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转折点:湾湾港灿后继无人,未来尽在内地演员手中

  作者:幽兰女史 回复日期:2010-08-05 15:31:39
  
  ---------------
  
  术业有专攻。全世界只有好莱坞是分得这么清楚的,这么专业的。他们不分不专业,所以最后统统败给好莱坞了。
  
  好莱坞能这么分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圈子足够的大。
  
  大家也不要以为分了圈子竞争就没那么竞争,机会就多了,错,竞争只会更激烈。就好像一些美剧迷,老是在那抱怨那个剧里自己喜欢的谁啊谁,为什么就是不红啊,为什么拍不了电影啊。看看《老友记》,当年多红,真正转型成电影演员只有一个人,靠的还是嫁了一个电影明星老公攒的人脉资源。
  
  不要以为你拍了一两部电影,就可以跟电视剧88了,那得是有了根基才可以88,否则你即使拿了奥斯卡,最后还是会被生活逼得回去拍电视剧。再想脱身电视回电影圈,又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剧生产模式启示
  2009-02-18 11:30:40 来源: 新华网
  
  约会意识
  
  电视剧演季一般为36周,除去冬歇期和偶尔插播的一些特别节目,按每周一集的播出速度,一部电视剧在一个演季中的播出量一般为25集左右。以FOX的《反恐24小时》为例: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特工一天24小时内发生的故事,而对于观众来说,每周只能看一次1小时的故事,那么当一个演季结束时,可以说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看关于一个特工生活中一天的故事。
  
  对于观众来说,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只会在一周内的某个固定时间播出,如果错过了,就只有等待明年或后年的夏季重播了。这就在观众和电视剧之间建立了一种"约会"意识,培养并巩固了观众的收视习惯,而支撑这种"约会"意识的是优秀剧集带来的品牌效益。只有被观众高度认可、高度期待的电视剧才有可能与观众达成时隔一年的"约会"机制。一般来说,每年在NBC、CBS、FOX等几大电视网中,每家电视网各自十几部的新播电视剧中,只有一两部能够获得在下一演季续拍的机会。因此,能够存活4个演季以上的电视剧一定是电视剧中的精品。目前被国内观众热捧的《迷失》、《英雄》、《越狱》等,也只不过刚刚播出了三四个演季,它们今后的命运仍操纵在美国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上。
  
  流程化生产
  
  美国电视剧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流水线制作方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除了最初的创意可能由个人提出外,其余的生产环节,包括剧本创作、情节设置、对白撰写、现场导演、后期制作、推广宣传等都是由团队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完成的。
  
  与国内较为普遍的电视剧制作完毕后一次性卖给电视台的"完全型"制播分离不同,美国电视剧的生产实际上是"不完全型"制播分离,电视网也一定程度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在整个电视剧生产过程中,商业电视网、制作公司和经纪人代理公司三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电视剧的制作。
  
  首先,制作公司会向电视网提供一个剧本提纲,这个提纲包括电视剧的大致情节、主要人物设置、人物关系、场景设置等基本内容。如果创意提纲获得了电视网的认可,为保证"优先购买权",电视网会向制作公司支付一笔拍摄许可证费用。这样,既分散了制作公司的风险,又可以保证电视网按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如FOX电视网,对自己目标观众的定位是3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观众,FOX选择的电视剧也大多是以新鲜、刺激为特色,如《反恐24小时》、《美国头号通缉犯》、《越狱》等。
  
  在提纲获得认可后,电视剧制作公司就开始制作一集样片提供给电视网。电视网收到样片后,会组织观众或专业的节目分析师对样片进行评定。只有经过这一轮筛选的电视剧才能正式获得电视网的订单,一般为25集。签署订单后,电视剧制作公司开始着手拍摄,电视网将在每年5月公布的下一演季节目表中,为新剧安排具体的播出时间,并进行推广宣传。有些电视剧只能获得半个演季的订单,如果收视效果不错,在年底的冬歇期后还会继续播出。
  
  获得电视网的订单之后,经纪人代理公司便介入其中,为制作公司挑选合适的演员,制作公司会为一部电视剧成立专门的,包括制作人、导演和技术人员在内的制作班底,并组织拍摄制作。其中编剧环节是整个制作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美国电视剧通常会有一个编剧团队,大家一起讨论故事创意,再分头进行写作,如FOX热播电视剧《迷失》就有8位编剧共同工作。
  
