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创速极风”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最近,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只刷新世界纪录的巨型癞蛤蟆,体长接近30厘米,体重足有2.7公斤,比1991年发现的最大蟾蜍更重,是普通蟾蜍体型的6倍。
护林员给这只蟾蜍起名为“蟾斯拉”(英文Toadzilla,蟾蜍加上哥斯拉的意思),拍照留影之后,反手就把它送去安乐死了。
被发现的巨型蟾蜍
这只癞蛤蟆究竟是什么来头?它好不容易长到那么大,为什么立刻就要杀死它呢?
毒性最强的癞蛤蟆
这只“蟾斯拉”是一种叫做海蟾蜍的大蛤蟆,完整的学名叫“巨型海蟾蜍”,从名字就能听出来,它的特点就是体型大,体长平均在10-17厘米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蟾蜍。
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原因:虽然成年的海蟾蜍是陆地生物,不过它们的蝌蚪却可以生活在含盐度15%的海水里,在最初发现它们的时候,人们就以为它们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蟾蜍,因此而得名。
体型比较大的海蟾蜍
体型越大的动物,一般来说寿命就越长,海蟾蜍的寿命也的确比其它蟾蜍更长。野生的海蟾蜍寿命就能达到10-15岁左右,如果是人工饲养的话,最长寿命更是能达到惊人的35年。
这么长寿的癞蛤蟆,还有着极为强悍的繁殖能力。同样是在澳大利亚生活,一般的青蛙一辈子只能产下一两千枚卵,而海蟾蜍一次就能产下3到5万个卵。
蟾蜍的卵外面都包裹着一种叫做“卵胶膜”的透明黏性物质,会连成长长的条带状,常常两三条并列在水里。以海蟾蜍的产卵数量,它们的卵带有时候能达到20多米长。
野外的蟾蜍卵
基本上,不管什么品种的蟾蜍体表都长满了疙瘩。这些疙瘩会分泌出毒液,是它们自保的方式。
在我国的传统中医里,有些品种的蟾蜍,分泌的毒液干燥后就是一种叫做“蟾酥”的中药,可以内服外用,解毒止痛,甚至在中药典籍里,蟾蜍全身都可以入药。
人工提取蟾衣
这些巨型海蟾蜍是全世界毒性最强的癞蛤蟆,它们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耳朵后面长着两个凸起的毒腺。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海蟾蜍往往会先吸气把自己鼓成一个球,用突然变大的体型来恐吓对手。如果这招没用,它们就会去挤压毒腺排出毒液,到了特别生气的时候,还能把毒液喷溅出去。
人工给海蟾蜍挤毒
虽然,海蟾蜍的毒液远不如箭毒蛙这种知名的剧毒树蛙那么猛烈,不过它们却是一种全身带毒的动物。除了耳后的毒腺,背上的凸起疙瘩也会分泌毒液,只是毒性会弱一些。
虽说毒性弱,不过假如海蟾蜍的毒液接触到了眼睛、嘴巴之类的身体部位,还是会造成剧痛、发炎甚至失明等症状。
海蟾蜍毒液最严重的反应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衰竭,如果摄入的毒液量比较大,就能导致死亡。随便一只成年的海蟾蜍,体内全部毒液加起来,就足以威胁到一个成年人的生命。
未成年和成年的海蟾蜍
另外,海蟾蜍就连卵和小蝌蚪也是有毒的,虽然毒性不强,也能轻松杀死一些小型动物。
打遍澳洲无敌手
巨型海蟾蜍原本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这些在老家默默生活了数百万年的癞蛤蟆,仅仅只用了几十年,就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被海蟾蜍毒死的鳄鱼
从头开始说的话,那原因就要追溯到工业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了。那时候自然界中的糖分很难获得,只有在气候温暖的中国岭南一带,以及新几内亚地区才长着含糖高的甘蔗,因此,有钱的欧洲人一直把糖当做上流社会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工业革命之后,制糖的技术发展起来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脚步和全球贸易,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开始种植甘蔗来赚钱。菲律宾、夏威夷等地都种植了大量甘蔗,却遇上了严重的虫害。
遭受虫害的甘蔗
于是,在20世纪初,人们把爱吃虫子的海蟾蜍引进到这些种植甘蔗的地方,成功解决了虫害问题。这些案例被大量报道,更多海蟾蜍就被送到世界各地的甘蔗田里,其中就包括了澳大利亚北部。
然而,到了澳大利亚的海蟾蜍们却像是进了天堂。虽然保护了甘蔗,却带来了更大的灾害,
种植甘蔗的澳州北部是热带气候,非常适合海蟾蜍生活,最重要的是,这里不仅没有它们的天敌,还有大量丰富的食物:小型动物、植物,甚至垃圾,只要吞得下去,海蟾蜍就不会挑食。
一只养在动物园的海蟾蜍,日常食物就是老鼠、蝙蝠和蛇
