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韩信之前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所以在其投靠项羽之后,屡屡献出的奇谋妙计,并没有得到项羽的采纳。这只能说明,项羽虽为一军统帅,其却不懂兵法所云:兵者,诡道也。这也无形影射出,项羽不善于排兵布阵。
韩信在不得志之时,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懦夫,尤其自韩信甘愿忍受胯下之辱后,韩信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胆小鬼。但这又无形影射出,韩信是个善于控制情绪的智者,这恰巧是一军主帅应有的本质。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韩信从投奔项梁、项羽,再到投奔刘邦,无时不刻都在忍受着怀才不遇的精神折磨。直到韩信在刘邦处,犯了律法即将被问斩之时,他仍旧被“怀才不遇”所困。
1
大祸临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在《汉书》韩信列传中明确记载,韩信自投奔刘邦之后,管理粮仓犯了死罪,在其即将被斩之时,碰巧遇到腾公夏侯婴,韩信质问道:“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就这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再者韩信天生高大威武,总算被刘邦集团中的核心人物腾公夏侯婴给重视到了。但刘邦并没有因为,韩信是老朋友夏侯婴推荐的人,而重用他。
至此,韩信依旧被“怀才不遇”所困,此时也无形影射出韩信是个深藏不露之人,这一点刘邦、夏侯婴都不会发觉。但萧何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才领略到韩信心中那种,不受重用不献一策一计的怀才不遇情绪。
从文史记载中,不难发现韩信的一生戎马生涯,无不是在险象环生,绝境逢生中度过的,这也恰巧是韩信身上独一无二的优点:处事不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韩信奉命统兵攻打魏国,一路上俘获魏王豹、活捉夏说,一直到势在必得攻下赵国,无不是在以身犯险。当初赵王和成安君陈馀,若采用广武君李左车的计策,带兵绕到井陉关口拦截汉军的粮草辎重,韩信的军队就此溃不成军,韩信也将大祸临头。
就在如此危急存亡时刻,韩信在刺探到成安君不会采纳李左车的计策之后,便悍然发动了令众将不解的背水一战。实际上,韩信早已暗藏伏兵,只等赵军倾巢出动,便采用占领赵军营地的汉军旗帜攻心战,迫使以逸待劳的赵国军队,四散逃亡溃不成军束手就擒。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韩信无论是对士兵战场上的心理变化,还是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都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此也能证明,韩信此人看似外表弱不禁风胆小怕事,其实其内心是无比的强大。这也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道理。最终韩信惨死在吕后之手,就足以证明韩信向来遇事不惊极其自信。萧何也是掌握了韩信这一弱点,才能做到在其未统兵反叛之前,便设计把他擒获。其实萧何举荐保举韩信之时,也是煞费苦心等待良机。
2
临阵逃脱,披星戴月追,慧眼识英雄
韩信此人可以用小不忍则乱大谋,来形容他的隐忍。胯下之辱在当时已经成为韩信的标签,以此客观分析,项羽、刘邦之所以不重用韩信,也在于这个看似软弱无能的标签。
萧何之所以能发觉韩信这个旷世奇才,无不跟汉军将才缺乏和屡屡失利有很大的关系。首先项羽及手下大将龙且,从来都没有把刘邦、韩信放在眼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至使龙且在救援齐国之时,被韩信软弱无能的胯下之辱标签所蒙骗。龙且的大军被汹涌的潍水,阻击隔断在潍水东岸,龙且孤立无援被韩信率军斩杀。这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将才之术。
当时秦国彻底灭亡,天下初定,刘邦被项羽贬到汉中,此时刘邦急于东出讨伐项羽,但项羽早早安排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占领关中要塞。这无不使刘邦手下将领心灰意冷,在汉军未到达国都南郑之前,便逃走了几十个将领,这其中也包括了怀才不遇不受重用的韩信。韩信并不清楚,此时正是萧何保举他为汉军主将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披星戴月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实自打韩信被腾公夏侯婴推荐给刘邦之后,萧何早对韩信的思想人品和军事才能,做了调查和考核。只不过时机未到,还不能草率任命韩信效忠于刘邦。所以这才利用将才缺乏的档口,选择良辰吉日,在高坛和广场之上,用最隆重的礼节,让刘邦封拜韩信为大将,这才真真正正拴住韩信怀才不遇的私心。
也是因为当初,刘邦消除了韩信多年怀才不遇的忧虑,才致使韩信未被项羽策反叛汉。直到最终韩信被吕后诛杀,其也未真正统兵叛汉。至于《汉书》上记载,韩信因反叛事败被萧何吕后合谋诛杀。但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如果真有反叛刘邦之意,早在刘邦讨伐陈豨未站稳脚跟之际,就应该拥兵响应陈豨的反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再者以韩信的固执性格,一旦决定反叛,如果真进宫面见刘邦,就可能是兵戎相见了。再者韩信临死之前,说自己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反为一妇人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以此从客观分析,韩信未必是真实反叛,再加上《汉书》明确记载韩信和陈豨说过,如果有人说你反叛会令陛下相信之事来看,韩信被诬告反叛的可能性最大。
从《汉书》对萧何和韩信、刘邦的事迹记载来看,唯有萧何对韩信最为了解,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流传至今的缘故吧。说到这里,萧何无疑是一个善于发觉人才的伯乐,不论韩信还是刘邦,无不是萧何推荐保举出来的旷世奇才。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