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历史段子看人生,后续会连载,敬请交流!

  嫉妒也往往会引发男性强烈的抵抗
  来看两个故事:
  朱元璋送两名宫女伺候常遇春,早上起来他笑眯眯地说:好白!不料下朝后老婆拿出一盒子,常遇春看后眼前一黑,差点晕倒。朱元璋听说后,派壮汉把常遇春老婆肢解,送给大臣,上书四字:“悍妇之肉”。这也是悍妇之肉的典故。
  民国时,苏州有个商人叫陈志远,比较惧内。有一天,媳妇问他:“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陈志远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媳妇很不满意,于是将他臭骂了一顿。这可把陈志远气坏了,他嚎啕大哭,越想越是生气。俗话说恶向胆边生,他偷偷在袖中藏了一把锐利的剪刀,然后气冲冲跑到媳妇面前,指着媳妇道:我会让你后悔的!然后,他夺门而出。褪下裤子,拿出剪刀,自宫了……
  这两个故事同样很极端,但引起强烈的对抗是一定的。
  (三)返璞归真期
  时间上:直至到老
  情感、性爱、情绪都相对的归于平静,相依为命是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健康的活,享受天伦之乐就是这个阶段最好的归宿。
  五 婆媳关系
  这也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严格来说也不属于本章的内容,只是婆媳关系是男女感情关系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比较微妙的关系,这里也简单的谈谈。
  处理好婆媳关系,先要看清他的本质,本质明白了,其他的方式方法只是处于“术”的范畴。
  简而言之,就是最伟大的是母爱遇到最纠缠不清的是情爱,婆婆希望新娘是新的娘,以娘对待孩子的心态对待她的儿子,媳妇说:臣妾做不到。
  说到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相信没有人会反驳。
  在我的脑海里记忆尤深的是以下几个事例。
  (一)日本曾长期有一个残酷的陋习,叫作“弃老”,顾名思义就是丢弃年老的人,即家中的父母到了70岁之后,就会被子女送到山上丢弃,让老人在那里等死。当一个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决定把她背上山丢下去。傍晚,儿子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再丢下她,当看到母亲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洒豆子,他很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结果母亲的回答让他泪流满面:“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
  (二)日本曾经在中国做了一系列灭绝人性的人体试验,有一个是731部队母爱试验:是把母亲和婴儿关在一间房子里,然后加热到快要熔化,看母亲是会把孩子抱起来,还是会因为烫而把孩子踩在脚底。实验的结果,几乎所有的母亲都选择了把孩子抱在了身上。
  一个远方亲戚的同学在饭桌上,亲口哭着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他的母亲很早就因为父亲经常酗酒打人离婚了,从小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也靠着微薄的工资把他拉扯大,还经常和他说,对不起了,妈妈没用。到了十三岁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很多都有了苹果手机,他出于虚荣,也想要一个,一次考了全班第二名后,他向母亲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要买苹果手机的请求,母亲先是犹豫了一会,然后竟然同意了她的要求。
  (三)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妈妈回来了的时候,真的带回了苹果手机,他高兴极了,连忙打开看了,打开后,却失望了,虽然是苹果,但是并不是最新版的,他当时冲动的都想把手机扔掉,连连大喊,妈妈,你骗人!你骗人!他妈妈听了,默默地流着眼泪,什么也没说。当天夜里,睡觉的时候,妈妈轻轻的抱着他,连续说了几声对不起,以后一定给你买最新版的,妈妈今天累了,让妈再抱一会!他心里失望的劲还没完全过去,那个晚上也没搭理妈妈。第二天起来后,他才发现,妈妈安静的走了,眼角还挂着泪,永远的离开了他!事后他才知道,妈妈为了给他买手机,连续又打了两份零工,还卖了一次血。十几年后,当他在酒桌上哭着说了这件往事时,全桌的人无不动泪,他更是哭的像个小孩!
  这就是母爱,能够融化一切!
  当孩子结婚之后,母亲也会希望媳妇能够把她对儿子的这份爱延续下去,并在潜意识里面以此评判媳妇的优劣。
  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大多数时候,男性更多的处在要付出更多一些的地位,这种关系中,显然完成不了母亲寄予的“厚望”。
  明白了这一层的关系,可能就会对处理好婆媳关系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婆媳关系,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各退半步海阔天空!
