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挣600万稻田养鱼为何消失?从香饽饽到万人嫌,看完你也不想养



在我国南方农村曾经盛行一时的“稻田养鱼”,有人靠它年入600万,看起来稳赚不赔,为什么如今却没人养了?为了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农业部门曾在南方各省推广过稻田养鱼的生产方式。这样农民们在收获稻米的时候,还能靠鱼产品增加一份收入。这一生产方式在当时颇受欢迎,1990年,我国稻田养鱼的面积更是超过了67万公顷,平均亩产鱼近50公斤。既然能够受到国家大力扶持,农民青睐,那就说明稻田养鱼相比于传统水稻生产是有很多优势的。首先,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稻鱼的活动会为水稻松土、改善土壤环境,它们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营养。一般养鱼的稻田每年可以增产5-10%的水稻产量,多的时候还能达到14%-24%。其次,稻田养鱼还可以提高市场水产品的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
一般用于放养的稻鱼主要是鲤鱼、草鱼、鲫鱼、胡子鲶等品种,都是人们常吃的鱼类。在贵州、四川、江苏等地,稻田养鱼甚至成为了当地水产品的主要养殖手段之一。水产品供应量足够,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也会相对降低,也就解决了一部分百姓吃鱼难的问题。另外,由于稻田养鱼,一些丘陵地区会相应加高加固田埂,开挖沟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对一些干旱缺水的地区,养鱼的稻田蓄水量大,也就有效地延缓了旱情。所以稻田养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了当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管怎么说,稻田养鱼的直接目的还是为了让农民提高收入,早日富裕。2016年,福建光泽的一位周先生,就利用“稻田养鱼”回乡创业,并通过3年时间成功实现了年创收600万。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一辈子种水稻可能都赚不到60万。能够短期致富,也是农民们纷纷选择稻田养鱼的原因。可是,这个听起来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如今却被摒弃了呢?所谓“稻田养鱼”,本质上来说就是让水稻和稻鱼实现互利共生,但是稻鱼也有可能成为阻碍水稻生长的因素。
稻鱼可以觅食一些农业害虫,为水稻消灭80%左右的虫害,但是另外20%却成了水稻致病关键。原本农民可以通过施肥、喷洒农药的方式驱虫,但是养了稻鱼,他们驱虫就变得尤为麻烦。要么就得把稻鱼赶到水渠里,要么就得换上伤害性低、价格高的农药使用。养殖稻鱼还极易受水质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水中浑浊或者遇上旱灾,稻鱼会因为缺氧无法存活。要是碰上洪涝,或者水位变高,稻鱼还会顺着水渠逃走,大大降低了鱼产品的产量。所以说,真正能像周先生那样,年入600万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农民在享受了一段时间的福利后,就会被接踵而至的困难打倒。加上周转资金不够,绝大多数农民最终还是放弃了稻田养鱼的方式,改回了传统水稻种植。如今科技迅猛发展,个体户稻田养鱼不再具有生产优势,逐渐被机械化种植替代。即便有一些能坚持稻田养鱼的养殖户,也会采取更先进、科学的种养方式来保证产量,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农民可以承担的经济成本。#头条创作挑战赛##动物##稻田养鱼##火遍全国的“稻田养鱼”究竟怎么样##以前很火的“稻田养鱼”,为何现在很少见了?#

汽车压不死,铁钉钻不穿的虫子你见过吗?
5万年前的冻肉还能吃吗?北美发现了一具5万年前野牛尸体
中国通往俄罗斯的列车,为何在进入俄罗斯境内时,要停留几个小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