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热点|全民健身专题



关注精彩内容,要先点击这里哦~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增进健康、增添幸福的基本保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党和国家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过去五年,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但仍存在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等问题。2020年10月,为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推动群众体育加快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我们应重点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全民健身计划任务、全民健身体系构建、互联网+全民健身、“六边工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等重要内容。
——毛毛解读

热点综述
全民健身计划任务:
①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
③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④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⑤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⑥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
⑦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
⑧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搭建丰富多样、层级清晰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平台,构建覆盖广泛、便于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⑨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加强全民健身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结合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全民健身智慧化所需的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中心、智能体育设施等建设,为实现全民健身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提供支持。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现状:
1、全面健身组织化程度较低
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体育组织机构职责不清、政策制定和实际运转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百姓身边的体育组织较少。
2、全民健身场馆有待改善
体育场地建设和使用与群众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身边新建场地不足。另一方方面,是我国大多数全民健身场地简陋。
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全民健身活动主要以政府和社区为主,由于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人本理念,多数管理者不了解全民健身的实质,活动随意性较强,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由此可见,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局面还尚未形成。
4、全民健身活动缺少资金支持
虽然国家投入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与总需求相比较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另外,体育事业经费目前还是主要投向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体育场馆,从支出比例可以看出群众体育的发展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5、公益性社会指导员数量不足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都是兼职身份,工作主要靠个人喜好和热情,再加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龄偏大,精力有限,学历不高,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指导效率低,指导水平有限。
6、全民建设宣传内容和途径单一
阶段对于全民健身的宣传较少,百姓身边的体育故事只是偶尔见于报端。在媒体对于体育的宣传中存在着商业化、推崇锦标主义和金牌选手的现象,过多侧重于竞技体育的报道,而忽视群众体育的宣传。
建设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多元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1)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下放政府对体育资源的管控、体育赛事审批等权限,调动社会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体系。
(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中的抓手作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与培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既要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划分,享有的权利充分发挥其作用。
2、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建立有效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
(1)社区要组建专门的体育组织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群众体育的管理与开展,了解百姓健身需求,建立群众体育信息库。
(2)社区主动进行文化宣传,树立正确的健身观,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3、增加政府购买体育服务,保证群众体育基金运转
(1)政府要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和购买体育社会服务力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建立政府、社会、市场三方面的供给体系,解决群众体育资金短缺的问题。
4、扩大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解决群众体育场地不足
(1)学校在满足校内教学、群体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分时段、分不同类型场馆开放,实施校内和校外错峰使用,最大化提高使用效率。
5、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化平台,方便群众参与
(1)探索和开发全民健身信息化平台,建设社区体育线上服务的新型运行模式。
(2)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也可对社区体育服务质量做出监督与评价,有利于社区及时改正不足。
“六个身边工程”:
1、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
通过培育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充分挖掘群众体育社团、俱乐部(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健身团队、社会指导员队伍、社区组织和健身站点、草根组织和网络组织等老百姓身边民间组织的优势,努力做到健身组织的全面覆盖。
2、建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
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中要探索“一地多用”模式,市区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要体现多功能性,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把“体育生活化社区(乡镇)”与“15min健身圈”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每个社区和乡镇都有健身场所,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3、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以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结合各地的地理自然资源和民俗活动等特点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
4、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能够带动群众的健身热情。通过探索多元化主体办赛机制,实现全员参与的目标,让老百姓成为比赛的主体,感受竞技的快乐。
5、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
通过加大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水平,将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身边。组织开展科学健身主题宣传活动,引导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切实解决百姓健身知识匮乏,健身方法不当等问题。
6、弘扬群众身边的健身文化
通过挖掘、宣传群众身边典型的健身事迹,宣传全民健身新理念,使其健身活动不仅事关个人身体健康,也事关他人生活。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
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协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2、政策法规不健全
3、资源分配不均衡
融合措施:
①贯彻理念解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认识障碍
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和价值,打破健康只是身体方面、全民健康途径只是卫生医疗的局限认识。
②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广泛吸引社会参与融合工作。打破体育、卫生、医疗等部门界限和行业壁垒,形成合纵连横、协同创新和跨域治理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
③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是实现运动促进健康的关键。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提升供给效率;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全民健身环境。
④建立维护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
建立维护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发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稳定性、强制性作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规范化、强制化和程序化。
⑤实施系列工程,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到实处
开展宣传工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程、体医融合工程等深度融合工作,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入融合工作,保证居民切实享受融合工作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黄娅.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4):186-188.
[2]张劲松,赵彬彬,张淑君,侯天鹏.从“六个身边工程”现状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0,42(05):34-37.

上期思考题解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体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思路解析:
第一步:抓关键词。若出现专有名词,答题时,需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本题题目中的关键词为“体育成就”。
第二步:审题,确定题目考查内容。通过关键词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这道题目在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取得的成就。
第三步:联想课本所学内容及课外知识点,进行分点做答。首先我们应该联想到体概课本第十章的内容,但由于课本比较老旧,一些论述不能满足当下。所以,我们就应该查阅一些课外的文献资料。这道题目问的特别宽泛,我们可以从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文化、体育外交、体育人才等角度进行回答。具体参考答案可参考上期热点综述。
声明:本思路仅供参考
热点学习完了,快来跟我一起做题吧~

声明: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转载出处,抄袭必究!
往期回顾




ZERO的上体日记
与你分享体育领域热点咨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