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杀手”—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在中国发病人数约有1亿,排在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第三位(排在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之后和肺癌之前)。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很少,加之该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诊断严重不足,故也被医生称为 “沉默的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患者数超过每年540万人。而在我国2018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慢阻肺人群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3.7%,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8.2%)相比增加了67%,高于全球报道的患病率的平均水平(7.8%~19.7%)。 
做为慢性气道疾病,慢阻肺的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早期慢阻肺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以及呼吸困难。
咳嗽症状出现缓慢,迁延多年,以晨起和夜间阵咳。痰液常为白色黏液浆液性,常于早晨起床时剧烈阵咳,咳出较多黏液浆液样痰后症状缓解;急性加重时痰液可变为黏液脓性而不易咳出。
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之后逐渐加重,活动后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胸闷和喘息。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下肢(或全身)浮肿等体循环淤血)、呼吸衰竭(明显发绀和严重呼吸困难,甚至怪异、谵妄、嗜睡、昏迷等肺性脑病)、自发性气胸等。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导致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遗传,目前国际慢阻肺遗传学联盟最新的研究发现82个与慢阻肺有关的基因位点。
再如年龄,目前发现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此外慢阻肺还会与病人肺的发育、支气管哮喘病史、低体重指数等方面有关。
除了个体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慢阻肺的原因,如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

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死亡风险增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
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胎儿发育和肺脏生长。再如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料产生的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女性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与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尽管慢阻肺死亡率很高,但目前看起来仍然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我们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加之必要的体格检查,相信会对大大降低它对我们的危害。
END

癌症固然可怕,只有当我们直面了解它时,才能远离,推荐大家阅读《直面重疾:肿瘤篇》:

《直⾯重疾:肿瘤篇》是⼀本以讲解恶性肿瘤为主旨的书。作者丁云⽣通过与国内16位知名医⽣对话,为读者系统性地梳理了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本书分为⼗六节,主要介绍了肺癌、胃肠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病理科与癌症诊断、恶性肿瘤常⻅的治疗⽅法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地了解恶性肿瘤,以此来预防、筛查、诊治癌症,并合理地进⾏重疾风险的规划。真正做到直面了解重疾、进而远离重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