  这一章关于爱情的章节就结束了,原本下一章是关于两性的话题,连续两章都谈男女估计会有点枯燥,就先发下一章“生活中的一点光”的内容!
  钻入牛角尖很痛苦,一成不变太烦恼,
  有时,您可能仅仅需要一点“心”变化,
  这一点点的心光,就可照亮整个心灵。
  在编辑本节的时候,收集了就有几百个类似的真实案例,限于篇幅,只取一瓢饮。
  只要愿意变,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调序、一个细节、一个念头、一个暗示的细微变化,都能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可谓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一 一字之变:
  (一)可以代表不同的王朝命运
  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三藩之()。
  同学们大多填的是乱,标准答案也是如此。
  但《南明史》顾诚老先生说的是变。
  每个人都在想乱与变的区别。
  实际这一个变字道尽了顾诚老先生的盼望,三藩之变是一次希望,如果能够胜利,哪有后续清朝的事,可惜三藩被打败了,于是也就成了三藩之乱。
  (二)可以救命
  1、恨与幸
  宋诗人张咏,写下“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之句。知县萧楚才来拜访他,提笔将“恨”字改为“幸”字。张咏看后不大高兴。萧楚才看出了他的心思,说:当今朝廷小人当道、奸佞横行,大人位高权重,德高望重,已经是众矢之的了,你居然说恨太平,这恐怕要招杀身之祸。张咏听后恍然大悟,从此结为好友,生死莫逆。
  2、save me和slave me
  一强盗绑了女主人,然后就在找值钱的东西,女的从口袋找出了口红,于是偷偷的在窗户上写字,她写了救命,但没用,后来改了ー下,马上就好多男性进来了,一开始写的save me(救我),后来加了一笔变成slave me(奴役我)
  (三)可以值千金
  1、《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吕不韦命人编辑完吕氏春秋后,如果有人再能改一字就赏千金。
  2、王勃在滕王阁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故意漏了一个字,扬长而去,座中的客人有填水字,有独字,都韵味不足,主人就命下人找到王勃,重金求字,王勃说了个“空”字,众人叫绝!
  (四)拉满意境
  1、王安石写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用成了动词,整个江南岸都变成绿色的。原稿中“吹”,“到”“抵”,最后才选了“绿”字。
  2、齐已创作了一首《早梅》诗,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即称郑谷为一字师。
  3、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曾作《咏月诗》,得妙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颇为自得。林则徐看后,也觉得不错,但品味再三,又觉得美中不足,于是提笔把“何必清辉满十分”一句中的“必”改为“况”,诗境顿显开阔。
  4、“德”字与“风”字
    范仲淹,曾写过一首赞颂东汉初年著名隐士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湍湍,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友人李泰伯看过此诗后,坦诚地说:“我想改改先生的一个字。”范仲淹忙问怎改,李泰伯说:“‘云山’、‘江水’等词句,立意宏伟,用一个‘德’字来承接,似乎显得局促,换成‘风’字怎样?”范仲淹一听果然韵味不大相同,“风”字比起“德”字来更能反映出崇敬之情。
  (五)心意立变
     1、演历史剧《屈原》中,郭沫若在后台同饰演婵娟的张瑞芳谈到剧中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女人!”郭沫若说:“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的’下边再加上‘无耻的’3个字。”这时一个演员插嘴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那就够味了。”郭沫若听了这话,觉得这个字改得真好。“你这……”包含着强烈的愤怒与轻蔑。
  有情绪时,如果细品,往往都有过激助词,不妨试着改变!
  2、1937年春,黄维由六十七师师长升任十八军军长,于南京受蒋介石的接见。蒋介石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六寸大的“领袖照片”,并挥毫书“培我将军存念”六字。黄维的号是“悟我”,蒋介石却以“培我”相篡。黄维以为写错了,事后黄维百思之余,终得其解:蒋介石不是无意错写,而是有意命名,“培我”者,培养我也。关爱之情跃然纸上。
  (六)神人之分
  道吾禅师问云岩:‘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你,哪一个眼睛是正眼呢?’
  云岩开示后,道吾禅师说:‘喔!师兄,我懂了!’
  ‘你懂什么?’
  ‘遍身是眼。’
  云岩禅师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的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通身是眼!’
