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热点|体教融合专题补充


《深化体教融  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事业转型发展新需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无疑是今年最热的体育考研热点。那么此文件发布的一个大背景是什么?
2020年,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某学校考察时说到,“ 现代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 出自文章《体育之研究》。原文是: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其精神随之。
“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 则寄托着总书记对中国青年健康的关心。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当务之急,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简而言之,此文件发布的大背景就是青少年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一种不容乐观的地步。
命题人完全可以针对此文件的大背景出一道题目:论述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并谈一谈解决措施。
那么,大概了解了此文件的发布背景,什么是体教融合呢?体教融合过程中会有哪些困境?又该如何应对?
体教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深度融合。原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学校体育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系统,现如今提出的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嫁接到学校体育上面,打破原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一的渠道。通过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体教融合无疑最大的困难就是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主要体现在目标任务、思想理念、机制职能、资源配置、工作措施五个方面。
只有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破除障碍,才能实现《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提出的一体化推进目标。
1、以目标融合为导向,提高各方主动性。
把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总目标,促进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打造新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只有教育和体育部门、社会组织、市场在目标任务上实现有机统一,体教融合才能有共同的靶心,形成同向的合力。
2、以理念融合为引领,提升价值统领能力。
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最终价值统领。
只有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育人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二是确立学校体育核心地位的发展理念。
深刻认识学校体育在体育知识习得、体育锻炼参与、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多重功能。
三是坚持体教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体教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体育和教育相加,而是要牢固树立体教协同育人价值理念。
3、以机制融合为关键,提高各方自觉性。
一是构建政府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牵头,中宣部、发改委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健全联合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体教融合落地生根。
二是建立各层级责任落实机制,坚决纠正对体教融合“讲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着眼长远,将体教融合工作重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分解到个人。
三是优化完善人才输送机制,理顺包括学校、青少年俱乐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机构在内的人才输送通道,推动形成学校、传统特色校、体校、高校运动队相互衔接、双向融通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消除行业壁垒,化解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升学难题。
四是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体育教育部门应该作为改革的牵头部门,负责各项工作的评估与监督,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4、以资源融合为支撑,发挥各方能动性。
一、从政府角度看,要加大政策资源、经费资源等向体教融合倾斜的力度,迅速解决目前体育、教育部门与《意见》要求不相符合的政策冲突。
二、从体育角度看,体育部门要利用在专业技术、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教育部门运动项目的普及和提高提供师资培训、裁判派遣、场地供给、赛事组织、规则制定等业务支持和资源支撑。
三、从教育角度看,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国民基础教育优势,在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后备人才供给等方面,加强与体育部门之间的融合,做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基数,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夯实根基。
四、从社会和市场的角度看,必须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参与到青少年培养当中来,加快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的政策体系,鼓励发展青少年俱乐部,联合教育部门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为其服务学生健康发展明确路径,为社会资源注入学校,推动更多社会组织成长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阵地。
5、以措施融合为抓手,释放各方创造力。
一是要强化体育、教育的工作职责,为深化体教融合夯实基础。体育方面,要回归体校的育人本色,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持续下功夫,同时要积极与当地中小学校加强合作,全面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切实做到“一增”“一减”,把学生的体育课、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有效地增上来,把不合理的文化课课业负担真正地减下去。
二是要破除体育、教育的工作壁垒,打通体教融合的通道。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可通过教育部门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体育系统大量的优质教练员、裁判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升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体育赛事融合方面,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打破竞赛设置壁垒,改革竞赛体系,强化统筹设计和分类管理,在学校体育、体校教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赛事,逐步完善覆盖广泛、层级分明、衔接有序、科学公平的赛事体系。
三是要探索和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开展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高考中引入体育素养分数试点的可行性分析和实现路径研究,推动体教融合向深层次发展。
既然谈到了学校体育,为什么呢?学校体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学校体育发展是体教融合的基础。那么命题人完全可以针对这个点出一道:论述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问题。
唠唠叨叨又说了几千字,这些内容真的很重要,加油背啊!说不定考场上就用到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