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公元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英帝国是人类历史曾经出现过的最大帝国。在其顶峰时期,也就是1920年,其全球领土达到了355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但这样一个庞大的超级帝国,却在二战之后轰然倒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迅速崩溃呢?
1921年的转折点
其实和好多朋友的印象不同的是,英帝国并非因为二战才衰败,二战只是加速了其衰败的过程,而它真正解体的趋势在二战之前就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了。而英帝国走向解体最重要的一个信号是1921年爱尔兰通过战争赢得自治地位。
鼎盛时期的英帝国
在此之前,英帝国在殖民征服过程中也曾经有过几次遭遇挫折。比如在公元1860年在新西兰爆发了第二次毛利战争,而此次战争持续了12年之久,最终虽然英国获胜,但却被迫给予了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相对于大洋洲其它土著高的多的地位,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进新西兰事务的决策。而在公元1899年到1902年在南非与荷兰后裔布尔人进行的布尔战争中,英国打的更加辛苦,在最糟糕的公元1899年12月,英国曾经在一周之内遭受了三次战役失败,这一周也成为了让英国人刻骨铭心的“黑暗之周”。虽然最后英国通过铁血手段赢得了布尔战争,但布尔人元气未伤,此后也仍然在南非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
但这些挫折基本都还在英国的可控范围之内,英国对当地的政局仍然拥有绝对的主导权,最终的决策权还掌握在英国手里。但英国用铁血手段掌控殖民地的决心在一战中受到了极大地动摇。因为在一战中,英国所遭受的损失超出了其能够承受的极限,其军队和平民死亡人数超过了100万。因此在一战之后,尽一切可能避免任何战争成为了英国社会各界的主流看法。而英国惧战的态度,很快就被最早被英国征服,而且就在英国身边的爱尔兰人发现。1919年,在英国人还在庆祝终于摆脱了一战梦魇的时候,爱尔兰人发动了独立战争。
爱尔兰独立为英帝国解体敲响了丧钟
应该说按一战和二战的标准衡量,爱尔兰独立战争的规模简直不值一提。因为虽然战争打了三年,但英国总共只死了714人。不过即使这样,在一战之后已经不愿意再为战争牺牲一人的英国民众心中仍然已经无法再承受了。所以在1921年,英国竟然同意让爱尔兰南方自治。虽然自治和独立还不完全是一回事,但爱尔兰自治之后,是真正地排除了英国人干涉其内政的权力,取得了完全的自主。而这对于英国来说,却是自公元1801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之后,包括英国在全球所有殖民地历史上第一次失去了对一个殖民地的控制权,而且这个殖民地还位于英帝国的核心地带。爱尔兰的独立也标致着英帝国第一次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各个领地的事实独立
而在爱尔兰自治之后,英国的其它几个海外殖民地也都受到了很大鼓舞,开始向英国要求更多自治权利。1926年,深知无力阻止各个主要海外殖民地离心倾向的英国在当年进行的帝国会议上同意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在内的所有海外自治领拥有完全的内政自主权,同时允许其自主决定在外交事务上是否与英国保持一致。
1930年英国的各个自治领(棕色区域),基本上涵盖今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的领土
这一决定事实上已经使上面这几个自治领获得了独立地位。特别是南非,很快就被英国在布尔战争中付出了数千人阵亡的沉重代价才击败的布尔人重新掌控。南非此后和英国就完全离心离德,在二战刚爆发时甚至和爱尔兰一同宣布严守中立。
而这几个自治领的高度自治,极大地刺激了被称为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的印度的独立欲望。而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之后,英国也受到沉重打击,对印度增加自治权的要求也无力强力回应。因此在1930年,英国允许印度进行宪法改革,同时也给予了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印度也取得了高度自治。
二战加速英帝国崩溃
而在二战爆发之后,英国虽然是西欧唯一没有被纳粹德国征服的国家,但其战争的焦点其实已经只是局限在防卫本土(北非战场规模较小)。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很短时间内被日本全部占领。而此时印度“圣雄”甘地也在印度发起了“退出印度”运动,其实也就是趁英国在二战期间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陷入崩溃边缘时期望使印度立即获得独立。此次运动被英国强力镇压,在镇压过程中英国总共逮捕了10万印度人,甘地本人也被流放到了南非。但英国在镇压过程中,被迫向印度许诺,只要二战结束,英国就会让印度完全独立。