与其费心劳力在甘蔗田里抓虫子,外面的广阔世界显然更美好。于是海蟾蜍们化身“不可阻挡的进食机器”,带着它们一次生下3万枚卵、一年能生十几次的繁殖能力,以每年前进大约20公里的速度,迅速占领了澳大利亚北部。
对比澳洲本土的蛙类,海蟾蜍不仅能生,它们硕大的体型还能储存很多水份,足以支撑它们穿过干燥的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继续开枝散叶。到现在为止,澳洲大陆上的海蟾蜍,保守估计也有20亿只。
泛滥的海蟾蜍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海蟾蜍是一种全身带毒的动物,毒性足以致命,因此,澳洲本土一些原本可以成为海蟾蜍天敌的动物,反而被它们杀死了。
比如有一种珍稀的小型食肉动物袋鼬,就被海蟾蜍毒死了不少。有研究表明,在海蟾蜍生活的地方,袋鼬的数量会下降97%。
除了袋鼬,一些体型不大的淡水鳄鱼、野狗、爱吃蛙类的蛇、鸟类等等食肉动物,都因为捕食了剧毒的海蟾蜍而死。就连水里生活的一些肉食性鱼类,都会被海蟾蜍带毒的卵和蝌蚪给毒死。
一只吃了海蟾蜍被毒死的砂巨蜥
除了杀死大量本土动物,海蟾蜍还让澳洲的宠物狗们染上了“毒瘾”。
原来,海蟾蜍在受到惊吓和威胁之后分泌的毒液里,含有名为“蟾毒色胺”和其它一些能致幻的化学成分,效用和一些毒品类似。好奇的狗狗们只要舔了海蟾蜍,就很容易对它们的毒液上瘾,稍不注意就会摄入过量,最后心脏衰竭而死。
为了拯救狗狗,澳大利亚甚至还出现了独一无二的宠物狗戒毒项目,让狗坐在专门的餐桌椅上,在一只很像海蟾蜍的玩具上涂抹芥末,狗一舔就会受到强烈刺激,直到它们不再靠近海蟾蜍为止。
坐在餐桌椅上戒毒的狗狗
面对蟾蜍,澳洲土著动物被迫进化
最初把一百多只海蟾蜍带到澳大利亚的人,肯定想不到后人为了消灭这些癞蛤蟆,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成年的海蟾蜍是一种完全的陆地动物,只有在皮肤干燥的时候,以及产卵的时候,它们才会回到水里。因此,澳洲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把水源围起来不就行了?
这一招的确挡住了海蟾蜍,但同时也拦住了其它要喝水的野生动物,于是没过多久澳洲人就只能放弃这个方法。
水边的幼年海蟾蜍
除了围堵水源,澳洲人还试过很多杀蟾蜍的方法。比如有趣的“海蟾蜍高尔夫”,训练驾驶技术做到一次性碾死公路上的所有海蟾蜍,成立“海蟾蜍驯服者”缉捕队,夜间突袭这些癞蛤蟆聚集的地方。
为了号召人们齐心协力灭蟾蜍,澳大利亚官方曾拍摄过不少消灭海蟾蜍的广告,甚至还有武器厂家推出了一种点22口径的狩猎蟾蜍专用步枪子弹。
海蟾蜍高尔夫和怒砸蛤蟆
澳洲政府还会向民众征收捕捉到的海蟾蜍,把它们安乐死之后做成肥料。又或者推出用蛤蟆皮做成的工艺品,试图形成一个以海蟾蜍为中心的产业链。
不过,就算不提海蟾蜍皮做的工艺品有多么一言难尽,光靠人们一只只的捕杀,实在是无法跟上这些癞蛤蟆的繁殖速度。甚至于早在2007年,澳洲就有动物学家建议出动军队来治理快速扩张的海蟾蜍。
海蟾蜍皮做成的领结和零钱包,眼神非常犀利
除了这些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种只会感染海蟾蜍的病毒、细菌或者寄生虫,就像曾经用特殊病毒杀死泛滥的野兔一样来解决这些大蛤蟆。
还有人提议,给雄性海蟾蜍做绝育手术再放回大自然,让它们去和雌性蟾蜍交配,以减少蟾蜍的后代数量。
不过这些方法都没能成功。曾经杀死野兔的病毒,是在其它地方的野兔自然生病后才“借”过来的。而面对20亿只的蟾蜍,给一部分雄性蟾蜍绝育也没多大作用。
一起抓蟾蜍也成了澳洲的家庭活动
努力了二三十年,澳洲的海蟾蜍还是很多,人们不得不开始抢救那些可能会被海蟾蜍毒死的本土野生动物了。
澳洲人把捕捉来的蟾蜍做成特制的香肠投放到野外,在里面加了一些不致命的有毒成分,希望动物吃了蟾蜍香肠之后,能记住各种难受的不良反应,从而让它们养成不吃海蟾蜍的习惯。
蟾蜍香肠
不过,在澳洲人发愁要怎么解决海蟾蜍的时候,这里的动物们却在几十年间,悄悄“进化”了。
2014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在野外发现了大量被开膛破肚的海蟾蜍尸体,这些尸体的内脏、肌肉被吃空了,有毒的皮肤和毒腺却留了下来,似乎是有动物知道了怎么安全的食用这些剧毒蛤蟆。
经过调查才发现,这竟然是可爱的澳洲水鼠干的。这种啮齿类动物把海蟾蜍翻得肚皮朝天,从它们柔软的肚子开始吃,避免了自己被毒死。
澳洲水鼠
从这些小耗子开始,人们逐渐发现,很多本土的鸟类、啮齿类,甚至是一些蚂蚁之类的食肉昆虫,竟然悄悄适应了捕食海蟾蜍。
比如经常在城市里翻垃圾吃的澳洲白鹮(huán),在抓住海蟾蜍之后会不断翻动这些蛤蟆,或者把它们来回抛到空中,又或是按着它们在草地上摩擦,都是为了刺激海蟾蜍排出毒液,再找个水源洗掉渗出的毒液,这才把海蟾蜍吃进肚子。
一只澳洲白鹮在进行“饭前准备”
因为人类带来的海蟾蜍,澳洲这些土著动物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学会了一种全新的进食方式,从生物进化的尺度来看,这真是一种闪电般的进化速度了。
不得不说,大自然的力量总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
点击下方👇“创速极风”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