  ‘遍身是眼’,这是从分别意识去认知的;‘通身是眼’是从心性上无分别智慧上显现的。通身是眼的真心,就能彻天彻地的观照一切。
  可以尝试着玩玩一字之变的“游戏”,比如生活中,把我必改成我可(我必须做什么事和我可以做什么事),把你必改成你可,用心体会一下其中的变化,自己做事和评价事物就会出现很大的改变!下文中的每一个段落下面都可以试着这样做。
  二 一字之造
  (一)改造
  1、忠烈祠始建于1939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许多将领、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对此异常痛心,嘱咐陈诚、薜岳主修忠烈祠。建成后,蒋题“忠烈祠”,心细的发现“烈”字下面少了一点。原来,他是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
  2、厦门大学的牌匾是鲁迅提的,粗一看,发现门少了一点,而学缺少上面的宝盖头。其实这两个字都不是错别字,而是鲁迅本人的一点期待:门上面没有那一点,目的是告诫学生在学习的路上,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学”这个词没有宝盖头,意味着学无止境。
  3、曹操唯一的亲笔是在汉中褒河边写下的“衮雪”二字,曹操见褒河水滚滚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字,写好之后随从提示少写三点水,曹操说一河之水,岂缺水乎?
  4、圆明园上的明也故意多写了一横,眀”字是康熙皇帝首创,寓意做明君、明察秋毫和多用眼睛观察事物。
  5、泰山的石刻上有“䖝二”两个字,众人百思不得其解,郭沫若解开了谜底:就是繁体字“风月”二字各自去掉(无)边,引申的意思就告诉游客,泰山、西湖实在太美了,风月无边!
  (二)创造
  1、武则天,又名武瞾,“瞾”即是她为做皇帝,制造舆论而造的字,除有日月当空,普照神州大地之意,还有阴阳统一的意思,符合她女人做皇帝的身份。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看到国号,很不满意,秦朝的“秦”字原来不是这样写,而是写作“琹”。嬴政认为琹是两王并肩坐在木椅上,天下唯我独尊,怎么能容两个王来平分权力呢?于是就造了现在的“秦”字,取意自己远胜《春秋》上的古圣先贤,就取‘春秋’二字各一半,合为一个‘秦’字,来代替‘琹’,作为国号。
  3、刘龑在广州称帝,建国号为大越,年号为乾亨,就来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又更名为“刘龑”,“龑”字是他自己造的字,龙在天上,有“飞龙在天”之意,出自《易经》乾卦九五爻,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易经》最好的卦爻词。
  字可以造,好心情,同样可创造!
  三 一字增减
  (一)睿智
  1、乾隆帝去狮子林游玩,来到一亭子前,问其名,黄熙立马禀告还没有取名,并恳请圣上为它题名。向来喜爱四处题诗留字的乾隆帝欣然答应。搜肠刮肚地想了好久,也没想出一个绝妙的名字。胡乱写下三个字:真有趣。这个文字显然有失典雅,黄熙灵机一动,恳请皇上把“有”字赐给他。这一下就变成了“真趣”,逼格立马上去了。
  2、诸葛恪是诸葛亮兄瑾长子,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3、苏轼天资聪颖,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一老者专程来向苏轼“求教”他带来的书上的字。苏轼接过一看,一个也不认识!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对联上各添两字,境界为之一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严格说,这个故事不是一个字的增减,但也能体现增减带来的巨大变化。《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宋尚书晏敦复应邀为一个去世官员撰写墓志,写好后他将文稿给才女名妓朱希真看,朱看完说:“甚妙,但似欠四字。”晏敦复问哪四个字,朱希真经追问再三才说“有文集十卷”后面应增“不行于世”。晏尚书考虑再三,增加了“藏于家”三个字。
  (二)反讽
  1、宋朝降将张弘范在崖山一块大石头上,刻了一行显眼的大字:“张弘范灭宋朝于此”,以示永垂不朽。张弘范本是汉人,却为汉贼,亏得他得意洋洋。明宣宗时思想家、书法家陈献章见了以后,便手写一个“宋”字让石匠刻在大石之上,变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就好比本来在封神榜上,而加了“宋”后,就被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了。
  2、同样也是一个字,让明末清初的文人领袖钱谦益被世人唾骂。钱谦益作为明朝文坛领袖,投降清朝后却自戴高帽,在其门楣上大书:“皇恩似海,臣节如山。”后人对此深不以为然,于是便有人在上下句中各加了一个字:“皇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矣”和“乎”在中国文字中本是虚字,并无多大意思,可用在这个门联上,却显示出了极大的杀伤力,一字之差,让钱谦益的形象轰然倒地。
  四 一字千言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
  一字家书
  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 ,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
  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
  一字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篇约翰逊总统竞选失败的社论《约翰逊认输》,全文只有一个字:“妙!”
