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这两年,异常气候越来越多,像最近,气温动不动上40度的城市越来越多,那这“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
有人认为是中国。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因为“有人”治理空气污染太给力了,所以气候正在加速变暖。
他们的理由是啥呢?
说是类似PM2.5这些颗粒,虽然造成的污染很严重,但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些小颗粒能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从而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而如果采用环保技术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反倒会因为空气太过清洁、不能反射阳光,加重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进而让全球气温加速升高。
现在谁搞环保最积极、最彻底呢?
当然是那个遥远东方的神秘大国了。
搞环保也不行,实在是太无语了。
有段时间,西方动不动就拿环保问题来找中国的麻烦,其实就是打算借助环保议题限制发展中国家,那咱们就改善呗,代价很大,但咬咬牙也坚持下来了,但是你搞环保他们也不爽,比如在2019年,英国媒体就抨击中国的植树造林,说是太浪费水源、影响环境。
反正就是要甩锅。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主要国家达成了减排计划,这才十来年的时间,欧洲却忽然改口,在环保领域开起了历史倒车。
今年欧洲的煤炭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至少增加了49%。随着各地的火电厂逐渐开工,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指标估计就要上天了。
现在不提早做好舆论准备,到时候该有多被动啊?
不过煤炭好买,可天然气短缺的问题却没那么好解决。
就在上个月,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关停了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化工生产基地。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最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气不够用了。
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措施,比如没收富豪的游艇和豪宅、禁播钢琴曲和芭蕾舞,甚至还放话说要快速通过几个国家加入北约的申请。
不过俄罗斯也没含糊,转头就关掉了天然气管道的阀门。
由于持续多年的环保政策,欧洲大部分家庭和工业部门对天然气的依赖都达到了历史极值,取暖靠它、发电靠它、搞化工也靠它。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更是凭借得天独厚的储备,逐步蚕食了欧洲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光是在2005年,俄罗斯就向欧洲出口了156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假如这部分供应打了折扣,那后续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为了帮他们解燃眉之急,中石化和一堆中国企业甚至专门拉了很多批天然气到欧洲“倒卖”,含泪赚了一百多亿美元。
除此之外,各国自己也在想办法节能。比如德国就提出了调低取暖温度、关闭桑拿、洗冷水澡的建议,法国则禁止商店在开门的时候吹空调,欧盟甚至决定在这个冬天削减15%的天然气用量。
可面对着“断供”带来的巨大缺口,这实在是杯水车薪。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上个月突然宣布要对“北溪-1号”的涡轮机进行例行维修。这么一来,原本已经降低了六成的供应量将会再次减半,也就是说要降低到正常时期的20%。
这不仅满足不了大部分普通居民的日常开销,更没办法支撑整个欧洲工业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这个角度来说,化工厂的停产潮很可能会继续蔓延。
更可怕的是,化工企业停产还将对处于下游的全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就拿本次停产的巴斯夫为例,他们下游包括化肥、制药、玻璃、钢铁、陶瓷、食品和纺织等各个行业,说是大多数工业生产的起点也不为过。
上游停产,下游就要跟着断供、涨价,根据公开数据来看,目前德国的生产价格指数涨势夸张,未来有很大概率会随着停产潮的扩散继续疯涨。
更让人意外的是,德国从今年五月起出现了31年来的首次贸易逆差。
作为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德国的外贸占比十分夸张。整个2019年,德国进出口外贸总额占GDP的比值高达70.8%,这不仅在欧洲名列前茅、哪怕放眼全球也十分夸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意味着工业部门的停滞和衰落。
因此有机构测算,假如未来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德国GDP将下降12.7%,这不仅会影响到德国的外贸出口,还会让550多万名产业链上的员工陷入困境。
连火车头都要垮了,剩下的几个国家能好到哪里去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欧洲都是人类文明的优等生。
得益于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德国撬动起了巨额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为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德国逐渐形成了以化工、汽车、电气、机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
等到了后来,使用统一货币、共享统一市场的欧元区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德国的贸易扩张。
当然了,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夸张的时候,德国约54%的天然气、40%的煤炭、32%的石油都要从俄罗斯进口。
换句话说,正是来自于俄罗斯的低成本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欧元区的旺盛需求,共同支撑起了另一座世界工厂的运营。
凭借着工业部门带来的高额利润,欧洲得以发展起相对繁荣的第三产业、并维持高福利社会的正常运转。这不仅体现在了技术工人的高工资上,也体现在了相对和谐的劳资关系中。
比如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清华硕士,千里迢迢漂洋过海、只是为了跑到德国当电工。按照他在采访中的说法,德国工人只需要每天工作、就能过上媲美白领的中产生活。
不过自俄乌冲突以来,这样的发展模式却逐渐分崩离析。
外有战争危机、内有左右分化,既有能源依赖、又有债务杠杆,高通胀与经济停滞一起出现、又要在给北约输血的同时承受美元的收割,形势实在是不容乐观。
整个7月份,欧元区的CPI高达8.9%,英国的通胀指数更是连续突破9%,几乎跟美国持平。随着能源和供应链危机的进一步加剧,被高通胀裹挟的欧洲央行不得不跑步进入加息周期。
到了这个时候,更大的危险随之而来。
以德国的“历史盟友”为例,目前意大利GDP占欧盟12%、但负债率却高达150.8%。欧债危机中一个小小的希腊都能让欧盟一蹶不振,那规模是当年十倍的大雷,又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呢?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商务合作/猫哥真有才:maogezhenyou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