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灵魂拷问:如题,现在工程设计人员居然经常还要面临着讨薪的问题,为什么设计院不能每完成一个项目就结一次绩效,这样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么?
根本原因是为了风险转嫁
工程行业结算回款周期本身就长,一个大项目从前期开发到竣工运营,发生的意外不要太多,资本家们最擅长干的事就是冒最小的风险,赚最大的钱。
于是,设计院画图匠低月发高年终的薪酬模式就此诞生,平时计算的产值到年终统一结算,要是负责的项目黄了,哪怕你肝了几个月的通宵,照样一分钱没有。
本应该是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被完美转嫁到了员工头上。
刨去人工成本,设计院的经营成本几乎为0,撑死了就还有个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但固定资产再折旧,设计院总部大楼只会随着全国各地的楼市越来越值钱。
无非是这部分钱因为不是投资性房地产,无法体现到账面上,大家看不到而已,设计院老板们早就乐开了花。
不信,你去打听下设计院大楼底层的沿街商铺对外租金每年多少,顶你好几年的收入了。
直接原因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如前所述,设计院的主要成本为人工,控制了应付职工薪酬,就控制住了成本的大头。
在一个自然年中,职工受不了压榨辞职跑路了,年终奖没了;职工扛不住工作强度挂了,年终奖没了;职工不听领导吩咐,年终奖没了......
这些年终奖最终去了哪儿呢?据说是分给了所有员工了(笑而不语)。
至于在尚未到年终前,由员工创造的价值,在项目结算时进了设计院的账目后,不管是用于商务接待,还是项目投资,都是领导说了算的事。
最后是亏了还是花了,反正风险都转嫁给了员工,亏了算员工的,赚了算设计院的额外投资收益,股东们就地分赃,员工们讨薪维权。
另外,不要以为这种方式只存在于私企设计院中,国有企业照样如此。
虽然国企设计院赚来的钱跟院长关系不大,但也正因为如此,设计院领导们可以想着法的缩减人工成本做大利润,上交集团。
领导心中想的是:反正跟我工资不挂钩,那就玩命往上缴呗。
地方政府想尽办法做个政绩,还得考虑贴合民意,国企设计院可不用管底下人的死活,大环境不好,那就做低人均收入,做高企业利润。
账目上净利润年年涨,可不就是领导们的政绩么。
于是,各种YQ期间设计院利润逆势增长的宣传稿也就应运而生,与之相对的是工程师们被强迫降薪,拖欠工资,停发奖金的新闻也比比皆是。
所以,设计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允许设计师们做完一个项目结一次绩效的,甚至有部分设计院开始每两年结算一次年终奖。
这个行业就是如此,与其期盼着行业好转,收入增长,不如趁早跑路。
注:以上仅代表行业现状,少数顶尖垄断行业设计院不在此列。
-完-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往期推荐
为什么设计院现在是破鼓万人捶之势?
劝退设计院的都是什么学历和单位?
离开设计院的人都去了哪?
在设计院考屌丝三证有用么?
在设计院走技术路线是否有前途?
为什么家里人劝我去设计院,不让我去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