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转折点:湾湾港灿后继无人,未来尽在内地演员手中

  ■关于《山楂树》的评论,我觉得赵葆华写的那一篇《“山楂树”下评艺谋》不错,有很多观点我赞同。他说老谋子是精英意识,我非常赞同。有很多人总以为老谋子出身黑五类家庭,上大学前是个工人,就觉得老谋子出身不好啦受打击啦。
  
  FT,说这话的人是完全不理解三十年前的工人阶级在中国是个什么地位,工人叔叔的铁饭碗在当时代表着什么。老谋子从来就是个精英,体制里的佼佼者,不用置疑的。老谋子上大学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只是没陈凯歌那么严重,所以“为人民服务”的冯小刚在最终在国内票房上超过了他。
  
  《时代杂志》对老谋子的独家专访就挺能看出老谋子的“脱离群众”。
  
  比如他说了一句“我觉得电影行业完全像房地产,不看谁的意见,谁说都没有用,它自己像滚滚洪流,就顺着自己往前走。”
  
  我一看这话就扭头了,人民群众是怎么看房地产的?房地产真的是“不看谁的意见,谁说都没有用”?房地产只不过是“不看老百姓的意见,上面只是做秀有屁用”罢了。
  
  老谋子是过来人,他的看法符合那个时代的人的对过去的看法,却不一定是将来人的看法。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想拍的还是那个时代的事,他希望能放开一点让他拍。我说难哟,等真能放开了让他拍的时候,对过去也早不是现在那个评价了,那老谋子还能怎么拍?
  
  所以我最赞赏的还是老谋子体现的为中国电影负责任的精神。
  
  张艺谋:我们就举最近的《山楂树之恋》为例。《山楂树之恋》上映的档期不是最好的,前面有《盗梦空间》抑制着,后面有三四部武侠大片,我们像一个尖尖角一样在这弄点所谓感情、爱情戏,所以我就很好奇,在这前后夹击、档期不好的情况下,这一类电影,加上我这个招牌,再加上原作,再加上看起来宣传得不错,这样的电影可不可以卖得好一点,有没有可能收回成本、略有盈利?这个意义不在于我,不在于给这个片子,它的意义在于给后人一点启发。
  
  咱就这么说,结果如果是《山楂树之恋》一败涂地,票房惨败,所有人都会看样子,说:“张艺谋拍这类影片都卖这样,咱们还是不要弄了吧。”主要还不是导演不拍,而是投资人不投了。如果说《山楂树之恋》前后有夹击,市场氛围并不见得好,结果还能不错,那许多投资人就会说:“可能有好的导演、好的故事、好的宣传,这类片子就有利可图。”就有更多人来投资这类片子。实际上这给了大家更多元化的空间。我倒觉得这个意义恐怕在这里吧,其他你说有什么?功名利禄就是那一套,没有什么了吧。
  ■上半年内地过亿的电影
  《喜羊羊》1.26亿,《杜拉拉》1.22亿,《孔子》1亿
  
  过亿的合拍片
  《叶问2》2.28亿,《大兵小将》1.60亿,《锦衣卫》1.43亿,《越光宝盒》1.31亿,《全城热恋》1.31亿
  
  《狄仁杰》是华谊自己拍的,发行也是华谊,就是报了合拍片,方便到香港拿奖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