊人开始要求回归希腊,甚至发动了针对英国殖民当局的低强度游击战。1960年,各方达成妥协,英国允许塞浦路斯独立,而希土两国军队则将驻守在岛上保护各自民族的居民。但在此之后,当地希土两族很快就冲突不断。1964年,塞浦路斯希腊族又开始推动和希腊统一的运动,遭到土耳其的强烈反对,而当时仍然生活在土耳其境内的希腊人群体也受到波及,许多人被迫逃出土耳其。
塞浦路斯分裂现状,北边是土耳其族区域,南边是希腊族区域
1974年,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推翻了原来的民选政府,企图强行将塞浦路斯并入希腊,之后希土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土耳其派大军入侵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北部建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自此塞浦路斯问题又成了希土两国之间无解的矛盾之源。
所以总体来说,希土两国因为曾经有过吞并与灭国之恨,所以本身民族情绪就非常对立。而希腊独立之后双方的几次战争和人口互换又增加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敌意,最后塞浦路斯问题直到现在仍是两国之间的死结,所以两国之间的纠葛也还真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原创不易,感谢打赏鼓励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