  一字诗歌
  北岛有一首题为《生活》的诗歌,全篇只有一个字:“网。”
  非常精炼、深刻、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一字小说
  在一个微型小说征文比赛中,一篇《第一封情书寄去后》的小说获得最高奖。该小说只有一个字:“等……”
  用最简短的文字浓缩自己的想法、看法,更能接近本质!
  五 一字不变
  一字不变,看似不变,实际静水流深!
  (1)观潮
  宋代: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2、一对情侣,三年前认识,互相说的第一句话:很高兴认识你。分手三年后,网络偶见,一阵沉默后,又共同说了句:很高兴认识你!
  3、男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喜欢上一个人!
  喜欢上一个人!
  喜欢上一个人!
  喜欢上一个人!是山,看山不是山势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人生百味,峰回路转!
  4、啊!——正在诗朗诵的主持人说

  啊!——亏了三千万的赌徒说

  啊!——踢到钉子的小明说

  啊!——考完最后一门科目的高考生说

  啊!——终于找到工作的大锤说

  啊!——昨晚丽丽说
  六 一字不着
  一字不着,无论是文学领域、宗教领域、生活领域、广告领域还是政治领域等都是比较高深的境界,揣摩、读懂、悟透其中一二,都对开发我们的脑洞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有着意想不到之效!
  (一)文学
  1、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是宋徽宗的六道考题,这六道题是用画表达相应主题。选两道有意思的说说:一个考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归去、马蹄都好画,但怎样表现“香”?考生们抓耳挠腮,煞费苦心。 赵佶钦点的画面是:夏日黄昏,郊游归来的官人骑马疾驰,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闻香”。另一个是深山藏古寺,整个题目倒是好画,但直画的意境全无,被录取的画很酷,压根没有寺庙,而是崇山峻岭清泉飞流而下,泉边一个挑水和尚正在舀水,充分表现出了“深山藏古寺”的“藏”字。
  2、许多画家都用“野渡无人舟自横”作题目绘画。可是,“有人”好画,“无人”却不好画。因为不少人的画无非是春江空船,千篇一律。所说,后来有位画家拿出一幅画,博得了大家的喝采。这幅画的高明处,空船上添了几只悠然自得的水鸟。然而就是这几只小鸟,贴切地表现了诗的意境,如果有人,水鸟就会飞走,水鸟没有飞走就能得出“野渡无人”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3、清朝画家李方膺。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其中一个人说:“大千世界都能入画,但是风很难画出来。李方膺却不以为然地说:“能画!”在场的都好奇地催促李方膺,于是当场给大家画一张“风”。只见画面上有簇坚韧茂密的竹子,很用力地向一边倾斜着,使人一看就强烈地感到有一股狂风正在呼啸着吹过。在场的人无不连声称赞。 “画风”也成了耐人寻味的趣话。
  4、毕加索有一幅画被命名为《生命》,关于这幅画,毕加索说:“《生命》这个名字不是我取的;我根本无意去画一些象征;我只是把眼前浮现的景象画下来而已,替它们找隐藏含义是别人的事情。据我所知,一幅画本身就足以解释它自己。一切表达得明明白白,多做解释有什么用呢?”
  5、一次现场命题美术比赛,比赛主题是“宁静”。获奖作品画了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天空中,乱云飞渡,还有一道闪电在斜风细雨中明亮地划过。山的一侧,一条瀑布自峭壁顶端飞流直下,水花喷溅,激起一潭碧波琼花。这儿绝对不是一个宁静的地方。然而,仔细端详,可以看到在瀑布的后面有一处石缝,石缝间长出一丛灌木,灌木中有一个鸟窝,鸟窝里一只鸟妈妈悄然静卧,风生雨起中不惊不惧,怡然自得。组委会是这样解释的:“宁静不是说没有人声嘈杂,而是在精神上远离世俗,在闹市中能心静如水,……当今社会尤其呼唤这样的宁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