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年前,前同事来问我一些B站视频的事儿,我此前都没怎么关注过小破站,也是在该同事的提醒下,开始在B站上发布一些简单的PPT视频。
昨天无意间刷到一位电力设计院工程师UP主,他在B站上发布了自己前三年收入和设计院简介的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UP主的名字叫:“电力设计湿”。
两个视频都很简单,一个是播放ppt介绍电力设计院概况的视频,另一个是手机上个税APP的录屏视频,展示了他2019-2021年三年的税前收入,分别是15万、20万、25万,大概这个数,应该正好对应的是新员工入职的前三年收入。
以上收入是绝对真实的,我之前也在这个集团,收入确实可以达到这个数,客观来讲,以现在传统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工作三年有税前25万的工资,很不错了,而且设计院对于注册证还有额外的补贴。
UP主在评论区补充了注册证的补贴收入,一本是1000元,他自己拿2000(已包含在工资收入中),比我离职时翻了一番,我离开时证书补贴应该是一本500,二本800,三本1000封顶。
不过,在羡慕电力设计院相对高收入的时候,希望各位明白,拿到这个收入的地点在哪里,付出了什么,自身又是什么条件。
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入职第三年时,拿的收入比这位UP主应该要高上一些,院所在地——杭州。
个人情况: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当时拒了浙江国网新组建的综合能源公司,去的设计院。
按理说,这个收入,管吃管住,在杭州如果不买房的话,也算不错了,但我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得辞职跑路了,原因就一个:不公平!
1、新老员工之间不公平
论资排辈,倚老卖老。这点其实在所有行业都有,只是设计院处在行业下行期,要养得起那些资历老、年纪大的老头真的挺吃力,设计院里年轻人市场经济,老一辈计划经济,时间久了真的会不平衡。
不过最近某集团改革,提了一大批年轻干部,有大刀阔斧整改的意思了,很可惜我已经离开,没能看到那些占着茅坑的老同志走下领导岗位时的场景。
2、不同单位之间不公平
电网没分家前,电力设计院充当电网的智库角色,地位高、薪酬高。现在,国网、南网、五大四小,电力行业已经充分市场化,设计院也从所谓的智库变成了披着技术外衣的服务型企业。
做项目时,电网的人员整体素质还高些,但有些偏远地区的业主,真的一言难尽。你在和一个从前做理发的业主沟通时,如何保证自己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如何确保项目按时推进,如何正确传达出自己对项目的看法?这些都是问题。
最后项目出了问题,一定不是业主的锅,只有你会被拖出去批斗。别觉得不可能,学理发出身的业主,我真遇见过,不是什么民营企业家,只是爸爸比较厉害,把他安排进了当地的能源集团。
3、员工与员工之间不公平
这是我当时最不满领导的一点,因为你能干,所以一直让你干的脑回路让我不能够理解,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普通员工之间,做多做少收入几乎一样。
就像我工作的第三年,收入可能就比UP主高了一万,但我当年出差了208天。
离开设计院后,这点我也慢慢能够理解当初的领导了,毕竟人事权并不掌握在他手上,但业绩考核却实实在在落在了他身上,所处位置不同,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总是正常的。
最后,做个总结:我不无脑劝退设计院,有些综合甲级设计院的收入确实很可观,而且平台高,项目多,对于刚入社会缺乏历练又急需要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但如果你渴望公平,对于社会地位比较看重,又希望未来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设计院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以上,如有需要,可后台留言。
觉得文章不错,可以点个赞和在看,多多转发,戳下方卡片可以直接关注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