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们开学,神兽归笼让诸位家长松口气,不过家长群又活跃了起来,又得时时盯着了。
这不,近期有家长发了一张图,群里马上炸锅了。
好家伙,离中考不是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吗?
在初三家长们最紧张的时刻,学校竟然让孩子签“放弃中考申请书”,这咋回事啊?
网上就时常流传着初三提前分流的方案,比如据称朝阳区某初中,只要是小中考的地理生物分数都低于63分,在年级里排到100名开外的,都被老师建议去读某职高预科了。
其实,自“双减”落实以来,有中考、高考两大坎在眼前,双减还是难以“治本”,焦虑和内卷依旧存在。
以至于取消中考分流,延长义务教育至高中的传言或观点一直被反复提及。
针对这段时间以来引发关注的有关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话题,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给出了最新的官方态度: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有其必要性。
陈子季透露,今年将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而在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要坚持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对于职普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
也就是说,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接受职业教育,会成为常态。
面对这种常态 看看家长们的反应 ,我又去网上看了下大家对中考分流的评价,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大家对职高并不排斥,但对放弃中考,主动转向职高的申请书这种形式,意见很大。
有人直言,“换成是我家娃,肯定要投诉老师到底”,中考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成绩差就干脆不考,算嘛回事儿!
比起高考后的高校与就业分流,中考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才是更加残酷的!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中考的时候还太小,过早分流可能会让一部分孩子放弃自己或者觉得自己被放弃了。
根据《2000年-2022年教育统计数据》,我们国家的高中录取率总体录取率甚至是逐年在上升的,只是近两年也略有下降。
2000 年,只有 29% 的孩子能升入普通高中,21% 的孩子读了职业学校。2010 年,已经有 48% 的孩子能够升入普通高中,有 43% 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
2020 年,有 57% 的孩子可以读高中,39% 的孩子进入职业学校。
从比例上看,多数家长是鼓励高中学习的,但我们看看国家层面上的一系列政策出台。
在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要坚持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对于职普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
这两年,很多地方招生政策明确规定,中考失利不允许复读。
▲宝鸡早在2019年就发布中考复读禁令
比起高考后的高校与就业分流,中考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才是更加残酷的“一考定终生”啊!
“中考分流”在中国掀起滔天巨浪,但在海外却早已稀松平常。
比如德国,教育分流在小学毕业就已经开始了。
10岁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会被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继续读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科中学。
简单说一下这三个学校的不同
1、主体中学:读5年,学生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培训;
2、实科中学:读6年,两种选择,毕业后可以主动进入选择职业学校,成绩好的还可以选文科中学;
3、文科中学:读9年,6年后有一次考试,合格的继续读高中,不合格的被动转入职业学校。
德国的这个分流,甚至连以后的职业方向都确定下来了。
10岁就分流,真的靠谱吗?这在中国家长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事实上,这种制度也确实受到了很多德国人的质疑,所以后来德国联邦政府也打算做出调整:
新增一个独立于学校的定向选择阶段。
具体来说,定向期最终分为两种:独立于三类学校外,或者隶属于三类学校中的一种。
换句话说,一个德国孩子,他的人生在10岁那年就要面临着四大选择。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后者,即他们还是分流到三种中学,不过有两年的再调整阶段。
德国的教育分流,绝不仅仅是“10岁定终身”这么简单。德国职业教育,最大特色体现在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双元制”。
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而且是带薪实习。这样的教育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就业门槛,而且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和社会尊重。
时代大潮悄悄转向,每一个人都要做好准备。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中国打造自己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实际上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孩子的教育,选择越来越多了,而这也就意味着,选择错误的风险越来越大了。如何根据孩子真正的爱好和能力来为他们铺设康庄大道,成了一件令人无比焦虑的事情。
这大半年里,陆陆续续都有一些妈妈会来私信我,或者是约我去喝下午茶,说孩子成绩不好,未来升学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为他解决教育问题。
我都会提供一套分析框架,让妈妈们参考。因为每一个家庭都不一样,让妈妈们有条理地自己思考出答案,是最好的方式。
首先,要看清楚国内的形势。如果普职分流是必然,那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让孩子们有更多上升通道,势必也要成为刚需。
国家肯定会继续推出更多措施,把中职教育办好。
所以如果你认同职业教育,也期待着国家的行动,那真的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为他详细设计一条职业化道路。
然后,要看到更多的机会。如今这个时代,成才的方式非常丰富,用全球化的思维去思考,会打开你的思路。
在教育这场人生长跑中,提前规划身份,换个赛道,就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具优势的起跑线!
“华侨生联考”一直以来被称为是中国高考的绿色通道,因政策宽松、录取分数低等优势,被视为华侨学生就读清华北大等中国名校的一条捷径,颇受中国父母的关注。
通过申请海外永居拿绿卡,就能享受教育优势:
满分同样是750分,华侨生联考的考试难度却只相当于课本例题,录取分数更是感人,300分上一本,400分进清北,令普通高考生望尘莫及!
2022年3月1日,一年一度的华侨生联考已经开始报名了,已经提前几年布局海外身份的家庭,终于迎来了最后冲刺的时刻。
根据华侨生的报考资格,美移移民建议:家长们至少需要提前3~5年开始办理海外居留身份。
国内教育资源越来越紧缺,竞争越来越大,想要脱颖而出,不仅孩子,父母也要付出非常大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长,且每往上一层都会面临更为残酷的淘汰机制。
视野开阔的父母,也会把目光移到海外,但留学的学费、住宿、陪读等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几十万人民币就能解决的。
但如果孩子有了海外身份,就不一样了,选择会更多,而成本可控。
如果说保险是对健康的投资,那么海外身份就是对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可能性的最好投资。
同样的钱,花在多买一套房子上,财富的增值很有限,也会被捆绑很久。
但如果花二三十万办理一个海外身份,把钱花在孩子身上,花在教育上,那么等到孩子上大以后,他们能够回馈给你的,就远远不止一套,甚至十套房子的价值。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尽早筹谋,尽早规划,便能尽早受益。
快速了解美国移民,点击下方链接一键评估/入群,小程序智能评估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专业移民顾问为您解析项目详情。☟
往期阅读推荐:不约而同!美加两国对这类人员敞开移民大门!
重大利好!2022年美国EB3计划绿卡数翻倍至8万,移民美国迎来黄金期
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想要香港身份?香港身份究竟有什么好处?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喜欢本文,请点个赞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