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嘴不明白,老谋子很明白。虽然他被《山楂树》感动了,但同时也很清楚地知道这片子有多俗套,多狗血,多韩剧,他不想做那样的片子,即使很卖钱,他想做一个有深度的艺术片。
他开了十次会,最后还开了所谓的专家讨论会,十有八个专家反对,因为专家脸皮再厚也顶不住“白血病”。
最后老谋子决定豁出去了,结果如何,《山楂树》上映才知道。
坦白来说,《山楂树》虽然打着个“纯爱”旗帜,但目的一点不纯。原作小说太狗血,老谋子的改编目的……OK,我不是老谋子肚子里的蛔虫,我也要等人看了《山楂树》回来才知道——是如顾小白所说的老谋子要拍个艺术片,拐着弯子控诉文革让人心理变态加扭曲,比如我们那可爱的静秋姑娘跟老谋子一样都是文革的精神受害者。女同胞们啊~文革没有你们想像中那么美好啊~不是文革,静秋姑娘早跟她的老三王子双宿双飞去了,地主后代+高干子弟,这分明就是跨越阶级的伟大爱情。换言之,《山楂树》其实是个知青伤痕片。
还是如老谋子所说的:“文革”都成历史了,还要让人沉重多久啊~《山楂树》写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在“文革”那样一个非常年代的一段比较纯美的感情,让人向往,我被那个故事感动了,就觉得可以拍一个典型的文艺片。这种纯真本身抹掉了政治和时代以后,是一种很典型的东西,跟我们以前看的文化大革命的类型不太一样。它恰巧是诞生在2000年以后的一个作品,它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传统的一个角度,是另一个角度看那段历史。 所以《山楂树》可能拍出来,也不完全是过去的《活着》或者是《我的父亲母亲》。
如果拍成《我的父亲母亲》那样,老谋子肯定被首文界问候得很惨,精蝇肯定满天飞。为啥咧?
《我的父亲母亲》,优美得像一首散文诗,正因为优美得像一首散文诗,所以几乎完全抹去了故事发生的年代。电影中,母亲的现实是黑白,回忆是彩色,这意味啥呢?
于是首文界暴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