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重视也能“变”肝癌



中国肝癌患者数量占了全球的一半,其中八成的肝癌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脂肪肝,可使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01
小三阳不重视,再查已成“癌”
22 岁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张,十年前就查出来是乙肝病毒感染“小三阳”。当时肝功能、病毒载量检查结果都正常,平时能吃能睡,除了腹围日益增长,没感觉身体有其他异常,他就没再复查。
最近村里有著名肝病专家下乡义诊,小张凑热闹做了一些免费抽血化验和检查,结果被告知有肝硬化和脂肪肝。急忙到当地医院查腹部超声,发现肝右叶有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住院后做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是肝癌。

著名传染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指出,肝脏似“忍者神龟”,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便受到损伤,也会“默默承受”,等症状表现出来时往往已经晚了。
肝功能正常,不等于肝就没有事,无论感染“小三阳”还是“大三阳”,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或用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5月发布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2016-2021)》提出了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威胁的具体目标,即到2030年,将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下降 90%,将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下降 65%。
侯金林表示,小张有乙肝病史,本就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应该定期做好筛查。要知道,肝癌是导致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02
三筛而后管,早发现降低死亡率
据介绍,经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术后的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可惜在中国,仅有不到30%的患者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

三筛首先要筛查病人的肝脏,无论什么原因,不管是乙肝、丙肝、脂肪肝,都要筛查有没有无肝炎活动;第二,筛查有无肝硬化,有无并发症,有无出血风险;第三,筛查有没有肝癌的高风险。根据筛查结果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给每个人制定一个管理的路线图,从而帮助减少该病人一生当中因肝病引起的出血、感染、肿瘤的风险。
03
脂肪肝患者身上有这些特征,患肝癌几率大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迅猛增长,已超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每10个中国人,大约有3个可能被诊断为脂肪肝。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及长期大量饮酒“催生”脂肪肝。

脂肪肝在初期可逆,置之不理也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或直接进展为肝癌。男性年龄较大同时有糖尿病,特别是脂肪肝叠加喝酒因素或乙肝,肝癌的风险就更高了。年龄较大、肥胖、糖尿病是脂肪肝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及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逐渐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其脂肪肝患者的肝癌年增加率约为9%,且生存期较乙肝、丙肝患者更低。这与脂肪肝患者疏忽了早期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发现肿瘤时已为晚期有关。
对于脂肪肝,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预防脂肪肝进展成肝癌最重要的就是筛查。要把脂肪肝患者中有炎症风险、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年龄大、有代谢综合征或肝硬化、肝硬化并发症、肝癌风险的人群给筛查出来。得了脂肪肝,日常需要控制摄入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规律作息,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对于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建议应每6个月进行1次肝癌筛查。

《直⾯重疾:肿瘤篇》是⼀本以讲解恶性肿瘤为主旨的书。作者丁云⽣通过与国内16位知名医⽣对话,为读者系统性地梳理了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本书分为⼗六节,主要介绍了肺癌、胃肠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病理科与癌症诊断、恶性肿瘤常⻅的治疗⽅法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地了解恶性肿瘤,以此来预防、筛查、诊治癌症,并合理地进⾏重疾风险的规划。真正做到直面了解重疾、进而远离重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