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5%以下。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重疾不重提醒,6类人群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从目前来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年龄超过40岁中老年男性;
② 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的患者;
③ 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
④ 有癌症家族史、吸烟酗酒史者;
⑤ 急、慢性胰腺炎者;
⑥ 无肥胖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等。
由于胰腺癌早期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使许多患者被误诊,严重影响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据了解,我国约有85%的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仅20%左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而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为90%到100%,5年生存率可达70%到100%。
目前最常见的胰腺癌误诊是将其诊断为慢性胃炎,因为在行胃镜检查时,相当一部分胰腺癌病人也具有浅表性胃炎。因此,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上腹部有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应进行仔细筛查。
尽管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胰腺癌首选方法,但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5年的生存率提高并不显著。因此,防癌比治癌更重要,要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预防胰腺癌。
丁老师就胰腺癌相关主题与钱红纲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二科、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有过讨论,内容收录于丁老师的新书《直面重疾:肿瘤篇》中,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部分内容:
Q
丁云生:
我们经常说,肝癌是“穷癌”,胰腺癌是“富癌”。钱主任,在您来看,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怎样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呢?
A
钱红纲:
胰腺癌主要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这要从胰腺的功能讲起。胰腺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胰液,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所以它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胰腺就要大量分泌胰液。这和用肥皂去污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把油性的物质转化成水性的物质,这样人体才能吸收。如果我们吃的油多了,胰腺就要拼命工作才能分泌足够的胰液,这样它就会处于一个劳累状态。胰腺反复受到刺激,慢慢就会形成病变,它的导管上皮黏膜就容易癌变,这是胰腺癌的一个诱因。
(2)吸烟、喝酒。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癌的概率,我们通常认为小于10%,但是如果你喝酒,患胰腺癌的概率会增加1倍;如果你吸烟,患胰腺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胰腺癌还有10%的遗传概率,比如家族性糖尿病就可能引发一部分胰腺癌。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癌,我们称其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就是一个人身体的多个部位长肿瘤,在胰腺上也反映出来。
这里提醒大家,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相关性不是太高,但是暴饮暴食仍然有引发胰腺癌的风险。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最初往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发现时却已经是晚期。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做好一级预防,从诱发因素上去控制胰腺癌。
癌症固然可怕,只有当我们直面了解它时,才能远离,推荐大家阅读《直面重疾:肿瘤篇》:
《直⾯重疾:肿瘤篇》是⼀本以讲解恶性肿瘤为主旨的书。作者丁云⽣通过与国内16位知名医⽣对话,为读者系统性地梳理了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本书分为⼗六节,主要介绍了肺癌、胃肠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病理科与癌症诊断、恶性肿瘤常⻅的治疗⽅法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地了解恶性肿瘤,以此来预防、筛查、诊治癌症,并合理地进⾏重疾风险的规划。真正做到直面了解重疾、进而远离重疾。
新书正在火热销售!
书籍价格:128元/本,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愿天下无疾,重疾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