“退出印度”期间在印度班加罗尔发生的游行示威
而在二战后期同盟国的反攻中,英国虽然也参与其中,但整个反攻完全是由美国和苏联主导,英国在二战胜利中的功劳是非常次要的,因此它在二战结束之后得到的战争红利也非常少。二战之后的世界局势,已经由美苏主导,而美苏其实都希望看到英法殖民帝国尽快崩溃,从而为自己不依赖殖民地,而通过政治与经济手段对世界各地进行控制的发展方式打开空间,所以二战之后英帝国的崩溃呈现了加速态势。
首先是印巴各地的抗议活动迅速再次兴起,要求英国兑现战争结束就允许印度独立的诺言。而此时的英国已经明显没有了任何手段再去压制这种呼声。1947年,印巴分治方案确定。虽然英国主导的蒙巴顿方案为之后的印巴长期对峙乃至战争埋下了伏笔,但是失去印巴其实已经宣告了英帝国的死刑。因为当时印巴军队已经在英国全球的军事体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英国开头还曾经希望印度次大陆只是自治,而其军队仍然受“帝国防御”体系的调遣,但这个愿望最终也落空。英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对其殖民地的控制力再次遭受重创。所以在此前后,缅甸、斯里兰卡、巴勒斯坦和马来亚也先后独立,英帝国事实上已经走到了解体边缘。
1950年代残存的英国海外殖民地
而此时,最先拉开英帝国解体序幕的爱尔兰又给了英帝国致命一击。1949年4月18日,爱尔兰自由邦在英帝国正式改组成英联邦之前11天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不再尊奉英国国王为君主,从英帝国完全独立。而爱尔兰做出榜样之后,新独立的印巴也立即跟进,不再尊奉英国国王为君主,而英国此时为了让印巴两国留在英联邦之中,被迫同意英联邦内可以存在共和国,无需尊奉英国君主即可与其它成员国拥有完全一样的成员国权利。所以英联邦实际上已经完全转变成为了一个国际合作组织,只是基于各个成员国共同的历史和经济联系,方便进行其进行经济与文化合作而存在的组织了。
来自盟友的最后一击
看到这里,大家也都知道了,其实英帝国的解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基本上每一步英国的退让都是被迫的。所以在英联邦取代英帝国之后,英国其实也还是没有死心,仍然是努力控制剩余的一些殖民地。但在1956年,来自盟友美国的致命一击使英国在实际上维持英帝国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1952年,埃及也从英国独立。四年之后,埃及总统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之后英国和以色列秘密商定,由以色列先在西奈半岛发难,然后英法联合介入,控制苏伊士运河,重建殖民帝国的威望。10月29日,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岛,战争正式爆发。此后在战场上英法以三方确实推进顺利,计划目标很快达成。但这三国没有想到的是,三国的铁杆盟友美国此时却釜底抽薪,对英法在海外维持殖民帝国的企图给了致命打击。
苏伊士运河危机宣判了英帝国的死刑
英法以三国入侵埃及之后,引发国际舆论大哗,遭到了国际一致谴责。而苏联此时强势介入,威胁如果英法不立即撤军,苏联将对其使用核武器。而美国也不愿看到英法借苏伊士危机重拾殖民主义,所以也开始对英法实施制裁。美国不光在国际市场开始抛售英镑,导致英镑贬值15%,而且还否决了英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同时停止向英国提供经济援助。
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之下,英法以三国很快屈服。11月6日,英法接受停火,开始撤军。两天之后以色列也撤出了西奈半岛。此后美苏两国正式成为全球主宰,英国艾登政府垮台,后续的政府在全球非殖民化行动加速。其在亚非剩余的殖民地,如新加坡、文莱、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国也先后以各种方式独立。最后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英国在海外人口密集地区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英帝国成为历史。
现代英国的海外领土
目前虽然英国还在海外一些小岛上维持了统治,但这些小岛基本都属于无人区或者人口极其稀少的区域,所有海外领土加在一起也只有1.4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更是只有27万人。英国重新成为了欧洲大陆西北方的一个岛国。(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原创不易,欢迎打赏鼓励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