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是消化器官,如果胃部发生了疾病就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或者消化不良等等。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习惯会导致胃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预防,学会养胃。现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样养胃吧。
01
调整作息
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因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并不是说晚上吃夜宵可以弥补过来的,因为人的生物钟虽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别。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查一下相关人体生物钟的资料。
021
睡前勿饮食
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03
多吃瓜果
木瓜适合胃的脾性,可以当作养胃食物,不过对于胃酸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04
不宜餐后运动
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
05
非到不得已,不吃药
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06
少吃寒食
一定要记住,胃喜燥恶寒,除了冰的东西以外,其他寒凉的食物像绿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07
戒刺激性饮料
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料。
08
勿用豆奶取代牛奶
豆奶虽好,但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09
多吃馒头
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
丁老师的新书——《直面重疾:肿瘤篇》中,丁老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田艳涛主任以胃癌为主题展开过讨论,节选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Q
丁云生:
我国的胃癌患者大约占全球的50%,您能不能谈谈怎样预防胃癌?我们怎样做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
A
田艳涛主任:胃癌远离“有心”人:
第一,情绪管理要开心。
很多癌症与我们的心情密切相关,不仅是胃癌,还包括肝癌、胰腺癌甚至肺癌,等等。如果一个人的心胸不够开阔,总是为怎样才能提高工作业绩而焦虑,为怎样才能有更高的收入而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就会影响身体健康。“情绪管理要开心”不是伪装开心,而是内心真正的开心。
第二,分餐用筷要用心。
分餐用筷的好处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致癌物,会使我们患胃癌的概率增加 2~4 倍。幽门螺旋杆菌有可能会跟随我们一生,今天感染后治好了,明天吃饭时不注意,可能又会感染。所以我们外出吃饭时,要注意使用公筷公勺,给别人夹一口菜、盛一口汤,都不要用自己的筷子或勺子。
第三,高危因素要留心。
如果一个人患有慢性胃溃疡或者萎缩性胃炎,就不要再胡吃海塞,不要喝高度白酒。高危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如果家中有老人患有胃癌或者肠癌,那么你患胃癌、肠癌的概率会大于没有家族史的人。所以有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癌前病变。
第四,须做胃镜莫担心。
很多人对胃镜有一种偏见,认为做胃镜太痛苦了。其实现在做胃镜有很多选择,如果怕痛,可以约一个无痛胃镜。需要排队等候也没关系,哪怕等上半年。胃镜的麻醉有全麻,有局麻,麻醉师给点药,几分钟就可以做完。
第五,胃病患者要有信心。
我们现在的药物和微创技术都很好,有的胃癌手术已经可以做到没有伤口,从人体的自然腔道里就能取出病理标本来,或者只需要一个两三厘米的创口,就可以做一个很大的手术。现在的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医生看着显示器就可以把手术做了。不论胃癌还是其他癌,如果在早期被发现,我们现在的手术、药物、综合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癌症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癌症固然可怕,只有当我们直面了解它时,才能远离,推荐大家阅读《直面重疾:肿瘤篇》:
《直⾯重疾:肿瘤篇》是⼀本以讲解恶性肿瘤为主旨的书。作者丁云⽣通过与国内16位知名医⽣对话,为读者系统性地梳理了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本书分为⼗六节,主要介绍了肺癌、胃肠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病理科与癌症诊断、恶性肿瘤常⻅的治疗⽅法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地了解恶性肿瘤,以此来预防、筛查、诊治癌症,并合理地进⾏重疾风险的规划。真正做到直面了解重疾、进而远离重疾。
新书正在火热销售!
书籍原价:128元/本
双12活动价格:102元/本
愿天下无疾,重疾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