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夺走了我十年的生命!”你知道氟的危害有多大吗?



你知道氟的危害有多大吗?1907年,发现氟单质并获诺奖的莫瓦桑因病去世,享年56岁,在临死之前,他感叹道:“氟夺走了我十年的生命!”实际上,深受氟这种元素危害的不只莫瓦桑这一位科学家。早期对氟元素的研究,可以说极其悲壮和坎坷的,有很多的化学家,不是直接中毒噶了,就是因此慢性中毒英年早逝。所以很多科学家将其称为“死亡元素”。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舍勒同学了,对于这位年仅44岁就英年早逝的化学家,很多人还觉得他能活到44岁都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因为舍勒在试验研究的时候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用嘴去尝一下自己最新发现的元素,或者制造出来的化合物是什么味道的。虽然在科学的起步阶段,在对未知的探索上,这种方法能够迅速让科学家了解化学物质的一些性质,这样的行为堪称伟大,甚至可以媲美“神农尝百草”,但是这种行为也同样危险。举个例子,1917年的时候,美国镭公司最新推出了镭颜料,他们让一些少女用毛笔将颜料涂抹在闹钟和仪表上,达到荧光效果。因为毛笔尖用多了就容易分叉变形,这些年轻女工时不时就要把毛笔放在嘴里轻轻舔一下,也就会直接接触镭元素。
仅仅在用嘴舔舐镭颜料5年之后,无数花季少女就相继出现了脱发、白内障、脊椎瘫痪、皮肤癌、喉癌等千奇百怪的疾病,并且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发病一年内惨死。而舍勒作为化学家,应该是很清楚化学物质可能带有毒性的,然而他却依然这么做了,所以才说他伟大。不幸很快到来,1771年,舍勒将萤石和硫酸放在一起加热,结果发现玻璃容器都被腐蚀了。他认为这其中产生了一种酸性物质,他把这种酸性物质命名为“萤石酸”。谁知道这玩意其实就是腐蚀性极强的氢氟酸,然后舍勒同学八成也是习惯性地品尝了一下氢氟酸。如今我们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导致舍勒英年早逝,死亡报告一般认为他是因为汞中毒而死。不过,想来氢氟酸等众多化学物质也是凶手之一。后来到了1810年,安培研究了氢氟酸,认为里面含有一种和“氯”类似的元素,并将其命名为“氟”。索幸安培没有继续深入研究“氟气”,活到了61岁,不然他就真的没有“福气”了。然后是1813年,已经利用电流发现了几种新元素的“电解狂魔”戴维,开始点解氢氟酸。他研究了很久也没有提炼出单质氟,然后就转而研究其他工作了,但他也同样因此受到了影响,只活到了50岁。
接着,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和泰纳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提取氟单质,结果氟没有提取出来,自己却中毒差点身亡;1836年,苏格兰化学家诺克斯兄弟俩再次接班,提取出了氟单质,在发现黄金都能被它腐蚀掉以后,哥俩也都中毒差点身亡,休养了3年才缓过来。虽然如此,但是疯狂科学家仍然没有放弃,比利时化学家鲁耶特,法国化学家尼克雷先后中毒身亡。最后经历100年的研究和无数化学家的前仆后继,才有了莫瓦桑的诺奖。那么,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在生活中,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氟,最常见的氟中毒是饮水型氟中毒,这是因为它的化学轻质活泼,非常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一般不以单质存在,总是会通过食物、饮水和其他介质进入人体。其中饮水是人体氟的主要来源,约占到总摄入量的65%,还有25%来自食物,另外一些才是来自呼吸(火山喷发和工业污染产生的氟化物)。氟对人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全身有95%的氟都存在于我们的牙齿和骨骼当中,适量的氟会让牙齿的矿物质结构更加稳定,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龋齿;同时它也会参与骨骼的代谢,和钙磷形成氟化磷灰石,增强骨骼的强度。可是一旦人体的氟过量,又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病,损害牙齿发育,导致骨骼退化,骨质疏松,让人出现佝偻驼背和行动困难。。严重者还会危害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症状。从对“氟”一无所知,到如今了解并应用氟元素,防止氟中毒,改善人们的生活,无数化学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希望大家不要“身在氟中不知氟”(见最后一张图)。#2022生机大会##氟中毒##舍勒##科学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