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 蛎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30g)
【用法】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
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为粗末,每服9g, 用小麦30g,水煎。亦可按原方比例酌减用量,加小麦 30g,水煎服)。
【功用】 固表敛汗。
【主治】 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方 歌:
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
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方解】汗有自汗、盗汗之分。如不分寤寐,不因劳动,自然汗出,谓之自汗;睡则汗出,醒则倏收,谓之盗汗。自汗者属阳虚为主,盗汗者属阴虚为主。本方所治,既有阳虚自汗,复有阴虚盗汗之证。汗为心之液,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则肌表空疏而身常自汗;阴虚不能内营而敛藏,则阴液外泄而夜卧汗出。至于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系汗出过多,久而不止,耗损心经气阴,虚火内扰所致。治宜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之法。方中牡蛎益阴潜阳,兼以除烦敛汗,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专于止汗,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止汗泄,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气阴得养,肌表得固,心火得清,汗出可止。
本方与当归六黄汤都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作用,以治阴虚盗汗之证。但本方滋阴清热之力不足,收敛止汗之功较胜,为治疗诸虚不足,身常汗出的常用方剂;当归六黄汤则偏重于滋阴清热,以治阴虚火扰,发热盗汗为主。
杨文杰 医师(整理) 邮箱:1347416165@qq.com