  在美国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中,导演与摄像、剪辑等工种一样,只是技术团队中的一员,只需对各自拍摄的某集电视剧的质量负责。每部剧会有一个负责人,往往由全剧的制作人担任,由他保证、把关整部剧的情节走向和整体风格。
  
  边播边拍
  
  美国电视剧在制作上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实行边播边拍的方式。在每个演季开始的时候,制作公司一般会拍摄完成4~5集的备播量,有1~2集已经最后定稿的完成剧本,以及数量更多的剧本初稿和剧本梗概,剩下的在播出期间拍摄制作。这种方式决定了美国电视剧可以根据观众的意见和市场表现随时做灵活的调整,根据观众的喜好决定人物的去留和情节发展的走向,有时甚至能将观众的意见写到剧本中去。所以,在美国电视剧中某个人物突然复活或某个配角成为主角的情况十分常见。如《越狱》中,编辑和导演原本要Sara死去,在新的一季中不再出现,但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Sara又复活了,并成为第四季的主角之一,而她与迈克的爱情也成为了观众的最大期待之一。
  
  边播边拍的好处是能够根据市场反响及时调整故事情节走向,这对于开放式叙事模式的美剧来说自然在观众中形成很强的亲和力。需要提到的是,国内2008年出现的《丑女无敌》是湖南卫视引进的电视剧模式,其美国版叫做《丑女贝蒂》。尽管《丑女无敌》亮出了"季播"、"边播边拍"等几大概念,但日播的频次无法保证其实现真正的边播边拍,而中国观众也绝不可能等待一周来看一个情节的推进,这就从两方面限定了国内电视剧的"边播边拍"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
  
  美国电视剧产业运作完全是一种工业化模式,它的巨大成功是由各方面因素相互支撑的结果。除了上述编播和制作模式外,营销方面,在制播分离制度的约束下,各商业电视网只拥有电视剧的首播权(有时也有一次的重播权),电视剧的版权(包括次轮、三轮播映权和音像制品发行权等)归制作公司所有。在首轮播放后,制作公司会将电视剧打包卖给国内的有线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重播,许多热门的电视剧在重播时仍有较好的收视率业绩,制作公司也可以从中获得不俗的收益。一般来说,在一部电视剧包括播映权、广告等在内的整个收入中,制作公司获得的比例在六成左右,剩下四成由电视网和发行渠道平分。这样一种以制作公司为主导的利益分配制度既保证了制作公司的利益,也使得制作公司有能力去进行大投入、大制作。如上文提到的《急诊室故事》,单集的制作成本便高达1300万美元,《迷失》和《疯狂主妇》的节目推广费用分别高达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超过很多电影的投资。这也为美国电视剧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同时,好的电视剧也能直接保证商业电视网的收视率,为电视网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这样的双赢才能够进一步保证各方面的良性循环。
  
  (文/ 廖亮 武斌文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美剧,日本动画,采用的都是周播形式,中国是日播,甚至一日播三集都有。这种播放形式对制作单位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一个剧组随便就一百多号人,吃喝拉撒住都是钱。结果就逼得制作单位不得不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制作,这样的对电视剧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边拍边播的好处之一是随时可以腰斩,商业利益最大化,坏处就是制作周期会被拖得很长。
  
  中国之所以采取日播,完全是环境造成的。我都说了,中国电视剧八十年代才开始发展,那么当时占据屏幕的是什么?是外购剧。人家早拍了N季,比如《查理的天使》、《神探享特》、《排球女将》、《血疑》等等。
  
  结果中国的真人剧就搞成像中国动画剧一样的杯具,你不拍完,内地的电视台不买,因为观众不干,广告商也不买帐。
  ■中国的电视连续剧,也是个大跃进。从无到有,三十年。
  
  中国目前的电视剧主要分为古装剧和现代剧
  
  古装剧有神话题材、历史题材、武侠题材、爱情题材、荒诞题材……
  现代剧有民国题材、抗日题材、革命题材、怀旧题材、部队题材、警匪题材、反腐题材、商战题材、农村题材、青春题材、家庭题材……
  
  青春偶像剧,在中国电视剧里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因为青春偶像剧没抓好,就否定中国电视剧的一切,认为连棒子都拼不上,我觉得很可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