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转折点:湾湾港灿后继无人,未来尽在内地演员手中

  《夜宴》水准不怎么样,这个本子是偷了老谋子的《黄金甲》创意匆忙上马的,但是《夜宴》对冯小刚的意义非义。
  
  冯小刚之前的贺岁片都是小打小闹,不算大制作,别人也不敢把钱投给他。那时候老谋子的两部古装大片火遍海内外,《英雄》的大卖让老谋子的片子从此不缺投资。冯小刚要上一个台阶,必须得有一个有份量的大片,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也只有上古装大片才能确保投入和回收,所以冯小刚硬着头皮上《夜宴》。
  
  《夜宴》过了亿元大关,卖到了海外,冯小刚终于PK掉凯子哥坐上了国内导演第二把交椅,吐气扬眉。
  
  而且啊,目前为止《夜宴》是冯小刚在海外卖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因为是古装大片,因为有当时风头正劲的小章,卖到了日本欧洲,让冯小刚也过了一把海外票房瘾。冯小刚还有哪部片子在海外卖得好的?他有海外票房吗?最近的《唐山大地震》在戛纳究竟卖得怎么样?让冯小刚卖了一肚子气才是真。
  
  冯小刚说:“《唐山大地震》和徐克的《狄仁杰》前段时间在戛纳卖片,《唐山大地震》的宣传费用是100万人民币,然后宣传部门又说,如果我们要在戛纳的会刊上做个封底的话要再花5万欧元,如果要做个海报要再花钱。可卖片能卖多少呢?他说卖俄罗斯可以卖1万5美元,卖澳大利亚可以卖7千美元,卖10个国家都卖不出宣传的价钱。不需要花那个钱去做所谓大公司的战略,别跟我玩战略,我只玩战术。我就是花1分钱赚2分钱。”
  
  张艺谋的《三枪》在海外轻松就拿了140万美元的保底,冯小刚卖了10个国家都卖不出宣传的价钱。难怪冯小刚气得说中国电影有中国市场就够了,其实他是真不在乎海外市场吗?错!他连香港台湾也重视得很!不然不会眼巴巴跑去香港做《唐山大地震》的宣传。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夜宴》,冯小刚护着《夜宴》,《夜宴》让冯小刚在国内上了台阶,在海外赚了银子和面子。
  

  ■的文化输出野心
  
  有人说,中国电影技术没有好莱坞先进,又不能学棒子过度美化自己,其实学学日本关门自娱自乐挺好的。说出这话的人,是完全不了解的心有多大。冯小刚说的话就是那个意思嘛,不奢望海外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所以他这话一出,马上就遭到了座山雕干儿子的反对。
  
  冯小刚炮轰成功发行过《英雄》、《芝加哥》、《无耻的混蛋》的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是骗子,干儿子开口就认为哈维没问题,最大问题的是中国电影没让他赚到钱。
  
  干儿子说:“刚才说了哈维·韦恩斯坦的问题,哈维·韦恩斯坦是一个精明的发行商。但现在,我们在北美市场的发行,连哈维这样的人都没有了。我觉得中国电影要在海外有收入,就要培植市场。第一个,我们要培植低价的海外市场,海外市场永远是额外收入,在海外卖片的时候,哪怕低价,哪怕一两千美金,让发行商赚钱,让中间商赚到钱了,他们回过头来再买你的片子。这几年的中国电影在海外,没有让发行商赚过钱的,所以我们的价钱一降再降,连哈维这样的公司都不买了。第二个就是海外捆绑,通过市场销售的方式,把海外的投资人捆绑在一起,一起拍电影,不要拍完了之后,再去找他们。为什么我们的影片在外面越来越难以取得收入,就是第三方市场也在长大,所以它不需要第三方电影了。所以我们先把本土市场做好,让他们这些电影来的时候,没有收入,中国观众喜欢看本土电影,这样我们才能有海外市场。”
  
