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夺取天下后,大多会诛杀功臣,比如西汉开国之君刘邦,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不过中国历史上并非所有的开国之君都会诛杀功臣,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秀,他就不曾诛杀功臣。刘秀为何不效仿刘邦呢?人们会说是因为刘秀胸襟宽广,有容人之量。事实真是如此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咱们必须承认刘秀确实是一位,胸襟宽广,有容人之量的开国之君。但要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杀不杀功臣,往往并不取决于皇帝一人。开国君主之所以会诛杀功臣,也是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功臣们自以为帮助皇帝夺取天下,劳苦功高,随之就开始结党营私,专权跋扈,严重情况下有的的开国功臣甚至会图谋造反。为了维护皇位,巩固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开国皇帝们这才逼不得已对功臣们举起屠刀。刘邦诛杀韩信的原因正是如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楚汉争霸期间,刘邦、项羽分率大军相持于荥阳,当时的形势对刘邦极为不利。危急时刻,刚刚攻灭完齐国的韩信,不但不在第一时间救援刘邦,反而以出兵救援为由,要挟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同时将齐国领土赏赐给韩信}。后来,项羽灭亡,刘邦竟然公然撕毁诺竟然将韩信改封为楚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撕毁承诺的刘邦,韩信是怎么报复的呢?私藏项羽麾下大将钟离昩。虽然后来韩信迫于形势将钟离昩的首级献给了刘邦。但陈平也因此事,提醒刘邦,韩信已经有了反叛之心。随即刘邦将韩信由楚王降爵为淮阴侯,并将韩信软禁在了王都。如果此时韩信安分守己,也许不会有后来的杀身之祸。被刘邦软禁在王都后,韩信先是怂恿陈郗起兵反叛,在陈郗起兵反叛刘邦的同时{刘邦亲自去平叛},身在王都的韩信竟然又密谋捉拿吕雉以及太子刘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终陈平帮助吕雉设计,将韩信诓骗到皇宫杖杀。同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功绩并不逊色于韩信,为何张良就能得以善终呢?因为张良不贪恋权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刘邦建国后,张良选择辞官隐居}。这就说开国皇帝杀不杀功臣,一方面是看,功臣有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是看功臣识不识相。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此便可以说,刘秀不杀功臣,不仅仅是因为刘刘秀胸襟宽广,有容人之量。更是因为刘秀手下的一众功臣,吸取了前朝教训,纷纷交出兵权,选择了功成身退{很识相}。陇、蜀两地平定后,除非情况危急,不然刘秀就不会谈论军事。刘秀的太子刘疆{前太子},曾向刘秀请教打仗的事。当时刘秀对刘疆说道:卫灵公请教如何打仗,孔子都不愿意作答,这可不是你该问的事。邓禹、贾复{东汉开国功臣之首},知晓刘秀想利用礼乐教化进行统治时,相继选择交出兵权,隐居在家,潜心研究儒家经典。耿弇等功臣眼见邓、贾二人交出兵权,他们也争相效仿,交出了兵权。功臣们如此识时务,刘秀自然不愿落下诛杀功臣的骂名。因此刘秀对待这些功臣,不但不吝惜爵位,同时他还赏赐给功臣们大量的封地。刘秀是很满意东汉开国功臣们,安心在家当个富家翁的{大家好聚好散,成全彼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外刘秀做的一件自私的事,对这些开国功臣的影响也很大。刘秀娶阴丽华为妻后,为了打开河北的局面,又迎娶了郭圣通。当时郭圣通的叔叔,不但和刘秀一样身负刘氏皇族血脉,其手上更是掌握着大量军队。可以刘秀娶郭圣通为妻,是一门政治婚姻。东汉建立后不久,刘秀先是立郭圣通为后,并将其子立为太子{刘疆}。不久后,念及旧情的刘秀,竟然改立阴丽华为后,并将其子改立为太子。随着郭圣通被废,外戚家族势力被大幅削弱{陇右势力,阴丽华母子毫无背景}。刘秀连鼎立支持过自己的外戚家族,都能防范于未然,极力打压。功臣们眼见于此,又怎能不交出兵权,避免彼此间的矛盾被激化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束语:刘秀不诛杀功臣,不只是因为他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还因为东汉开国功臣们很识相地交出了兵权。东汉开国功臣们,有鉴于刘邦诛杀韩信、刘秀打压外戚的一幕幕,纷纷选择了避让皇权,交出军权。正是这些,才成就了刘秀不杀功臣的佳话。换言之东汉开国功臣,一直在努力不做韩信,而是争做不贪恋权位的张良。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