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被冻死,电价暴涨几百倍!一场雪扯下了美国电网的遮羞布……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德克萨斯的天气一直不太好。
差不多从14号开始,当地就遭遇了一场强烈的冬季风暴。先是降温、紧接着就开始下暴雪,恶劣的气候条件直接把电网给干瘫痪了,最夸张的时候将近400万人的家里停了电。
如果是在往年,以高温和沙漠知名的德州早都能穿着短袖喝啤酒了,所以也没啥像样的取暖设备和经验,冷不丁被扔进了零下十几度的低温里,没电用的居民们确实有点抓瞎。
在北方待过的朋友知道,这极寒天气真不是闹着玩的,成年人身强体壮也就罢了,要是身体弱点的老弱妇孺,那真是不太好过。

前几天,美国媒体就报道了不少这样的案例:有在车里烤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还有劈柴点壁炉最后家里失火的,遭灾的甚至还有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
本来呢,第一次见到下雪的孩子还挺开心的,还兴奋地跟家里人拍了不少照片。结果第二天,他就被发现冻死在了家里的床上,身上还盖着一堆用来保暖的毛毯。
悲愤之下,这家人不得不把当地的公用事业供应商告上了法庭,还提出了1亿美元的赔偿。
不过要是按照得州科罗拉多市市长的想法,这家人纯属“无理取闹”。前阵子,他就用自己的账号在社交网站上发了个帖子,观点颇为惊世骇俗。
中心思想是啥呢?我不欠你们,供电局也不欠你们,你们更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救援上,赶紧麻溜地自己行动起来发电或者取暖——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将会灭亡。

这话虽然怎么听怎么不负责任,但估计的确是他本人的真实想法。
按照前些年的统计数据,科罗拉多市的常住人口只有四千多人,能拉出来救灾的人手更是少得可怜。电力公司没空理他,底下的人又抱怨个不停,夹在中间的老哥除了上网发牢骚,还真就没啥别的事可干。

其实单从纬度上来看,得州跟江浙相近,为啥冬天的气候条件差这么多呢?区别就在山脉走势上。
一般来说,北极圈的寒流想要南下,中间隔着阴山、秦岭、大别山、南岭、武夷山这些崇山峻岭。这一路上峰峦叠嶂的,等冷空气跑到江浙一带早就强弩之末了,杀伤力差了点意思。
之前微博上还热传过一张秦岭的照片,号称是“以一己之力抗住了冷空气南下”,虽说具体原理稍微有点复杂,但大概是这么个逻辑。

等到了北美,这情况就反过来了。
咱们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美国则是东西高、中间低,两边的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一卡,直接给冷空气南下搭了条高速公路,不光飓风多、暴雪也多。
一旦北极圈的寒流开个大,美国人民就得跟着遭殃。远的不说,这几年北美就有过好几次类似的暴雪天气,像2015年冬季暴风雪、2017年北美冰风暴,严重程度跟这次基本上差不太多。
光是低温也就罢了,德州又算是个热衷搞新能源的大州。
从发电量上来看,整个德州新能源出力接近总出力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这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了,但在极端天气引发的用电缺口面前实在是不太够用。

本来输电网络在冰雪这样的极端天气中就很脆弱,大冰坨一冻上,甭管什么风电、光伏、太阳能的全都抓瞎,当地短时间内又动员不起来救灾队伍,这供需平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反应到微观层面,那就是电费飙涨。
在最夸张的时候,当地的批发电价一度从平常的50美元/兆瓦时疯涨到了1万美元/兆瓦时这个档位,一下子涨了将近200倍,一时间电力公司的大账单像雪片一样地飞进千家万户,比抢险可积极多了。

按照常理来说,你们都冻成这样了,总该想想办法了吧?
比如出动点救灾队伍、捐赠点救援物资啥的,最不济也得从别的州买点电什么的,可偏偏德州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属于有苦说不出的那种。
想当年在美国西进运动的时候,德州这一大片地可还是墨西哥的领土。当时为了拓荒,一大票盲流子从美国拖家带口的来这里放牛、定居,武德充沛得很。
这批人手里有枪有地还有牛,所以就不太服管,后来干脆在1836年从墨西哥独立了出来,整了个“德克萨斯共和国”,又等了十几年才加入联邦政府。
出身不一样,那底气自然就足。
在美国,德州是一个挺特立独行的存在,喜欢吃烤肉、开皮卡,有持枪证的红脖老哥也特别多,据说坊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当我们于1845年进入美国时,我们是一个共和国,我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项特殊条款是,我们可以随时离开。”
虽说这句话的来源无从考证,但这样的独立意识也深深渗入了德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用电。
本来呢人家就是能源大州,天然气和石油生产量都居排全国第一,近几年新能源又搞得很不错,所以一直算是游离在全美电网之外的独立存在,主要是不想进去被“薅羊毛”。

虽说也留了几个“后门”,但以全州的用电体量来看,这点跨州交换的量实在是不够看的——这个MW是百万瓦的意思,加起来差不多也就够一个县城用半天的,哪够呢?

不过退一万步讲,就算当年德州并进了电网,这用电的事也没那么好解决。
像很多其他行业一样,美国电力系统的市场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从1996年开始,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就开始逐步放开电力批发市场了,发电厂、电网分离,发电商和用户充分竞争互相监督。
现如今,美国有三个主要电网,分别是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和德克萨斯州电网;而在输电端则有3200多家公司负责向消费者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用电价格也随成本不断波动,便宜的时候一美分一度,贵的时候就说不好了。
这个电力市场化有一点是挺好的,那就是对冗余资源的配置相对更经济。
打个简单的比方,这就有点类似在学校里面修厕所。为了找到最经济的建设方案,学校会派人测算营收数据,盈利超预期就多修几个坑、盈利不及预期就少修几个坑,时间长了就找到最优解了。
如果是平常的话,这厕所的使用自然是又快又好,一如德州往常低廉的电价一般平易近人;可一旦学校食堂出点小问题,有限的厕所坑位就会出现挤兑,一如德州飙涨的电价一般咄咄逼人。
在这个时代,电力已经成了现代人类社会运行的刚需。如果说《摩天大楼上的午餐》是上世纪基建力量的鲜明代言,那么本世纪这个C位也该轮到国家电网的全体工作人员了。

其实对供电公司来说,想要避免供电缺口很简单,多搞点富余装机容量就行了。虽说平时可能放着落灰不赚钱,但关键时刻肯定能派上用场。
而且退一万步讲,电力系统对这类极端天气并不是没有应对的手段。
拿国内来说吧,像传感器检测、无人机巡线这些咱们已经玩得很溜了,时不时地还会派工作人员除冰保电;就算是在处理高空线路积雪覆冰的时候,也有物理方法和短路加热线路等多种选择。

方法真的不缺,只不过都要花钱而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商务合作/猫哥真有才:maogezhenyoucai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