  干儿子不愧是干儿子,座山雕这几年呕心沥血操持的是什么?就是让“中国电影走出去”。
  而“中国电影走出去”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老谋子为了奥运会三年不拍片,没有老谋子这张国际名片,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基本吃了鸭蛋,而此前偏偏又因为在老谋子的三部古装大片带动下,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有了貌似不错的表现,导致十七大报告居然提出,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电影事业以及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国办厅下发《指导意见》),将“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上升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有《赤壁》,为什么有《梅兰芳》,为什么有《孔子》?为什么有大批的合作片?
  都是冲着“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个目的去的。但是……除了合拍片,基本都在欧美全军覆没了。
  ■灰溜溜的吴白鸽
  
  听着吴白鸽叹气:“现在全世界都缺本子,好莱坞也缺本子,所以我回来了。”当时几乎没一口水喷出来,厚颜无耻的老家伙,早忘了当初自己是怎么灰溜溜地从好莱坞滚回来的吧。
  
  话说吴白鸽在香港拍黑帮警匪片起家,上个世纪香港电影不景气,跑好莱坞发展去了。起初还是老实拍他的动作片,《断箭》、《变脸》、《碟中谍2》票房还都不错。特别是《碟中谍2》,北美票房两亿美元,全球5.5亿美元,让吴白鸽一下子就膨胀起来了。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出以下的豪言。
  
  问:你有兴趣再拍华语片吗? 
  吴:不会了,以后我只会拍英语片。
  
  现实抽了他两个大耳括子,《碟中谍2》后,吴白鸽在好莱坞的命运急转直下。好莱坞也没多少警匪黑帮片好拍,吴白鸽被逼着转型拍战争史诗片,首先是《风语者》,投资一亿多美元,最终北美票房仅收得四千万美元,几乎没让东家米高梅破产。到了《记忆裂痕》,派拉蒙就谨慎得多了,只给了他六千万美元,结果北美票房还是只有可怜巴巴的五千万美元。
  
  两部赔钱片宣告了吴白鸽在好莱坞命运的终结,混不下去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至于以前的豪言“不拍华语片,只会拍英语片”就当成是一个屁放了。
  
  吴宇森回来,座山雕大喜过望。老谋子三年不拍片,谁领头“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个最高指示?当然,《赤壁》这个题材选得确实好,因为众所周知日本人对“三国题材”几近痴迷。《赤壁》是个大投资,它声称的8000万美元投资,折合人民币就是五个亿。中影砸锅卖铁也搞不出五个亿,只有拉人入伙充大头。
  
  这个大头自然是日本人。日本人出钱最多,所以拿走日本版权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日本票房与中影无关,但在国内市场这一块,已经让中影赚疯了。
  
  中影为《赤壁》的上下部投资了一个多亿,加上两部的整个营销宣传费用,则总共花费了一亿五千万左右,这两部电影在内地上映的总票房达到了5亿9千万左右。最终,中影集团根据一定比例获得的票房数额达到了2亿3千多万,加上贴片广告,共收获2亿6千万,在除去投资宣传费用,获得的净利润达到1亿零800多万。
  
  注:《赤壁》上下两部巨额投资所得的利润其实就一部《非诚勿扰》,风险还大得多。
  
  因为在中国,在日本,在亚洲地区,吴白鸽信心一下又涨起来了,开始志得意满剑指北美,中影也想着乖着东风登陆北美,没想到出师就是一盆冷水:北美没有公司肯代理《赤壁》的发行!为什么呢?
  
  因为一吴白鸽那张金漆老脸也就能骗骗中国人日本人和棒子,在北美他早就被挂上了“票房毒药”的牌子;二头脑简单的美国人民不怎么爱看战争史诗,《风语者》前车之鉴,更别说外国人的战争史诗。
  
  如果《赤壁》不能在北美上映,将是对座山雕的“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战术安排的一大嘲讽。中影不得不赔钱做发行,通过一间小发行公司MAGNOLIA在北美发行《赤壁》。
  
  《赤壁》上下被剪成了一部在北美发行,票房是:62万美元。
  
  中影赚了钱失了面子。而尽管屡屡受挫,吴白鸽对回归北美之路绝望了吗?NO,人家还要拼《飞虎队》呢!
  
  看这个老家伙还能在国内骗多久,骗几个人。

《碟中谍2》的高票房是吴白鸽的功劳还是汤哥的功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