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万年的地长出水稻,中国人种地有多强?被非洲封“荣誉酋长”!



从2018年到2022年,历时四年,非洲博茨瓦纳的土地里长出了来自中国的“稻米”,从此,非洲约12亿人的吃饭问题就能逐渐得到解决了!
非洲土地上有很多人属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粮食基本靠进口,按照常理来说非洲拥有过优越的自然环境,并非像中东沙漠连绵,那为什么广阔的非洲却一直粮食缺乏,需要中国援助呢?
现在,我们先把视线放到非洲……

非洲的“中国稻田”
吃不饱的非洲
其实非洲大多数饿肚子的缘由只有一个“种不出粮食”,而种不出粮食的原因相当于整个非洲的历史。
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人们为了获取粮食开始栽培和培训动物,但是并非每一个地区都能够种植出“粮食”。
在人类学中,早期自己栽培食物的人群被称为园艺种植者,作为园艺种植者的群体和社会,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居住的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也就是能够种出东西来的土地。
这群人都集中于亚洲、欧洲、南美洲的平原和河流流域,而历史上非洲的群体多数是打猎为生的觅食者和放牧者,这是因为非洲的土地其实并不适合种植粮食。
自然环境
非洲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洲,面积超过2964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中包含了撒哈拉932万平方公里,将近三分之一,剩下的面积中多为高原,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据了总面积60%以上,能够种植作物的平原只有不到10%,这些能够种植的地区中土地大部分为酸性较强、土质差的“红土壤”。

非洲种植分布(绿色为主要农作物用地)
生活习惯
“红壤”通过常年的耕种其实是可以改善的,能够把土地资源恢复的,而非洲地区还是不太想种食物,其中一个原因是:
非洲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导致早些年非洲的食物结构以采集为主,种植为辅。
非洲土地上拥有植物至少4000种,鱼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难以计数。

丰富的自然资源下,非洲的社会结构以小群落的采集者、放牧者为主,长时间的迁徙让社会发展缓慢,食物生产系统停滞,较晚才发展出集约型农业。
虽然说晚,因为人口逐渐增多,自然资源也不是总能喂饱每一个人,种植业还是出现了。
可粮食还是没大规模种植,而另一个不种食物的原因就是: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
由于上面说到的,非洲人民倾心于“大自然的馈赠”,社会发展较晚,当他们形成初步的社会群落时,欧洲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这时候欧洲大肆扩张领地,非洲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使用弓箭作为主要的武器的非洲,在大舰巨炮的“降维打击”下,很快沦为了各国的殖民地。

非洲殖民地时期概览
作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在资本的指挥下,遵循“经济效益第一”原则,非洲能种植作物的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像咖啡、棉花、橡胶、烟草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大量的非洲人被劳役,较为“便宜”的粮食基本由欧洲供给和就地采摘。

该书女主角凯伦,1914年到了英属殖民地肯尼亚安家,种植了大量的咖啡,管辖内的粮食基本上从欧洲运进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近百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逐渐独立,没有欧洲国家支援的情况下,非洲的粮食问题被摆上台面。
但是非洲人发现,他们种出的粮食产量极低,因为非洲人根本不会种粮食!
刚学会种植的非洲人就被胁迫到殖民地去种经济作物,他们就没有种过粮食,这时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想到,那我们可以种植熟练的经济作物去换取粮食。
出发点是好的,实行起来就没那么美好了。
上个世纪的非洲,延续了欧洲殖民地期间的国家线划分,欧洲当时划分非洲国界的时候根本不考虑种族、文化等因素,粗暴的就用尺子在地图上划分,没有历史的沉淀,导致非洲各国独立之后都出现了文化、语言混杂,国家稳定性极差,战乱频繁,独裁领导人居多,预想当中的经济作物在长年累月的战乱下根本种不出来,种出来也被独裁者吞入私囊。

“笔直”的非洲国境线
多重因素下,非洲大地大部分国家的土地在上个世纪陷入了既大肆种植经济作物,种出来也没有一分钱落到非洲人民手中的境地。
这样的大环境持续到了2010年左右,非洲政治环境在联合国介入后大大改善,非洲的大部分局势稳定下来,粮食开始逐步种植。
可大多数国家这时极其贫穷,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缺乏育种能力更不用说化肥的使用,而非洲有12.34亿人,这样的种植条件根本无法供应足够的粮食,直到2018年,非洲有2.36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这时的非洲各国为了吃饱,就盯上了“中国农业”。

中国现代化农业收割
“授人以渔”,中国农业在非洲有多强大?
非洲各国其实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例如矿产、木材等,在解决了生计问题后必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大市场。

逐渐开发的非洲矿产资源
但粮食都无法自己的情况下更别说开发、致富,而资源交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作为有几千年粮食种植经验的国家,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区别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卖粮食的做法,中国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
通过低价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完整的农业系统、出售优良种子、派遣农业专家因地制宜提供解决方案,这样“手把手”教你种地的方式广受欢迎。
当时的非洲种植环境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当时在援助博茨瓦纳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大部分属于草原、和沙漠气候,年均降水量极少,可是水稻没有“水”怎么种呢?
当时国内的专家团队,为了解决非洲盟国的吃饭问题,精心选择了多种旱稻种子,并且在国内找到相似的环境进行试种植,最终才寄过去。
可寄过去之后,到了非洲种植时发现,种植还是失败了,这次中国的专家亲自赶往博茨瓦纳,对当地的土地地质、气象资料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发回国内,利用丰富的农业经验提出了解决方案——博茨瓦纳的夜间气温很低,且土地地质条件不均匀,沙漠化较为严重,那么就该在雨季前播种。

非洲“中国稻米示范田”
种下去之后,中国过去的专家也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就往田里跑,来年四月,八次瓦那的土地上,抗旱稻米迎来了丰收,由于当地没有碾米机,就顺带把碾米机也送了过去。
大米收成后,博茨瓦纳当地人对来自中国的稻米赞不绝口。
在此期间,中国的专家也对当地农民和农业学校的大学生悉心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认认真真的教学,种植所需要的设备也以低价卖给他们,当地人现在都盼望着第二年能够大规模种植,让全国都吃上“中国稻米”。
对这样的服务,博茨瓦纳人十分的感谢,中国专家回国时当地人送了很多当地的特产,让团队带回中国给远在中国帮忙的人们。甚至,当地人还用当地最高的礼仪,封了中国农业专家的最大工程为“荣誉酋长”。

中国驻非洲农业专家拿起在当地成熟的“中国稻米”
除掉博茨瓦纳外,现在很多中国农业公司在非洲各个国家驻扎,来自中国的农业项目布局几乎整个非洲,中国的“稻米种子”带着中国人民对非洲期待,扎根在了乌干达、布隆迪、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长出了饱满的稻穗。
在非洲的土地上,中国的种子未来也会带来更多新的故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